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旨在更多的有识之士了解和把握国际金融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全书分为十章,每一章的开头都列有“本章学习目的”,结尾部分附有“关键术语”,“思考讨论题”和“参考文献”,便于读者全面了解并掌握重点内容。在编写的过程中,《国际金融学》力求吸收本学科的研究成果,并使之易于被绝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对于具体的数据资料,《国际金融学》也尽量采用的资料,并在适当的地方用丰富多样的图表做辅助性的说明。此外,加设了多个专栏以突出案例或历史事件的描述与分析。
如今的美国运通公司是大的金融公司之一,在该公司提供的众多金融服务中,美国运通卡为知名度的产品。美国运通公司也是大的旅游服务公司,通过在全世界120多个国家的近2300个办事处网络,向顾客提供了的旅游服务。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创立之初,美国运通只是一家不起眼的快递公司。《美国运通:强大金融帝国的创造者》是关于一家公司何以生存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故事,在此过程中,它经历过成长、萎缩、成功、失败,也经历过战争、丑闻、变革。令人惊讶的是,不管沧海桑田,它总能够设法生存下来,并继续活着。《美国运通:强大金融帝国的创造者》揭开了这家最、最有影响力公司的面纱。这不仅是一个公司的历史,更是一个行业的发展史。
《癫狂与恐慌:巴顿?比格斯论金融、经济与股市》巴顿?比格斯是一位的投资策略师。他横跨半个多世纪的投资策略生涯,以及他为投资者提供的大大小小各种建议,让他获得了同时代具有前瞻性资金管理者的美誉。今天,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将这位传奇人物在担任摩根士丹利全球市场策略师的数十年间所写就的作品集结成册。 从1973年到2003年间,巴顿?比格斯一直担任摩根士丹利的高级合伙人,在这期间,他每周为客户写投资简报。这些投资研究的内容将首次在本书中得以见诸公众。这些文字诙谐,机敏,又常常具有深刻的哲学思想。在预测市场运行方面,比格斯经常是走在运行曲线前面的人。早在1993年时,他就在极力看多中国了。他预见了1980年代通胀的终结,以及19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的最终破灭。但敏锐的市场嗅觉远非比格斯的,他还拥有的金融智慧。这
日本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诸多困难,日本的政治经济体制正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像每一个处于转折时期的国家一样。日本举国上下都在思考、都在探索,寻求一条既符合世界潮流,又适合日本国情的发展道路。作为日本人民的朋友,我们衷心预祝日本在新的世纪能够逐渐摆脱困难和障碍,再次驶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后危机时期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港澳珠三角区域研究)》讲述了:香港金融市场不论从资产规模、交易量,还是从投资者数量来讲,在全球都具有领先地位。在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综合指标排名中,香港列第四位,仅次于伦敦、纽约和东京。然而,在新的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下,尤其是在2008年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的金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上金融监管思路也发生了相应的变迁。在此背景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遇到了新的挑战。同时,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出,也使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后危机时期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港澳珠三角区域研究)》依据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在梳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研究香港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借助人民币国际化来打造新的优势,巩固和提升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