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起,中央财办启动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课题,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和1929年大萧条的发生、演变和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期望以史为鉴,理解今天,展望未来。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课题组邀请了人民银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参与研究。参与单位分别从国际政治经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微观机制等角度展开研究,完成了专题研究报告。中央财办进行了综合研究,完成了总报告《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研究成果已经在为中央决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元,不得已的安全避风港 历史上,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屡遭威胁,但结果总是有惊无险,美国得以继续挥霍 嚣张的特权 。今天,全世界的官方与私人投资者,仍在变本加厉地依赖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也正是这种不可救药的依赖性,逐渐酝酿出美元陷阱的雏形。 《美元陷阱》回顾、分析了美元成为全球经济和货币体系核心地位的过程,并阐释了为什么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元作为避险货币、储备货币的霸权地位仍旧坚不可摧。此外,本书还披露了当代国际金融的关键问题,包括:新兴市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货币战争、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作用,并为修复有缺陷的货币体系提供了新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美元陷阱》中大量的数据资料和研究成果,有来自作者埃斯瓦尔 普拉萨德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线工作17年
这是一部权威的对冲基金发展史,充满了对美国金融界人物戏剧性沉浮的引人入胜描述。在本书中,华尔街的生存之道、美国金融界的商业文化被演绎得出神入化。 本书作者对该行业进行了包括300个小时访谈和无数内部文件在内的深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讲述了关于对冲基金鲜为人知的故事:从该行业的鼻祖阿尔弗雷德 温斯洛 琼斯到乔治 *,再到许多其他不那么出名但在这个领域同样有影响力的人物,从1987年的股市暴跌,到网络泡沫,再到抵押贷款证券的崩溃。在这个过程中,对冲基金参透了市场的玄机,不断赚取巨额财富。它们的创新改变了世界,孕育了特殊金融工具的新市场,改写了资本主义的规则。 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更是通向未来金融体系的窗口。
历史是押韵的,但是敌人正在被遗忘 2008年金融危机是大萧条以来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这场危机剧烈冲击了全球信贷市场,并迅速蔓延至整个金融体系。在危机的紧要关头,以本 伯南克、蒂莫西 盖特纳、亨利 保尔森为核心的三人救市小组,通过一系列超常规紧急干预手段,成功挽救美国经济走向崩溃。 金融危机10年后, 救市三人组 伯南克、盖特纳、保尔森再次同框,重新反思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教训。意识到危机的到来并不容易,正如伯南克所说: 敌人正在被遗忘。 在《灭火:美国金融危机及其教训》这本书中,他们再次深入探讨了如下问题:危机是如何爆发的?为什么它的影响如此严重?在阻止危机演变成第二次大萧条的艰难历程中,美联储发现了哪些 灭火 工具?这些工具如何帮助美国有效应对后危机时代的经济衰退? 《灭火:美国金融
《国际金融》继承了陈彪如先生《国际金融概论》的基本框架,包括三部分内容:微观国际金融活动方面的问题,涉及汇率变动的基本理论、外汇业务、企业的外汇风险防范等等;宏观国际金融活动方面的问题,涉及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理论及手段、国际储备管理等;国际金融关系问题,涉及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领域的政策协调等。本书遵循从易到难的逻辑,在不影响内容衔接的原则下,将上述三部分内容分为十三章阐述。 《国际金融》充分利用西方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原理,注重阐述国际金融活动的经济运行机制,力求回答 为什么 ,而达到全书逻辑结构的统一。 《国际金融》在全面阐述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力图反映本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的新发展和新特点,力求与时代的发展同步。
货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它对我们的重要性也许超过我们自己的认知。1971年,当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世界经历了一次货币大洗牌,从此进入了美国称霸全球的时代。时光荏苒,世事变幻,近半个世纪后,出生于苏黎世、极具个性和独到眼光的欧洲金融家米卫凌认为,2020年前后,我们会再次经历“货币大洗牌”,从而开启全新的世界金融秩序。 本书由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出版社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出版后,仅在荷兰销量就超过10万册,随即成为一本国际上极受关注的金融著作,被翻译为英文、德文、波兰文、日文、阿拉伯文、土耳其文等十多种语言,在全球各地出版,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赞誉。
.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塔夫脱与投资者和员工在靠前线,经历了靠前动荡。他们被一种信念所驱动,那就是目标、责任、谦诚和深谋远这本书涵盖范围广,着眼于管理方法的缺失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如何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以及更多。其中包括深入分析了加拿大银行以诚信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以及建立自身财政的责任模式,并对未来持乐观态度。为了表明他的观点,塔夫脱在各章末尾运用了小插曲来说明其行为中的思想。欧盟金融改革和《巴塞尔协议III》的附录广泛,其意图是创造一个更富有同情心的未来,通过增加文本描绘一张未来的美好蓝图。 虑。让世界更美好是他们的呼唤,塔夫脱在这本书中阐述了其关于管理的核心理念。这些原则不仅是为了降低未来金融危机的规模和影响,同时也是为了解决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重大社会挑战。
“大而能不倒”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概念。世界上的政府普遍认为纳税人需对即将倒闭的金融机构进行救助,否则会导致整个经济系统中更大规模的危机。但这种说法真的有实际的优势吗?本书中,艾麦德·莫萨认为没有证据支撑这个学说。他考察了“大而不能倒”这一说法的来源和发展历程,并将它归结于金融部门的政治影响力,而不是什么经济准则。作者提出了许多反对“大而不能倒”的论点,并称它是一个神话,我们的情况并不会因此转好。他进一步提出一些更具说服力的解决方案,以服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的困境。任何资助银行救助案的纳税人都不能忽略这本书。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让美国股市从稳步上扬的美梦中惊醒,不仅宣告长达11年的牛市黯然结束,更令数百万人面临失业,各行业头部企业开始乞求救援,无数小公司的经营指标断崖式下跌,美国经济发展态势近乎自由落体运动。 危情之下,即使是世界知名企业的领导者,也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应对之法,赌博般做出应急决策。屡获殊荣的商业与金融记者利兹·霍夫曼对多家世界上具代表性的大公司进行深入访问,在这本书中对现代经济史上这段特别的时期进行了扣人心弦的讲述,勾勒了鲜为人知的翔实细节,揭示了知名企业是如何与这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抗争的。 面对这场极考验,潘兴广场资本管理公司对冲基金经理比尔·阿克曼用2 700万美元投资赢得近26亿美元的利润,缔造了华尔街历史上大的单笔交易之一;福特公司首席执行官韩恺特进行了装配线
本教材主要介绍了外汇与汇率、汇率折算与进出口报价、外汇市场与外汇业务、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际信贷、国际结算、外汇风险管理、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体系等内容,全书采用了模块化设计,体现了 教、学、做、思 的统一。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财经或金融爱好者的学习参考书。
当今的美联储作为全球新闻头条中的常客纵横全球金融,然而它的诞生却采取了极力避免成为头条的方式。它诞生于杰基尔岛( Jekyll Island ),此岛位于佐治亚州,是马克·吐温描写的“镀金时代”美国富豪喜爱的度假胜地。 1911 年 1 月,岛上一家富翁俱乐部正在举行一个日后影响美国乃至全球金融走向的十分重要的秘密私人会议,出席会议的都是一些举足轻重的银行家。为了掩人耳目,与会者化装成猎鸭者,乘坐私人有轨车到达会场。与会者商议,需要一个联邦银行体系在困难时期向私人银行提供流通资金,但是银行家们并不接受一个被联邦政府控制的中央银行,他们建议建立一个由私人银行家所拥有的更分散的储备系统(这就是美联储的股份为什么不是政府持有而是由私营银行持有的缘由)。会议终形成了联邦储备法案的草案稿,参议员奥尔德里奇( Aldrich )
本书涵盖了国际经济学领域所涉及的国际贸易学和国际金融学的全部知识,并对该领域内的核心理论、政策分析以及日益加强的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制度因素与历史背景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本书理论体系完善、内容丰富,具有深厚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基础。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等专业的本科生,也可以作为国际经济专业研究生教材。
本书重点关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内容,章节设计内在逻辑以国际贸易为主线,使读者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贸易模式和贸易利益分配规则等。第二版在上一版的基础上,根据国际贸易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对内容和数据进行了更新和补充。
本书重点讲述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实务及国际金融方面的相关知识。全书分为10章,分别介绍了国际贸易的有关概念和统计指标、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状况、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理论演变、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基本条款、外汇和汇率的基本知识、汇率制度、外汇市场和各种类型的外汇交易方式、外汇风险及其管理、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等内容。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语言简练流畅、示例翔实。它主要面向非经济类专业,适合用作工商管理、电子商务、会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以用于MBA教学、工商管理干部培训、双学位教学或相关专业的专科教育等,同时也非常适合对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领域感兴趣的读者。
《流动性之谜--困扰与治理》编著者万志宏。流动性之扰,流动性之辨析,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货币均衡之流动性,次贷危机之流动性危机,流动性过剩与中国经济泡沫,危机救助与流动性泛滥,流动性与全球通胀,治理之路等。本书试图解答这些问题。我们的分析将首先从流动性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开始,随后将逐步揭开“流动性”的本源和内涵,分析流动性产生的源泉,探讨流动性与资产价格和宏观经济的关系,揭示在经济潮流起落过程中流动性的创造、流转与消失,后对如何管理“流动性”提出看法。
《IMF与全球金融危机》,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终止到2008—2009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随后欧洲爆发的事件(指欧债危机),IMF做了很多努力,向世界各国提供公共物品,并提升金融的稳定性,《IMF与全球金融危机》对IMF的这些尝试进行了考察。这些解释表明了IMF是如何应对当今的金融动荡,如何调整它的政策处方的。IMF学会了在必要的时候更迅速地给予回应,学会了区分什么样的危机情况需要国内政策的重大调整,什么样的情况是由外部冲击引起的,需要资金援助。随着对金融部门不稳定性的关注日益密切,IMF对不受监管的资本账户的优缺点的认识不断加深,IMF的这些转变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