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世情国情,未来的5—10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选择,对后20年、30年国家的发展将产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影响。基于此,我们组织编写这套20本的《国家发展战略研究丛书》。这套丛书, 以国家发展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趋势性的问题为研究重点,从专家学者的视角探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外交、国防、改革、开放等20个领域的战略性问题,并试图提出相关的战略思考和行动建议。这套丛书的出版,力求能够为国家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研究参考的同时,兼顾学术性和可读性,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探索/国企党建丛书》既有理论政策阐释,又有实践经验介绍。力求使读者充分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从而为打赢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持久战和攻坚战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书在汲取新古典经济学资源配置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理论的精华,总结国内外尤其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经济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当时一些人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点,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体制转轨的原则策略,全面讨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问题,产生了重大影响;1998年被评为 “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之一。本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出版。
《论竞争性市场体制》在汲取新古典经济学资源配置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理论的精华,总结国内外尤其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经济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当时一些人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点,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体制转轨的原则策略,全面讨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问题,产生了重大影响;1998年被评为 “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之一。《论竞争性市场体制》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出版。
《新市场与新市场人》: 他们物质?他们叛逆?他们自我?他们是千禧一代,他们是正在推动中国社会改变的年轻人。 自助、体验、分享、社交、表达,千禧一代正对旧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市场结构发起合理挑战,推动旧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发生巨大的甚至颠覆性的变化。他们不是“无望的一代”,而是改革开放的推动者。他们正在形成一股伟大变革的积极力量,逐步接手这个由其父辈制定游戏规则的世界。理解他们,才能站在市场的风口上。
城乡关系不仅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且是多学科研究的焦点。当前学界对中国城乡关系长期历史演化及其动因的研究相对欠缺。叶超编著的《体国经野--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理论与历史》从历史和地理相结合的视角出发,在梳理四千年城乡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解释中国城乡关系长期历史演变的理论框架。通过系统分析中国城乡关系历史,将其划分为对立、融合、再对立三个阶段,并论证了政策一文化和临海一贸易两组变量是制约从历史时期至今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主要动因。 本书可供城市与乡村研究、经济学、地理学、城乡规划等领域的研究者阅读和参考,也可作为相关科研院校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的教学参考书。
文集论证了中国人民选择市场经济是一个选择。文集极有针对性地分析了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中的种种问题,强调市场经济欲发挥其应有功效,就必须有健全的制度安排。文集特别研究了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认为“新常态”下的重要任务是通过大众创新让市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常态”应当有新思维,新思维的核心要义在于把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思维习惯转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是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刺激的消极作用可能更大于其积极作用,要特别慎言刺激。文集讨论了学好用好经济学的意义以及在火热的经济生活中发展经济学的问题。
2008年9月20~21日,“中俄改革:回顾与展望”国际研讨会在山东烟台顺利召开,该会议由山东工商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联合主办。《经济转型、增长与体制比较创新》是结合本次研讨会的部分成果,以及经过专家评审从征集的外论文中选编了部分水平较高、有建树的论文结集出版本论文集。《经济转型、增长与体制比较创新》从中俄改革的回顾、展望及启示,中俄经济合作,中俄经济改革比较,改革实践探索与体制创新等多角度对中俄经济社会体制的发展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基本上代表了当前中俄经济体制以及社会发展研究领域成果,为中俄两国进一步总结经验、达成共识、加强合作起到的积极作用。
该书从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角度,研究了企业自主创新及测度问题,重点对完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鼓励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平台,以及健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并就政府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尤其是该书认为,关键是要从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方面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该书从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角度,研究了企业自主创新及测度问题,重点对完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鼓励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平台,以及健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并就政府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尤其是该书认为,关键是要从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方面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市场到哪里投胎:三种资本主义模式的得失》讨论的是市场经济在什么样的制度框架中会有更好的表现。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可以归纳出三种主要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自由放任式,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莱茵兰社团—国家式,以及以北欧福利国家为代表的社会民主式。对照这三种模式,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对市场经济的讨论显示了极大的片面性。这主要体现在把美国作为市场经济的原型,而把欧洲的种种模式视为对市场轨道的偏离。近年来,北欧和德国的国际竞争力都在赶超美国。西方众多的经验研究开始从效率的角度检讨福利制度的竞争优势。在GDP之外,“幸福感”、“生活质量”等指标越来越重要。以企业利润边际为代表的短期经济效率和以人的素质为代表的长期竞争优势,成为衡量市场效率的不同指标。美国虽然在前一方面依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一种不落的星辰经那是文明的胚胎,世界上各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大多由此演化而来;在经济学领域,也有一种称之为经的东西,这就是轻重术,它是经济学之道、国富之道!本书作者通过对中国古典经济学轻重术的深入研究使我们看到:轻重术甚至达到了西方经济学无法企及的理论高度。 作者以大量不可辩驳的历史事实警示我们:轻重之术并没有过时。当美国人灵活运用轻重之术“弱”中国时,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都应为自己对中国古典经济思想的无知而感到羞耻! 比如在对市场本质的认识方面,同西方经济学一样,中国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是商品交换、资源配置的场所,是形成价格的机制。但同时认为,市场有自组织功能,却不具有自动实现均衡的功能,所以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去调节,以实现其动态平衡(不以
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资助课题“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建立共同市场(10YJAGAT002)”的成果。本书以制度分析为主要视角,研究共同市场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实践的制度创新,探讨以自贸区建
前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分析师、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通过对比20世纪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和刚刚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用大量的事实、数据和严密的推理,说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表象下潜藏的危机。 产生楼市泡沫飞涨、股市低迷、物价高涨、国内消费不足这些严重问题的根源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财富分配不均、信贷漏洞、国有企业参与投机和政府的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