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宗旨、地位、职能、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基本原则等方面的内容加以归纳论述;对世界贸易组织管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的框架规则协定和协议加以分析研究;对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渊源(复关/入世历程)予以回顾和总结;对入世几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予以评价和研究;对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框架下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予以展望和预测。适用范围:本科生、专科生,适用于涉外经济专业、贸易专业。
本书介绍了财税管理基本知识;我国财政职能的越位与缺位;我国财政预算问题;我国的财政支出问题;我国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不健全状态;我国流转税与所得税的问题及改变;我国的税收优惠及税收方法;我国非税收收入的规范化问题等。 本书从我国财税管理体制的角度,分析了WTO对我国财税管理体制的全面影响,分别从我国现行财税管理体制的政策特点及发展取向、对我国财税管理的总体要求、实践中的规避及应对之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权威性、指导性的论述。
在新的背景下,西部大开发面临哪些机遇,会有哪些挑战?如何利用机遇,怎样迎接挑战?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本书围绕着入世后的西部大开发这一中心议题,分7章从7个方面作了分析。第1章,从总体上分析了入世对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影响,带有总论的性质;第2章至第7章,分别从入世后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利用外资、体制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第7个方面作了专门而具体地分析,本书使用了*的数据资料,吸收了*的研究成果,反映了*的学术动态,兼具资料性和学术性,可作为政府决策部门和理论研究人员的参考,也可作为对西部开发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员学习之用。
入世本身既符合中国改革的基本目标,又是中国融入国际经济社会的一项基本国策,并非权宜之计。无论是回顾中国经济的过去,还是展望未来的发展,在当今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不入世就不入时、不入流。 本书主要讲述WTO的国际投资规则、外资投资的规模变化、外资政策调整的基本原则、自由原则、互惠原则、公平原则透明度原则,安全原则、变化原则等。
超国家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所具有的职能是国家行为主体所不能替代的,而且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其在全球舞台上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对各个国家行为主体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而对超国家组织的系统研究却显得十分薄弱。或许我们还缺乏一种真正的全球化视角,或许缘于中国的超国家组织才刚刚起步,所有这些未曾启蒙的实践制约了我们对超国家组织才刚刚起步,所有这些未曾启蒙的实践制约了我国对超国家组织的认识。其于这样的事实,我们在贵州人民出版社程亦赤编辑的鼓励和支持下,组织力量编辑出版了这套“超国家组织丛书”,并力图将全球视角与本土情境结合起来。
本书介绍了国家经济安全管理基本知识;我国战略资源安全态势;我国本土制造业安全态势;我国财政与金融态势;我国生态环境安全态势;知识经济发展与我国经济安全态势;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相关领域态势;我国的经济安全环境;经济全球化牟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加入WTO与我国的产业安全;加入WTO与我国的产业政策;加入WTO与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利用外资等。 本书站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并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角度,大胆地提出了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安全的相关影响,以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如何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相应措施等方面作了系统性的权威论述。
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好形势和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联系度的日益提高,使得将国际经济与中国经济综合起来研究显得更加重要。本书着重在对经济全球化进行了比较全面、综合地分析与研究。中国在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开放型经济、区域经济及经济体制改革与建设方面更需要加大发展机制、方式及体制创新的力度。 本书适合政府公务员、经营管理者阅读。
本书以经济和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他对海关估价问题的调查研究和教学经验,写就这部30余万字的著作,交易会阐明了海关估价理论、估价制度的各个方面,回答了估价制度的各个方面,回答了估价实践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由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来说是1978年以来的第二次大开放,在出版本书时我们决定把书名定为《大开放的就业》,并增加了一些*的研究成果。其中: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就业问题研究由杨宜勇执笔;第二章对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形势的分析由李爽执笔;第三章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宏观及微观劳动力市场建设问题由严浩执笔;第四章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劳动关系问题由黄燕芬执笔;第五章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社会保障问题由黄燕芬执笔;第六章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由张本波执笔;第七章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人才发展战略设想由张琪执笔;第八章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失业统计与失业控制由杨宜勇执笔;第九章关于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研究由张本波执笔;第十章城乡一体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由李爽执笔;第十一章促进再就业政
本书抓住了转轨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制度因素的角度揭示了中国对外贸易超常规增长的新动因。同时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出发,对中国转轨经济时期的贸易流动格局作了新颖的理论诠释和系统的机制描述,并在认真研究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内,贸易流动的调整和规划提出政策建议,它们对推动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富有实际意义。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制度因素纳入到转轨经济国际贸易的研究范畴,并从贸易流动格局的变迁和贸易流向的变化人手,揭示出转轨经济独特的外向型贸易转移机制。 本书适合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士阅读,亦可供关注和研究中国贸易流动问题的专家和学者参考。
作者简介:Laurence J.Brahm, a political economist and lawyer by profession, has been serving as and advisor on economic and financial reform issues and advising Fortune 500 multinationals in Chind spanning two decades. Author of over 20 books on china including "China's Century" and "Elements of China", he is currently developing media content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on China from his Beijing studio.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吸引外资,推动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与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本书主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中的并购方式,结合国有企业一并研究。本书回顾分析了当前全球外商投资的基本格局及我国利用外资的经历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新趋势、新情况,深入地研究了外商控股并购国有企业的基本背景、正负效应以及购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政府与企业的应对措施、政策策略等提出一些建议。 本书适合政府公务员、管理者以及广大关心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人士阅读,也可供广大公共管理和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和学者专家参考。
WTO,一个似乎曾在某个清晨,就忽然热起来的名词,好像不知不觉,在人们的津津乐道中就已经热了十个年头。 十年,人们却可能不曾知道,当初风云际会的谈判江湖,奔走过哪些坚强的身影;也不知道,那唇枪舌剑的谈判江湖,演绎过哪些曲折的故事。 《21世纪经济报道》以十年为尺度,打造了这样一个专题,用以回顾WTO与中国的十年,解密WTO,解密入世十周年的中国经济。 一组组故事,一个个主题,记录了中国与WTO相拥乃至相处的过程,记录了全球化多边贸易给中国经济和中国人带来的冲击与变化。其中,无疑蕴含着中国人的渴望与焦虑,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与挫折…… 每一个关心国家发展和身边变化的人,可能都会被这些故事所吸引。而一段段故事本身,恰如一段段环绕立体声音乐,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方向,都会引人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