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达宫的主体由红宫和白宫组成,光看颜色就可以很明显地区分出来。红宫居中,墙上都刷红土。白宫横贯两翼,从东西南三面与红宫衔接,墙上刷白浆。宫体主楼外观13层,内为9层,高约117米,东西长360多米,南北宽270米,建筑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由寝宫、佛殿、灵塔殿、僧舍等1000间组成。 红山是西藏首府拉萨市西北部的一座小山,在当地信仰藏传佛教的人们心中,它犹如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因而藏语称之为布达拉(普陀之意)。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就依据此山山势蜿蜒修建,直至山顶。 传说这座辉煌的宫殿缘起于公元七世纪,当时西藏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以居公主。后来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被毁于战火,直至公元十七世纪,五世
甘丹寺为藏传佛教格鲁派早建造、规模*的寺院之一,位居格鲁派著名的六大寺院之首。一译噶丹寺、噶尔丹庙,或甘当寺,藏文直译为“喜足尊胜洲”,清世宗曾赐名为永寿寺。它是格鲁派开山鼻祖宗喀巴大师于1409年在拉萨创立“祈愿大法会”后所建,其兴建和“祈愿大法会”的创立标志着格鲁派在藏传佛教中正式形成。寺院建成后,宗喀巴在此锡居,著书立说,弘传格鲁派教法。1419年,宗喀巴圆寂后,他的弟子贾曹杰接任了该寺主持“甘丹池巴”的席位。 甘丹寺位于拉萨达孜县境内拉萨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距拉萨57公里。旺波日山犹如一头卧伏的巨象,驮载着布满山坳、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充分体现出传统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寺殿建筑和宫殿建筑融为一体的特点。整座建筑群由佛殿、喇章宫殿、僧院扎仓和米村及其附属
哲蚌寺,藏语意为“堆米寺”或“积米寺”,藏文全称意为“”,座落在拉萨西郊十公里外的格培乌孜山南坡的山坳里,是格鲁派(俗称黄教)宗师宗喀巴之著名弟子绛央曲结·扎西班丹创建的,为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一。 1409年宗喀巴大师在拉萨大昭寺成功地创办了传昭大法会,同年他亲自倡建格鲁派祖寺甘丹寺,至此标志着他苦心创立的新教派格鲁派已经形成,得到全藏僧俗群众的信奉。格鲁派势力日益强大,信徒与日俱增,哲蚌寺的兴建就是在这样的 背景下创立起来的。 哲蚌寺创建人绛央曲结诞生于西藏山南桑耶地区,从小勤奋好学,以后拜宗喀巴为师,专攻佛教经典,终成精通佛教显密宗经典的著名人物。为了进一步弘扬格鲁派,宗喀巴大师嘱托他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并赠给他一件象征吉祥的右旋法螺。于是在内邬宗本(“宗”
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是我社推出的覆盖世界200多个 和地区的系列地图之一。主要表示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的行政区划、城市、境界线、交通、旅游等。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介绍 和城市概况,以及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性、趣味性内容。城市图亚的斯亚贝巴、摩加迪沙。 本图能为需要了解 情况、从事国际事务、商务、经济贸易、学术研究、出国留学、访问、旅游的读者提供参考。 地图由四开升级为对开,幅面大,加大人文、民俗风情、知识性、趣味性文字篇幅,增加旅游景点介绍。
中国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是一个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相传公元7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后,让山羊背土填卧塘建寺庙,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拉萨古称“惹萨”。大昭寺、小昭寺修好后,传教僧人和游客络绎不绝,“惹萨”变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成为当时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惹萨”变称为“拉萨”,即“圣地”之意。今天的拉萨不仅以日光城闻名于世,更主要的是她反映出西藏社会的变迁,拉萨的街道跳动着西藏的时代脉膊。 现在,拉萨已初具现代化城市规模,并保持了浓郁的藏民族传统特色。拉萨街头,雍容华贵的藏袍和西装革履摩肩擦踵。柏油路上,有叩长头的虔诚教徒,也有匆匆驶过的“沙漠王子”。拉萨的寺庙里香客不断,热烈鲜艳的酥油花盛开,酥油灯彻夜长明。美丽神奇的拉萨象一颗明珠点缀在雪
西藏宗教主要是藏传佛教,佛教从公元七世纪传入吐蕃,历经1350多年,在复杂曲折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随之也产生了一些礼佛供佛法事及习俗,僧人━━喇嘛生活也较之其他宗教有很大差异。 西藏藏传佛教寺院主要法事活动大体相同,只是因教派之别及寺院大小而存在少许差异,也有一些寺院在念经和祭祀等方面增加了某种特殊内容。自公元775年西藏创建座佛教寺院桑耶寺开始,寺院就成为主要的礼佛供佛场地。几乎在每个大小不同寺院里,天天都举行规模不同的法事活动。有早祷诵经,也有会供法会。适逢藏历每月8日、10日、15日、25日、30日的药师佛节、空行母节、佛祖节、无量寿佛节之际,都要举行相应的法会。 而每年1月15日的“神变节”、4月的“萨嗄达瓦”节、6月4日的“竹巴次希”节、9月22日的“拉帕堆钦”节、10月25
故宫博物院又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历时14年建成,是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的皇宫。故宫以乾清门前的广场为界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以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为中心,是皇帝理政和举行大典的场所;内廷以后三宫(即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中心,是帝后、妃嫔和其他皇室成员的生活区域。 这座宫城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保存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故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远眺水乡,白墙墨顶,舟影波光,在薄雾的笼罩下恰如一幅淡彩的宣纸画;走进古镇,廊棚苍老,弄堂幽深。似乎进入了久远的历史…… 西塘,河流纵横,绿波荡漾。晨间,小桥流水,薄雾似纱:傍晚,夕阳斜照,渔舟扁扁,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写照。望仙桥始建于宋代,来凤桥、五福桥、卧龙桥等建于明清,已倾听了千年的流水低吟、桨橹浅唱,阅尽了两岸的屋舍变迁、旧事新人:依河而建的街衢。临水而筑的民居,尤其是总长近千米的廊棚,使整个小镇在记忆中慢慢褪去了色彩,虽有些泛黄。却逐渐清晰……狭窄而幽长的石皮弄,陌生而又亲切。前面走过,后面似乎还传来自己脚步的回声:种福堂、尊闻堂、薛宅等皆是明清时代的建筑,古老而又朴素的宅院分明是西塘人的象征,顺着高深的屋壁望上去,小小的天井中透过的阳光在缓缓地移动,似流金
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附近的龙骨山。1929年,中国考古学家在山洞中发现了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此后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猿人化石。周口店随即以中国猿人之家闻名于世。根据发掘地点,科学家们把这种原始人类定名为“北京人”,把这座洞穴称之为“北京人遗址”。 据测定,“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在距今50万年到20万年前,以狩猎为主,能用双手劳动,直立行走,懂得利用天然火。周口店遗址处现建在北京猿人展览馆。 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 布达拉宫是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始建于公元7世纪,后毁于战火,于1645年重建,高13层共117米,虽历史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做佛事的场所,安放历世达赖遗体的灵塔也放置在宫内。大昭寺是著名古寺,始建于7世纪,主殿四层,上覆镏金铜顶。罗布林卜始建于公元18世纪中叶,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也是西藏美丽的古典园林。上述三处,均以其辉煌绚丽的建筑风格、极具价值的文物珍藏,成为西藏文化和艺术成就的代表。 1994年、2000年和2001年,布达拉宫、大昭寺和罗布林卡先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境内,主峰海拔1612米,为道教名山。山上建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此后历代续有修建,至明代永年间(1403-1424)达到鼎盛,形成庞大的道教建筑群。山上现存各代建筑200余栋,建筑面积药5万平方米,其规模宏大、布局巧妙、工艺精美,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有人誉之为“挂在悬崖绝壁上的故宫”。 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山中有8大洞、72小洞,道家宫观遍布其间。现存殿宇多建于清代(1644——1911)末年,雕刻精细,建筑风格具有道教化四川西民俗特色。 都江堰是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它实行无坝引水,解决了溢洪、排沙、水量自动调节等问题,使成都平原旱涝无虞。2300多年过去了,这一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2000年,青城山一都江堰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