《照夜白》是一部山水画札记。书名来自唐玄宗的名驹“照夜白”,取其字面的意象——水墨山水的黑是物象,是黑夜,白是空无、水和云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山中何所有”“时间中的风景”“空隙之美”“鸟之双翼”“山水小史”,合计70余篇文章。作者结合具体的画作与自身的绘画经验,以散文般的诗性语言,立足山水画的笔墨、空间、构图等基本概念,探讨了一些司空见惯但有趣的话题: 辑“山中何所有”,回答的是“当我们看山水画时,我们在看什么”的疑问,文章从山水、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关系讲起,探讨诗歌与绘画意境的生成,山水如何从荒野变为人文景观。第二辑“时间中的风景”,分析中国画中暗藏的独特时空观,以及古人如何在画中营造高远、深远、平远的空间感,乃至所谓的“移步换景”又是如何实现的。第三辑“空隙之美”,以美学讨
本书结合水晶市场发展现状,旨为水晶爱好者提供集实用性与科普性的水晶常识。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水晶,了解水晶的概念、成因和文化等;第二部分是具体到每一个水晶细分品种的实用收藏指南,可以给水晶爱好者在收藏具体水晶时提供参考;第三部分是一些水晶杂谈,作者谈到了水晶行业和水晶生意的看法,供有兴趣从事这个行业的朋友们参考。本书的主要特色是贴近市场,能够提供可靠的水晶常识和海量高清艺术图片,知识性与观赏性并存。
“2025年古董拍卖年鉴”包含五册书,每册书内容都分为两部分,其一、彩色图录部分,精选了8000余幅2024年度各类艺术品彩图,附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卖了、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拍卖信息,书中艺术品图片印刷清晰,赏心悦目;其二、微信小程序电子书部分,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扫码登录“拍卖典藏”小程序,在手机端查看与本书同步的电子书,以及拍品的高清大图和拍品描述,另有2024年度的拍品数据信息。读者还可以在小程序中,查阅古董拍卖年鉴过去20年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品拍卖成交数据资料。本书是对中国艺术品投资现状和艺术品收藏价值进行的集中展示,是古董艺术品集中呈现的纸上博物馆,本书连续出版25年,深受艺术品拍卖行业,收藏者和普通大众读者喜爱。
“2025年古董拍卖年鉴”包含五册书,每册书内容都分为两部分,其一、彩色图录部分,精选了8000余幅2024年度各类艺术品彩图,附有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成交jia、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拍卖信息,书中艺术品图片印刷清晰,赏心悦目;其二、WEIXIN小程序电子书部分,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扫码登录“拍卖典藏”小程序,在手机端查看与本书同步的电子书,以及拍品的高清大图和拍品描述,另有2024年度的拍品数据信息。读者还可以在小程序中,查阅古董拍卖年鉴过去20年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品拍卖成交数据资料。本书是对中国艺术品投资现状和艺术品收藏价值进行的集中展示,是古董艺术品集中呈现的纸上博物馆,本书连续出版25年,深受艺术品拍卖行业,收藏者和普通大众读者喜爱。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弘扬华夏之美,应重视衣冠之美。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承汉服文化不仅有利于我们构建文化自信、激发民族自豪感,而且对于现代服装设计的审美提升也有重要价值。本书以300余幅精美电脑手绘矢量图:历史名画 服装还原图, 配上简洁的文字,清楚地呈现出汉服作为汉民族的基本服饰,在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数千年间,由简入繁,由质朴到华丽飘逸,再到简便轻盈的流变路径;对汉服的实用性与审美趣味做了利落的梳理,是一本汉服知识的既美观又有趣的读物。秦汉深衣之妖娆,魏晋褒博之潇洒,唐朝霓裳之艳丽,大宋衣风之优雅,明朝服制之完善 汉服之美,从未消褪。翩翩汉家霓裳,绝美中国配色,本书是了解汉服、熟悉汉服,从而传承汉服文化的好途径。同时,精美的排版设计以及装帧设计
本书的英文版由世界知名的收藏类图书出版商英国古董收藏俱乐部(ACC)于2003年首次出版,作者从首饰工艺文化、鉴定鉴赏知识、时代特征、艺术风格等方而较为系统地梳理了欧洲首饰的发展历程。书中主要论述首饰设计、制作风格的发展历史,着重论述古首饰中使用的各种宝石的特色以及16~20世纪首饰发展状况及分类。本书旨在为收藏爱好者提供欧洲各个时代的首饰风格特色信息和一些中肯的建议,帮助他们提高鉴定、鉴赏艺术品市场中常见的各类古茧首饰的能力。相信这会对古首饰收藏及设计艺术、工艺美术和装饰艺术的发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也会对传统工艺文化的继承和时尚设计的发展有诸多帮助。
玉,是中华文明特殊的标志物。玉文化具有原创性和不可替代性。故宫博物院拥有全世界最为完整、丰富的玉器收藏。本书按照时间线索,挑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最精美、拥有代表性的玉器,讲述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玉文化故事,以一部故宫玉器通史串联起一部生动的中华文明史,以“玉器”作为切入点,展示未曾间断、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作者在三十余年的博物馆工作中始终致力于玉器与玉文化的研究,通过“库房考古”的方式对故宫收藏的大量玉器进行了分类整理和“再研究”,体现了文博工作者的坚守与钻研精神。
本书汇聚了作者15年的紫砂壶收藏经验,书中详细介绍了紫砂壶孕育、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分享了作者珍藏的多把佳壶,更有作者独创的紫砂艺人分类法,有助于初涉此行的读者明晰近代紫砂著名制壶艺人及其门脉关系,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可以在紫砂收藏、鉴赏道路上走得更顺利。
瓷器是中国的创造,是世界的语言。瓷器是水、火、土的完美结合,是人类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优选体现,是自然与人文交汇的结晶。瓷器凝结了我们祖先的智慧,满足了社会生活的需要,积聚了时代与民族的精华,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工艺、文化目前的一项伟大发明,成为外国语汇里中国的代名词。《瓷器中国》一书用权威、通俗的语言,配以大量高清图片,讲述了中国瓷器三千年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怀。
玉,是中华文明特殊的标志物。玉文化具有原创性和不可替代性。故宫博物院拥有全世界最为完整、丰富的玉器收藏。本书按照时间线索,挑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最精美、拥有代表性的玉器,讲述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玉文化故事,以一部故宫玉器通史串联起一部生动的中华文明史,以“玉器”作为切入点,展示未曾间断、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作者在三十余年的博物馆工作中始终致力于玉器与玉文化的研究,通过“库房考古”的方式对故宫收藏的大量玉器进行了分类整理和“再研究”,体现了文博工作者的坚守与钻研精神。
本书精选沈从文文物研究文章33篇,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丝绸锦缎、织染刺绣、图案花边、服饰配饰等文物的鉴赏知识、加工工艺、历史典故、研究方法,展现沈从文笔下的古衣之美! 全书包含217张全彩文物图片,呈带我们欣赏江陵楚墓、长沙汉墓出土丝织品,鉴赏蜀锦、清花锦、织金锦、云锦,了解染缬与织绣的工艺,带我们分析《红楼梦》中的衣物、看遍战国到清朝的服饰特点…… 翻开本书,看懂古代人如何穿衣打扮!
《刘勃舒研究》讲述了原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前身)院长、徐悲鸿关门弟子刘勃舒的艺术人生。他12岁获徐悲鸿青睐,15岁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师从徐悲鸿先生学习中国画,两人共同写就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段传奇。作为新中国培养的代艺术家,他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他是中国画坛老一辈重要的艺术坚守者与开拓者,在素描、速写、中国画传统笔墨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书中有专家学者从美术史、美术理论的角度对于刘勃舒艺术创作与探索的点评,有画院同事、朋友对于刘勃舒艺术人生的回顾,有艺术家、学生对于刘勃舒工作、生活等侧面的讲述,有刘勃舒自己对于艺术创作和教学的感悟,有家人对于刘勃舒的回忆与感受,还有刘勃舒艺术年表和画作精选。 借由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不同侧面的展示
本书全面地介绍了翡翠技巧,详尽地论述了翡翠的各种特征和经贸知识。既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又有大量的实例和鉴别方法。本书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潜心研究之精华,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同时,书中精彩、丰富的图片,亦动人心魄。尤为珍贵的是百余幅实物图片,即使是大多翡翠商人亦难得一见的。书中对场区的划分、矿层的表现等均是提出。 本书融学术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是宝玉石收藏爱好者和经营者的宝典。
本书是我社连续第24年出版的艺术品拍卖行业年鉴,是艺术品收藏拍卖行业最有影响的工具性图录,本书为瓷器卷。本书分两部分,图录部分精选了2023年度瓷器收藏门类的1800多幅图片拍卖纪录,记录拍品号、朝代、品名、估价、卖了、尺寸、拍卖公司名称、拍卖日期等信息。第二部分为拍卖数据成交汇总,收集2023年数万条瓷器拍卖数据,供读者对照检索。另外读者可以扫码图书封二的二维码小程序,在手机端查阅本书的电子书内容,非常便利读者查询阅读数据。本书出版24年来,凭借简明的体例、精美的图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底蕴和投资收藏价值进行集中的展示,深受拍卖行业、收藏家、艺术家以及各类文博拍卖机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