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基于世界海关组织《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及我国贸易政策,由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组织海关业务专家等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和财政部等发布的文件进行编制,内容全面、实用、权威,对海关业务监管和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意义,有助于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和规范进出口贸易行为。 本书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2025年税则,对进出口关税税目、商品名称、税率等进行相应调整,内容包括税则商品(中英)对照、自贸协定和优惠安排实施税率表、特惠税率表、关税配额税率表等。
财税人 更新梦想/更多实践/更远征程 (政策截至2022年8月底) 更新问题案例津贴政策; 扩充新政实践应用章节; 提示补充未来关注要点; 全面修订各地政策说明。 财税大咖全新力作 160余万字专业奉上
本书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线,以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全面细致地研究分析了两者的差异及其纳税调整方法,对企业会计准则与流转税及其他税种的差异也都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内容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准则、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股份支付准则、或有事项准则、企业合并准则、租赁准则、收入准则、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套期保值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等32项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在《所得税会计》一章中列举了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存在的35项暂行性差异和27项永久性差异,并对其会计处理作了详细讲解。
数字经济背景下,市场国征税权成为国际税收秩序世纪变革的重大战略变量。市场国征税权的兴起,使得当前的国际税收改革大大超越了原来的全球反避税范畴,谋求国际税收公平以改变国际经济失衡的单边、双边和多边规则,正在欧美主导的博弈中不断出台。而身为发展中国家且已是全球数字经济大国的中国,目前在税基安全、公平和发展的多重复杂目标下面临诸多抉择困惑。本套系列图书尝试对此进行了研究分析,形成了三部在逻辑上构成整体而又各自自成体系的成果,分别是 理论、战略与政策篇 挑战、应对与机制篇 案例、专题与评注篇 。
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财政则是人类社会的产物,生动的财政史足以反映一个国家惊心动魄的历史。 本书之所以没有直接称为《中国财政史》,是因为其写作方式、内容编排有别于传统做法,是学术著作中的另类,因此只能用一般散文书名《大道之行》作为主标题,而用《中国财政史》作为副标题。本书博古通今,利于阅读和理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特色的是全书大量采用了中国财税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图片,尤其是民国部分采用量占80%以上,传达了人们并不常见、且颇具价值的历史信息。
国家税务总局2019年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认真落实好《2018 2022年全国税务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开展多层次、大范围税务干部培训。要以岗位胜任能力为重点,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特别是加强对新业务知识的培训。 本书由专注服务纳税人二十余年、中翰中国税务集团合伙人、河南中翰盛胜税务师事务所所长王战编著,本书针对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实践中存在的管理理念与认识偏差、信息化管理不完善、管理模式有待调整和深化、人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等难点和问题,强调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业务流程为基础,解决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共性问题和不确定性问题,旨在提供一本高质量的税务培训管理教材。本书是在借鉴了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国际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在理论研究、实地调查、认真总结、系统
《增值税新政策新业务大全(第二版)》将应市场需要而生,增值税是我国近年来现行税法改革的重点,变化快且大。作者在原版基础上政策的变化,充实完善,根据增值税处理实务的重点难点,条分缕析,全方位地进行税税融合、税会融合,对从业人员的具体工作具有指导作用。本书主要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增值税各要素的相关内容,结合丰富实用的案例,秉持 税收政策通过会计处理落地 的原则,将税收政策、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融为一体,包括增值税的 开票、做账、办税 操作指引及技巧等。本书编写方式独特,总结性强,政策适用全面。
【全流程 全业务 全税种】 贯穿房地产项目开发全过程的税收操作实务指南(政策截至2019年10月底) 国家法规 各地政策/清晰完整的会计处理/169个实操案例示范 201个实务问题解答/79个贴心友情提示/12个深度学习思考 财税人的 新梦想/新实践/新征程 紧贴政策更新问题案例; 扩充个税实践应用章节; 时刻提示可能更新要点; 特别注重书中细节修订。 财税大咖全新力作 130余万字倾心奉上
本书以新中国财政发展的历史进程为线索,系统回顾了新中国财政适应时代要求和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变化,积极探索、勇于开拓,不断改革创新、推进科学发展的艰辛历程;真实记录了新中国财政努力服务国家政权建设、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做出的巨大贡献;简要总结了60年财政发展的基本经验,并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进行了展望。全书以总论开始,其后以时间为序,按照新中国财政发展史的不同时期,分四个阶段梳理财政发展的历史脉络、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就;后辑录了1949—2008年的财政大事年表。各部分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体系,较为完整地反映了60年财政发展的历史全貌,反映了几代财政工作者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付出的艰苦努力。
作者早年多次参加国家财税部门组织的财政体制调研及改革工作,《中国财税制度改革研究》是作者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从参加财税制度改革研究的170余篇论文中选出来的论文汇集。按照主题的不同,全书分为四篇:中国财税制度改革理论、中国财税制度改革经验、一些国家(地区)财税体制改革经验和中国财税制度改革建议。通过该书,可以了解中国近四十年财税改革的历程和学术观点,其中的观点和建议仍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权力的边界:税、革命与改革》收录了李炜光先生近年来关于中国财税问题的论文和评论文章,反映了他近年来对中国财政制度改革和立法修法过程中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成果。阅读本书,看李炜光如何从公共财政理论的视角,评析现代中国财税制度之短长,明晰税收与权力的边界,解读税收·改革·革命的关系。
OECD范本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对所得和财产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是划分国际税收管辖权的重要法律依据,关系到缔约国之间的经济、技术与人员交流,涉及主权国家的财权利益。本译本可供有关人员在工作中参考。
美国《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是自《1986年税制改革法》立法以来一次较全面的联邦财税体制改良,其核心政策诉求,便是推动跨国公司向本土回流,振兴美国制造业,重塑 制造业供应链和价值链,稳固美国大国制造业根基。 上海财经大学李超民教授通过研究美国 税制转型与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变化、公司所得税与资本跨国流动、外国来源所得税与F分编规则、公司倒置与投资收益剥离、“ 税制”与跨国投资收益遣返政策、参与豁免税制与收到股息扣除规则、税制改革对跨国资本回流的带动,以及对美在华高技术投资的影响八个方面的理论和政策,全面分析了美国联邦税制改革的政策、机制变化,解释了其与跨国直接投资流动的关系,以及对在华跨国投资流动的影响。
《中国海关保税实务大全》是一部全面介绍保税业务实务操作的工具书,主要面向企业关务人员及中高层管理人员,对于海关保税监管人员来说,也不失为一部理想的业务参考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很好地表明了工具的作用,也是我们将《中国海关保税实务大全》定位为工具书的初衷。近年来,保税业务发展迅速,不仅传统的加工贸易业务继续占据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保税物流业务也异军突起。仅从海关监管方式来说,目前保税业务涉及的监管方式就有51种,占海关92种监管方式的56%。与此相应的是,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企业对于掌握海关保税政策、了解保税业务操作规定,以及按照海关要求加强内部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尽管各级海关已经开辟了多种渠道为企业解疑释惑、指点迷津,如网上服务大厅,“12360”海关热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