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集金融、贸易、服务为一体,具有独特的金融功能,在国际上是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本书针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狭窄单一的问题,本着经营城市的理念,在梳理了基础设施和融资租赁相关概念脉络的基础上,阐述了基础设施融资租赁与经营城市的重要关系。在对融资租赁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应用的操作实务进行系统介绍的同时,辅以大量的案例和合同,旨在使读者能够全面、系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基础设施融资租赁实践中所需的基本业务知识。本书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也拓展了融资租赁应用的领域,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租赁的开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新中国成立60年间,北京从只有旧城区(今二环内区域的62.5平方千米)的传统古城,发展到现在拥有一个中心城和十个边缘集团(今涵盖五环内外的1085平方千米)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北京从21万人口(1949年底)发展到1600万(2008年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乡村发展成为市区。本书收录了北京三环、四环、五环周边60个曾经的乡村。书中通过新老照片以及文字的对比,对已经消失的这60个乡村村庄作了最后的记录,也深度展现出了北京城的变迁图景。谨以此书记录共和国的前进脚步,记录北京城的巨大发展,记录北京那些逝去的故事。
上海市是一座商业、工业、金融贸易发达的大城市,是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长时期的建设使上海的规划管理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为此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耿毓修总工程师等同志编写了这本《城市规划管理》。这是一本较全面的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书籍,书中所论述的都是从上海的工作经验出发,作者们态度严谨,并没有引作为普遍的经验,不过我认为可以为其他城市作为参考借鉴。 现在,常有一种现象: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往往容易脱节。规划设计人员有时关心管理工作不够,缺乏从管理角度考虑问题,管理人员有时也有规划要求理解不尽一致的地方。希望大家都重视规划管理工作,正如本书中所提的概念,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的具体化,是城市规划的延续部分,是一条线上的两上段,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城市规划。从这一概念出发来认识,并做好
本书是一本发展经济学、环境学、地理学、房地产投资与开发学和城市规划学等专业学生的读物。城市经济学20世纪初从新古典经济学分离出来,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综合了地理学、社会学、房地产学、规划学和环境学等各学科的相关知识。在当今日益全球化的社会里。研究城市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站在全球的高度来审视城市经济的发展,而这正是本书的主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转型国家、新兴工业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各类城市经济相关问题在本书中都有阐述。这是一部来自英国的城市经济学经典之作。
本书为“城市转型丛书”之一。全书从剖析低碳理念出发,进而探讨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低碳生活。通过回答如下问题:诸如生活的价值究竟是什么,究竟应该怎样体现,对于这些问题的探寻是推行低碳生活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怎样的消费是合理的,节俭的价值是什么,幸福生活的源泉在哪里,等等,作者将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与其社会责任联系起来,勾勒了从理念到行动的低碳城市之路。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不仅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而且影响着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中国过去在城市化道路上所经历的曲折,要求我们必须反思失败的教训,借鉴成功的经验,探索城市化道路的一般规律,开拓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四川省成都市就是积极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城市之一。其成功经验不仅对开辟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具有启发性,对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回顾相关研究,形成城市化道路分析框架,据此对全国及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原因进行全景式分析。通过对成都城市化发展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城市化理论、一些国家的教训、中国的实际以及成都的经验,提出城乡双赢的新型中国城市化道路,并对其战略目标、制度设计、管理创新、政策安排进行初步的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