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全名为“甘丹谢知达尔吉扎西伊苏奇委琅”,意为“兜率天宫讲修宏扬吉祥右旋洲”,简称“拉章(佛宫,拉卜楞即为转音)扎西奇”,又因拉卜楞寺寺主世嘉木样曾经学经于拉萨哲蚌寺扎西郭芒扎仓,并出任过该扎仓堪布,所以康藏地区的藏族习惯上称拉卜楞寺为“安多扎西郭芒”(意为安多地区的吉祥多门院)。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座落在大夏河北岸、西北山似大象横卧,东南山似松林苍翠,大夏河自西向东北蜿蜓而流,呈右旋海螺状,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吉祥圣地。1709的世嘉木样受青海蒙古和硕特部前首旗贝勒察汗丹津之请,返回故里在此风光宜人之地建寺,历经280多年的修建、扩充,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六大扎仓(学院)、四十八座佛殿和囊欠(活佛住所)、五百多座僧院的庞大建筑群,在安多地区有“卫藏第
藏传佛教是藏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对中国西藏的政治、经济、教育、生活与习俗诸方面,均有深刻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就是通过寺庙产生的。 西藏寺庙早建立于公元8世纪。约在公元779年,在吐蕃王赤松德赞亲自主持下,历时12个春秋,桑耶寺建设完工,这是藏传佛教史上的座具有真正意义的寺庙。桑耶寺的建立,显示了佛教势力的上升。由于赤松德赞贱民纵僧,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反感。赤松德赞去世后,佛教遭到了压制。至9世纪末, 西藏历经百余年的战乱,民众强烈要求社会安定,恢复生产。奴隶制度的解体,封建农奴制的形成,也需要建立新的统治秩序,佛教再度兴起。 1054年,从印度来西藏讲法的佛学大师阿底峡病逝。1076年,在古格王的主持下,托林寺举办了纪念阿底峡的“火龙年法会”,规模盛大,显示了佛教的复苏与中兴。会后,各地寺庙便如雨
圆明园位于海淀西北近郊,是清代皇家兴建的大型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先后长年在园内居住生活并处理朝政,被特称为御园,与紫禁城共同构成全国政治中心达130余年之久。圆明园以其宏伟的规模、叠山理水的园林艺术被当时称之为“万园之园”,在清代京械中居“三山五园”之首。1860年和1900年圆明园两次惨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洗劫、焚毁,全园诸多景物被毁。 圆明园原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组成,统称圆明园。园林造景取材广泛,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名山胜水,在长春园北界还仿建了欧式园林西洋楼,因而又有“东方凡尔赛宫”的盛誉。 颐和园位于海淀区中部偏南。是一座以自然山水为主要结构的大型皇家园林,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古建筑造景丰富、规模*、保存完整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是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
故宫博物院又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历时14年建成,是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的皇宫。故宫以乾清门前的广场为界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以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为中心,是皇帝理政和举行大典的场所;内廷以后三宫(即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中心,是帝后、妃嫔和其他皇室成员的生活区域。 这座宫城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保存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故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老广新游:广州手绘明信片》内容包括广州城市新中轴线、陈家祠、上下九步行街、中山纪念堂、白云山、珠江桥梁、石室圣心大教堂、新河浦、中山大学、骑楼等广州经典景点和特色风景。图片精选自热卖旅游绘本《老广新游》。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明朝13位皇帝的陵墓群,并葬有23个皇后和1个贵妃。它是中国现存规模*、帝后陵寝多的皇陵建筑群。明卜三陵于永乐七年(1409年)开始营建,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建成。陵区三面环山,中间是盆地,南接北京平原,入口左右有两座山——龙山和卧虎山。十三座陵墓分布在东、北、西三面,各以一座山峰为背景,规模大小不一,形制却基本相同,主要建筑依次为陵门、棱恩门、裬恩殿、棂星门、石五供、明楼和宝城。宝城下面为地下宫殿。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明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附属项目。
守望三峡明信片书系。
远眺水乡,白墙墨顶,舟影波光,在薄雾的笼罩下恰如一幅淡彩的宣纸画;走进古镇,廊棚苍老,弄堂幽深。似乎进入了久远的历史…… 西塘,河流纵横,绿波荡漾。晨间,小桥流水,薄雾似纱:傍晚,夕阳斜照,渔舟扁扁,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写照。望仙桥始建于宋代,来凤桥、五福桥、卧龙桥等建于明清,已倾听了千年的流水低吟、桨橹浅唱,阅尽了两岸的屋舍变迁、旧事新人:依河而建的街衢。临水而筑的民居,尤其是总长近千米的廊棚,使整个小镇在记忆中慢慢褪去了色彩,虽有些泛黄。却逐渐清晰……狭窄而幽长的石皮弄,陌生而又亲切。前面走过,后面似乎还传来自己脚步的回声:种福堂、尊闻堂、薛宅等皆是明清时代的建筑,古老而又朴素的宅院分明是西塘人的象征,顺着高深的屋壁望上去,小小的天井中透过的阳光在缓缓地移动,似流金
甪直,位于苏州城东18公里处,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江苏省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区。在一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密布,众多明清古宅贴水而筑,人家枕河而眠,民风淳朴。著名景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圣寺、叶对陶纪念馆、叶老著名小说《多收了三五斗》中的万盛米行、唐代诗人陆龟蒙墓园、水乡妇女服饰博物馆(沈宅)以及“中国新闻报纸之父”“王韬纪念馆等”、“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镇内现存宋、元、明、清各式古桥41座,被誉为“中国古桥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