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发达经济体的实际利率逐渐下降,并呈现出将长期持续的趋势。在有效利率下限的约束下,亦即在政策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究竟怎样调整财政政策,才能避免世界经济陷入长期停滞? 实际上,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各国的政策实践已经引发了经济学界对财政政策作用的重新审视。在本书中,著名宏观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尔 布兰查德分析了导致利率下行的诸多原因,并结合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的财政政策和实践例证,深入探讨了低利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对当今发达经济体政策的实际影响。
本书是2010 年出版的Macroeconomics 19版的中译本。它几乎凝结了萨缪尔森先生*主要的宏观经济学思想。 全书共四编17章:包括基本概念、现代混合经济、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宏观经济学概述、经济活动的衡量、消费与投资、资本、利息与利润、货币与金融体系等。在保持 把注意力始终放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 这一风格的前提下,本书对货币和金融体系、货币政策与经济、开放的宏观经济等做了重点论述或重写,对前言的理论与实践、汇率对不同国家的影响,以及现代混合经济做了全新论述。 本书适合于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财经类专业本科生及教师,MPA、MBA、IMBA、EMBA学员及教师,政府管理者,企业管理者,理论研究者,以及所有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
《暴力与社会秩序》在一个较为广阔的社会科学和历史学的框架中研究暴力问题,揭示经济行为与政治行为是怎样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在大多数我们称之为自然 (natural states)的社会里,暴力的限制是通过对经济的政治操控而产生的特权利益(privileged interests)来达成的。特权使暴力不至于被强势的个人滥用,但这么做无疑又会阻碍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反之,现代社会则是通过开放经济与政治组织的权利,培育政治与经济的竞争,来限制暴力的。本书为我们理解这两种类型的社会秩序,以及为何开放的社会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较为发达、何以有25个 由一种社会秩序转型为了另一种,提供了一个框架。
世界亿万生灵中, 人类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人类的经济繁荣因何而来?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人口转型如何发生? 发展水平又为何相差如此悬殊?古往今来,无数有识之士力图探究这背后的原因,尝试解答增长之谜的 问题。 本书作者将利用独创的“统一增长”框架,带领我们回溯智人走出非洲以来的人类发展史。作者认为,地理因素、迁徙进程影响着各个社会的文化和制度,并作用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巨型历史齿轮”, 终决定了各个社会和 跨入现代文明的时机和方式,形成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格局。 历史的影响深远悠长,未来却不是命中注定。历史齿轮将继续运转,因地制宜地采纳合适的政策措施和价值观,将帮助实现人类的普遍繁荣。
宏观经济学 是*确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教材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础、长期模型、短期模型、模型的扩展,以及宏观经济问题与政策五大部分建立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涉及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理论、总供给分析、总需求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模型、开放经济理论、消费理论、投资理论、预期理论、失业理论、通货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等。本教材参考了国内外多种教材,在理论体系构造上有所创新,以中国的事实为案例,形成了基于中国事实的理论。教材在体例上体现出 史-论-图 一体化,教材深度上偏向于中级教程,形成图像式和代数式相结合的教材模式。另外,教材形式上还附加了 专栏 相关链接 等。
本书是萨缪尔森先生的绝笔《宏观经济学》19 版的双语注疏版。《宏观经济学》19 版自1948年问世以来就广受赞誉,先后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是有史以来发行量*、至今在全球范围内仍然被广泛采用的经济学教科书。本书在经历了前18个版本的积累和沉淀后,融入了时代变革的元素和新的案例及数据。以此为基础,为了让广大读者对萨翁经典有更好的了解,我们添加了词句解释和注疏 既有译者对标题和难懂的词句的中文注释,也有译者对英文原文中的语言、原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经济学家和企业等的注疏。 《宏观经济学》19 版注疏本共17章,包括消费与投资、商业周期与总需求、货币与金融体系、货币政策与经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挑战以及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失业、通货膨胀等。每章都有译者的详尽注释和精彩注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