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1-4册套装)》包括了:《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2:恋爱篇》、《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3:性爱篇》、《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4:生活篇》四册。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作者以男女来自不同的星球这一新鲜、生动、形象的比喻作为他的全部实践活动的理论支撑点:即男人和女人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情感上,都是大不相同的。这一比喻贯穿着他的这本通俗的畅销读物之始终,并冠以书名之中。呈献给中国各年龄层男女读者面前,是一本有助于完善夫妻关系、保持美满基姻,使夫妻结伴走完人生旅途的通俗性的心理自助读物。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2:恋爱篇》中,涉及大量恋爱中的真谛与领悟,这些必将对单身男女和正在
《海蒂性学报告》写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世界性科学研究发展中的重要著作。 在本书中,海蒂通过匿名问卷的方式,让女人自由表达对于爱情体验、性与婚姻、婚外情、同性恋、更年期等敏感话题的真实感受,道出长久隐藏在以男人为主的性文化背后的另一种声音,完整地呈现了性文化的变迁和女性性知识的发展。通过此书,女性读者可分享彼此的性经验;男性读者则能够增加相恋和性爱情趣。
这是一本讲述占星能量语言的书。在阿若优看来,当今社会已有许多人与生命和爱中最基本的元素失去了联系,构建宇宙万物的基础——极性法则遭到了破坏。最可怕的表现就是男人不再是男人,女人不再是女人,男女不再相爱。而占星学,对帮助人们重新理解这个极性法则很重要。 在关系中,有两个极性组合很重要:太阳—月亮;金星—火星。 男性的火星代表了他的男性自我;女性的金星代表了她的女性自我。 对于两性关系,这本书会在以下方面启发你: 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这么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需要?了解自己才能了解对方。 你们之间哪一种能量交换最激烈?哪一种最为和谐?哪一种最为冲突?从各个层面了解两人的匹配度。 这段关系给我带来什么样的礼物?
《建水记》是一本关于古典生活、建筑、手艺的沉思录;也是诗人于坚追问何为“诗意地栖居”之作。2015年冬天,于坚带着比利时汉学家麦约翰来到建水。麦约翰浸淫中国文化数十载,他在建水长叹,他一辈子要找的那个中国,就在这里。14世纪晚期,明朝廷“移中土大姓,以实云南”。二三十年间,数十万移民背井离乡,迁徙云南。这是一支由生活世界的行家里手、大师组成的队伍,他们从中原、江南带着各类种子、精致的手艺,依照宋元时形成的经典“营造法式”来建筑一个梦想中的天堂。建水城就这样诞生了,彼时的它,名曰“临安”一个来自天堂的名字。如今,建水城已经年华老去,与它同时代兴起的古城,大都焕然一新。而它却在20世纪的城市化、大拆迁的洪流中如顽石般幸存,以致在中国,人们要证实曾经存在过一个“雕栏玉砌”的诗意世界,找回那
《爱自己,就会有人来爱你》 德国首席婚恋专家爱娃-玛丽亚 楚尔霍斯特曾帮助上万对夫妇修复关系,其 爱自己 的理念影响深远,但一开始她的女儿并不接受她的理念。女儿在长久单身带来的压力和挫败下,逐渐尝试 爱自己 ,最终克服了恐惧,重建自信与魅力,拥有了更满意的感情生活。 因此,爱娃和女儿安娜莱娜共同写下这本精彩的交往指南,为广大年轻女性提供了处理感情问题的方法,帮助大家真正了解自己、爱自己。 本书由女儿安娜莱娜主笔,她在书中讲述了自己的恋爱经历,以及朋友的背叛、父母的争吵、同伴的嘲讽、不被重视和不公平的对待等议题,而母亲爱娃则深入剖析,总结了四大情感话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自我怀疑 单身困惑 关系紧张 分手之痛 女儿如何采纳母亲的建议,以及如何从一段关系中获得成长,均在书中得以呈现,二人
性别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是最重要的分类之一,在上个世纪里,人们关于性别的看法和信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90年代的性别的“社会建构论”认为性别,不论生理性别(sex)或社会性别(gender)都是由社会生活建构起来的,二者皆为文化类型,是对人类身体和人类关系的一种解释。 本书在借鉴西方性别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描述和分析了世界和中国的两性关系状况以及引起最多争论的焦点问题。全书涉及的领域包括两性关系在下列各个方面的状况:公民权与政治参与、就业与收入、教育、健康与生育、身体与性、婚姻与家庭、暴力、跨越性别(介于两性者)、两性气质、习俗与观念等,作者籍此关心两性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并希望两性在各个领域中的不平等状态可以改变为平等的状态。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1881年出生在维也纳一个犹太富商家庭。早年求学柏林和维也纳,初时作为诗人和翻译家,继而作为传记作家而为人所知。茨威格交游广泛,两次大战期间生活在萨尔茨堡,享有文学盛名。1934年崛起后流亡英国,之后曾在美国短时滞留,最终定居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尽。本书写于1939—1940年间,于1944年出版。 舒昌善先生所译《昨日的世界》,1991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并于1992和1996年重印。2004年,该版本被广西师大出版社纳入“影响过一代人的书”系列。此新译本是以德国费舍尔出版社版为底本,在原译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校订和修改工作,并对书中涉及的人名、地名及历史事件补充了大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