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温 H.霍尔、内森 罗森伯格主编的《创新经济学手册》集合了全球创新经济学研究领域杰出学者的重要成果,清晰描绘出了创新经济学全貌,可谓该领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具有开创意义和重要的借鉴价值。书中着重探讨了创新过程、创新政策、创新测度等重要议题,对发展创新型经济、提升政府创新治理能力等都有相当的启示。能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创新经济学的研究发展,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全书共2卷,本册为第1卷。
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安全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陆地边疆9省区社科院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党校、海南省社会科学院相关科研机构的相关学者共同研讨撰写,数据翔实,分析得当,具有权威性、前沿性、实用性特点。
01 古代遗产:欧洲的源起 Das Erbe der Antike 即使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从未自视为 欧洲人 ,发生在地中海古代文化区的重大事件以及关于自由、帝国、信仰的思想传统,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欧洲人身份的发展。 02 基督教的传播与国家的建立:700~1200年的欧洲 Christianisierung und Reichsbildungen: Europa 700 - 1200 异教的欧洲开始了漫长的基督教化,庞大的帝国与一系列新王国崛起,皇权与教权明争暗斗,欧洲的轮廓也在这个事件层出不穷且充满戏剧性的时期逐渐清晰。 03 边境体验和君主秩序:1200~1500年的欧洲 Grenzerfahrung und monarchische Ordnung: Europa 1200-1500 中世纪晚期君主统治秩序逐渐明确,生活在边缘社会的人们却经历着交流、排挤、复合的生活,而蒙古入侵、鼠疫暴发和发现美洲等新事件也引发社会心理的深刻变迁。 04 宗教战争与欧洲的扩张:1500~1648年
本书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相关政策为指导,经过作者5年的调查研究积累成书。本书从历史发展、现状解析、动力机制、发展难点、机遇挑战、空间规模、战略方向、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以及全球化视野等诸多视角,对我国小城镇发展和建设做一个较为详尽的剖析,全方位展示了我国小城镇的真实全貌,探索了小城镇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本书作者结合立法、体制机制改革、城乡融合发展和产业布局优化等发展核心要素,提出了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小城镇建设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理论依据和实践遵循。本书基于庞大的文献和海量的权威数据,数据分析严谨客观,容深入浅出,语言平实流畅,是当下关于中国小城镇发展研究的匠心之作。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10周年和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十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网络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对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等作出系统部署,为进一步深化网信领域改革,以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旨在展现一年来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成就和生动实践,展望互联网发展趋势,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丰富资料和翔实数据。
当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格局和秩序复杂演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深刻演变,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加速,智能产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极大改变全球要素资源配置方式、产业发展模式和人民生活方式。同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重组,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日益渗透,网络空间碎片化程度加剧,网络空间国际治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和维护一个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是各国的共同期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精心编纂了《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对全球互联网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旨在客观地反映一年来互联网领域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发展趋势,主要展示全球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最新实践
中国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中国制度文化、技术文化、社会文化的集合体。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各类大运河规划、规范、法规,涉及遗产保护旅游规划、河道管理、交通运输四大类内容,在制度层面为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目标和框架。自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运河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旅游事业迅速发展,交通运输量逐渐增加,运河文化研究得以深化,运河学概念被提出。本书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文旅融合、城镇与乡村振兴、交通与港口建设、世界运河等几个方面,利用官方数据和实际调查资料,对中国大运河各项事业的发展状况做出细致的考察和梳理,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研究》遵循“梳理历史—描述状况—检视短板—分析挑战—明确目标—设计路径”的研究逻辑,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理论、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复杂性理论,对新发展格局下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学术思想上,将现代城市群理论与中国特色城市群理论相结合,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群理论研究;内容范围上,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拓展了对西部城市群的相关研究;结构体系上,从理论和政策双重维度,提出了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可行路径;研究方法上,采用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和地理学多种方法,刻画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的历史沿革、发展状况和未来图景。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研究 丛书共七卷,分别有《港口 腹地与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的变迁》《大港变迁:上海外贸埠际转运研究(1864-1930)》《看得见的手:地方政府与近代闽江流域经济变迁》《时局与地域: 全面抗战时期云南的经济开发与经济建设研究》《从城市发展到区域变迁: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体系对经济地理格局影响的研究》《龙头崛起:长江三角洲经济空间格局变迁研究(1843 1942)》《竞争与合作:近代通商口岸常关研究(1854 1931)》,丛书主要探讨了如全球化下近代中国经济地理的早期演化,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成长,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近代经济地理的形成与变迁等问题。
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在多重压力下仍实现了经济的稳健增长,经济总量站上13万亿元台阶。投资、消费和出口 三驾马车 整体保持稳健,财政政策加大稳增长支持力度,财政赤字率有所上升。粤九市存贷款余额在整个大湾区中的比重再次小幅上升,表明内地金融业在大湾区中的重要性正在持续提高。 展望2023年,中国经济将开启 修复性复苏 模式,粤港澳大湾区只要保持良好势头,加上香港与澳门的同步复苏,实现增长目标的难度预计会小于上年,这也为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大政策空间。
《长三角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战略》依托于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江苏研究院重大项目,在陈立泉院士和凌祥教授的联合主持下,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三家单位全面梳理了新型储能产业背景及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了长三角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基础、发展优势与发展问题,并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进而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及建议,最后对江苏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形成了一份极具价值的战略咨询参考书。本书共分6章,内容翔实,数据准确全面,参编人员均为从事新型储能技术、产业、政策研究的一线科技工作者,使得本书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可为广大从事新型储能研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及从业者提供学术内容支撑,也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新型储
《东西部协作发展报告(2023)》是中国第一部专题论述东西部协作工作的蓝皮书,标志着东西部协作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报告致力于深入研究东西部协作的各个方面,聚焦2022年及以前东西部协作的历史演进、工作成效和发展趋势。报告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区域协作东部案例篇和区域协作西部案例篇四大部分,详尽梳理了东西部协作在产业转移、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实践与探索。同时,报告还全面介绍了各结对省区市的协作模式、典型案例和宝贵经验,为推动新时期东西部的产业、劳务、消费协作以及组团式教育医疗帮扶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黄河流域蓝皮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主编策划,并由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社会科学院组织专家学者联合撰写。 本书由总报告、省区报告、生态保护报告、绿色转型报告、高质量发展报告、文化传承和弘扬报告、地方案例报告7个板块组成,收录30篇研究报告。 本书总报告以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为题,对黄河流域重大战略实施五年以来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和取得的重要进展进行了梳理,对存在的问题和深层原因进行了剖析,并对进一步推进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若干意见和建议。本书省区报告对2023-2024年沿黄各省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本书还收录了反映沿黄各省区推进黄河流域重大战略的理论创新与实践
《上海大都市圈蓝皮书(2022 2023)》是汇聚上海都市圈9城市以及南京、深圳等地规划和研究力量,对上海大都市圈经济、人口、社会、环境、空间等领域发展及规划现状、趋势、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的蓝皮书。全书聚焦跨域协同中上海大都市圈发展主题,对上海大都市圈跨域协同治理的最新动态和实践进展进行了专题研究。根据全球大都市圈跨域协同治理理论,总结上海大都市圈总结了上海大都市圈在空间规划、基础设施与交通、 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等多领域跨域协同治理的重大实践与成效,提出新发展阶段上海大都市圈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推进策略。对上海大都市圈经济、人口、社会、文化、生态等重要领域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并对各领域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对上海大都市圈的空间格局及重要协同规划和实践进行了综合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超大型的大陆 ,不同区域因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限制而差异显著,所选择的发展路径也必然各不相同。因此,对于中国的发展经验 不可能仅凭教科书上的理论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就概而论之。只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去各地深入调研,长期观察,才有可能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形成理论创新,得到真正有价值的判断和结论,从而梳理出中国发展的真实经验。 “苏南”历来是我国经济 发达的区域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到21世纪以来苏南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片土地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上演着“低成本”和“高速度”的增长神话?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中,作者从政治经济学的一般理论框架入手,分析了资本、土地、劳动力三要素在苏南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组合特征,以及由此派生的制度
《潮汕经济史稿》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册。上册为《潮汕经济史稿》的古代部分,叙事自先秦时期始,至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止。中册为《潮汕经济史稿》的近代部分,叙事自1860年汕头开埠始,至1949年止。下册为《潮汕经济史稿》的现代部分,叙事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始,至2010年止。全书描述了各历史时期潮汕经济发展的背景、主要动因、基本特征、演化过程及其对潮汕地区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并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点问题进行了梳理。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研究(四期)”成果系列丛书的第四卷。全书围绕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对策研究。课题组主要由中国工程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的院士和专家组成,并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组成专家组。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课题组组织十余次相关领域专家咨询研讨,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生态文明建设典型地区开展调研,最终形成了本研究成果。
《广东乡村振兴发展报告》是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跟踪研究广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生动实践的蓝皮书。 全书包括总报告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百千万工程 案例篇共五个篇章16篇专题报告,全面、系统呈现广东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的新面貌新变化新经验新活力,展示 百干万工程 热火朝天背景下岭南儿女全力以赴、久久为功,稳扎稳打地把手中 施工图 转化为大地 实景画 的干劲担当。一是广东锚定农业强省目标,狠抓高质量发展,包括科技驱动、人才赋能、资本赋能、消费帮扶等方面;二是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包括社会事业、驻镇帮镇扶村、美丽圩镇等方面;三是乡村治理安定团结,包括乡风文明、乡村党建等方面;四是展现徐闻县、广州市从化区、封开县南丰镇等地努力闯出一条新路来的鲜活实践。本书还附有大事记,便于读者从整体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24)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连续十四年编写出版的冷链物流领域的专项行业研究报告。全方位、多维度地剖析了冷链物流的现状与未来,对于促进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健康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打造上下游新生态圈、构建冷链供应链国内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战略意义。该报告内容主要分行业、分领域回顾2023年中外冷链物流发展情况,包括行业环境分析、行业发展概况、冷链仓储和运输发展分析等。
系统介绍苏东诸国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