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从命题和角度两个方面实现学术研究的知识创新。一方面,本书试图跳脱国际经济法内部关于贸易和投资法制的传统学科藩篱,转而从经济学界关于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讨论出发,寻求国际贸易与投资法制一体化的经济动力,明确提出并初步论证了 国际贸易与投资法制一体化 的命题,试图从学理层面打通二者长久以来的学科隔阂,并在制度、规则及其实施层面提出应以一体化为应然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在研究范式方面,此前法学界关于国际贸易与投资法制内在关联的著述总体上以贸易法为视角展开,这种 从WTO看投资规则 的研究范式客观地反映了20世纪末以前国际贸易与投资法制的结构性失衡。但本书明确从 从投资规则看贸易规则 这一反向研究范式展开,揭示当前双边投资条约对WTO体制的递增效应,讨论贸易与投资一体化背景下双边投资条约对多边贸易
今天,距中国入世已过去8年时间了,徐秉金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谈判中说不清道不完的艰难曲折成了他人生经历中永生难忘的宝贵记忆。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多少人能够了解中国复关人世谈判中的种种艰辛和风雨历程,让全社会了解坎坷曲折的谈判过程,了解历史真相,认识美国等西方强权国家的霸道嘴脸,增强全民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一直是徐秉金的心愿。 本书,徐秉金将向你详细揭秘当年艰难曲折的谈判过程。
本书是关于WTO相关规则的教学教材,书稿主要讲述了WTO的规则的产生过程与背后原理,并论述了该规则在实践中的运用和问题。全书主要论述了以下问题:WTO多边贸易规则研究;世界贸易组织概述;关贸总协定一般原则;农业协议与农业贸易原则;纺织品与服装贸易原则;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进出口技术协议;装船前检验协议;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等。
由宋雅琴编著的《中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问题研究——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重新审视国际制度》的重要贡献,在于积极探索和论证发展中国家在政府采购国际自由贸易制度中的地位、取向和政策。本研究说明,后发展国家有可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条件,在国际自由贸易框架内争取发展机会和贸易利益,在政府采购市场竞争中创造新的贸易竞争优势,改变本国历史和自然禀赋形成的既有比较优势。
《WTO争端解决与中国》是继《WTO案例集》后,重点关注WTO涉及中国案子的文集。《WTO争端解决与中国》全文翻译当年度中涉及中国的上诉机构案例报告,摘要翻译当年度不进行上诉的涉及中国的专家组报告。《WTO争端解决与中国》(卷)全文翻译了“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上诉机构报告;摘要编译了“中国——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和实施的措施案”专家组报告。 具体而言,《WTO争端解决与中国》(卷)分为五部分。 部分,“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实践述评”。该部分旨在对中国“人世”以来与WTO争端解决相关的事宜进行回顾。该部分分别对中国作为申诉方和被申诉方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案子做了概要评述,并就中国如何妥善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进行了思考。 第二部分,“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该部分首先对该案的专家
在WTO框架下,产业政策的空间发生了明显变化。产业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内经济法制的需要,在涉及国际贸易时,还要考虑与WTO规则的关系。本书旨在为中国产业政策与WTO规则的协调建言献策。 《中国产业政策与WTO规则协调研究》首先对产业政策及其主权边界进行界定,然后阐述了产业政策应遵守的基本法律原则,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讨论了补贴政策、汇率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环境资源保障政策与WTO规则的协调问题,后探讨了WTO框架下中国银行卡外资准入的监管问题。得出结论:为使中国产业政策与WTO规则的协调,建议设立国家产业政策与WTO规则协调的评估机制,以便善于利用WTO规则为产业政策谋取灵活空间;妥善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产业政策根本利益。
贸易与环境关系是一个在国际上备受各方关注且易引发争议的重要问题,WTO法律制度为解决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可能产生的冲突提供了充分的规则空间,争端解决机构在审理此类案件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但WTO仍存在许多亟须改进的地方。当前,WTO多哈回合谈判举步维艰,各方期待的、关于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新的协定和谅解至今未能达成,这不能不引发国际法学界对WTO多边贸易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思考,本书作者为此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本书是 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15年年会 论文集,研究了WTO与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争端解决制度、FTZs和FTAs、贸易与投资以及其他议题。反映了该领域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对我国对外贸易及相关法律制度建设有积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