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讲记》 本书内容源自作者在上海、*、汉堡、柏林的多次关于儿童健*的*题讲座,涉及儿童健*与调理思路、儿童的**健*、儿童的*理健*与教育等内容。作者认为儿童的健*不仅仅局限在身体,其*理-情感模式、***质、家庭环境、生活方式、父母的认知与**状态、教育文化的观念与方法,都是关系孩子健*成长的重要因素,而且密不可分。这就需要我们父母跳脱单*学科的认知局限,去认识儿童的丰富生命。除了具体而微地提到儿童健*方面的常识,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从观念和认识上,与照顾孩子的老师、家长和其他陪伴者分享,学会观察,觉知自己的状态,安顿好自己的身*,就更能给予孩子,让自己健*,让孩子健*。 《*中医启蒙》 《*中医启蒙》是李辛医师在2014年9月讲授中医启蒙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改编而成。 本书通过对12组*中医概念 *、气、形、*,*魂志
\"心理测验不仅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也是临床工作的重要工具。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中,心理测验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的检测手段或设备也随之出现(如脑电图、磁共振检查等)。虽然 心理学界对心理测验的关注度有所下降,但心理测验作为心理检测的手段仍然不能被替代,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其被替代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尽管心理测验的形式也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但传统的心理测验仍然是研究和实践的主流。 自《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及其修订版出版以来,许多新的理论概念被提出,各类量表也应运而生,为此我们对手册进行了较大的修改。此次改版增加了58个新量表和(或)原量表的新版本,同时从修订版中保留了部分经典测量量表,使量表的总数增加了1/4,希望以此为广大使用者提供 多的选择。本书可以作为心理
《体位法 调息法 契合法 收束法》(Asana Pranayama Mudra Bandha)在国际上被公认为当今最为系统的瑜伽手册之一。自1969年在(印度)比哈瑜伽学校首次出版以来,他已经十七次再版并被翻译为多种文字。在瑜伽国际潮流中它一直是比哈瑜伽或萨特亚南达瑜伽以及许多其他瑜伽传承中教师和学员的主要参考教材。 这本综合的教科书提供了清楚无误的图解、按部就班的知指导以及细致的气轮意念。它给无论教师还是学员提供了哈达瑜伽体系中最简单到级的练习指导。本书成功地将对瑜伽练习的阐述提升到了大学教材的水平
情绪自救:化解焦虑、抑郁、失眠的七天自我疗愈法 定价 59.00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年08月 开本 32 作者 李宏夫 页数 0 ISBN编码 9787300284385 内容介绍 良好的情绪是人生幸福的根基。你不能和自己的身心去斗争,这样只会把自己搞得更糟糕。你也不能对负面情绪视而不见,或者强行将其埋藏;否则总有一天,它们会喷涌出来,反噬你的健康,甚至是你的社交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你拉入痛苦的深渊。 本书提供的七天自我疗愈法是作者经过多年实践验证、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它能够帮助你: ?认识情绪背后的深层因素; ?真正地置身于当下; ?面对和接纳所有的情绪,不再区分情绪的好与坏; ?破除 执着心 ,不再痴迷或排斥任何情绪; ?不再逃避,而是勇敢地承认和面对情绪
电视片《青春心路》结合当前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的实际情况,从心理学、社会学和人才学的角度,深入分析青少年青春期心理成长过程中种种行为表现的心理原因,为广大青少年和家长提供调整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和进行心灵抚慰的科学方法。它构思精巧,形象生动,是一部难得的以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电视片精品。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中译本修订版)是社会心理学精品译丛中FC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这本书的出版有着三十多年的酝酿过程。*初的灵感来自津巴多教授为研究生开设的 态度改变原理 讨论课,后来在在津巴多教授的研究生李 罗斯、朱迪 罗丁和埃比 埃布森(现在都已成为ZM的社会心理学家)的协助下,先后出了两个版次的《态度影响与行为改变》。之后在1991年与司法心理学家利佩教授合作,增加了社会影响在司法、健康与幸福服务中的应用内容。本书出版后深受社会心理学专业人士的认可,成为研究社会影响过程BB的参考书目。同时也深受普通读者的喜爱。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系统地总结了心理学在态度形成和改变方面的研究理论和实践,从而帮助读者理解你是如何影响他人,反过来又是如何被他 人和其他系统性
巴史克是美国芝加哥心理分析中心的训练与督导分析师,其学派背景是精神分析和自体心理学。在本书中他以16个精彩的案例诠释了什么是“心理治疗”,怎样从事“心理治疗”和为什么“心理治疗”有效。本书作者记叙了在面谈的小小空间里,一个个个案真实的生命处境,通过话语、眼神、身体语言和意义丰硕的沉默,非常有技巧地引导读者进入心理治疗的殿堂,使读者明白原来心理治疗可以是这么鲜活、容易了解。通过此书你可以了解童年与性格塑造的关系,适应能力与胜任感和自我价值感的关系,情感与行动的关系,自我系统与焦虑和忧郁的关系,治疗师如何处理移情,情感连接与退缩的表现,自恋型与边缘型人格、精神官能症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