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筑夫教授是我国负盛名的经济史学家之一,系中国经济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与推动者,其论著深刻影响了四代学人,且今后还会深远影响国内外学术界尤其经济史学界。 傅筑夫文集 (辑)共五册,具体包括:《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西周、春秋战国卷);《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秦汉三国卷);《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两晋南北朝卷);《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隋唐五代卷);《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两宋卷)。《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是傅筑夫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代表作,从西周起,历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直到两宋,论述了两千多年中国经济发展、经济制度演进、经济结构变迁的历程,以及就中国经济史的分期、一些重大问题的性质和原因等提出了独具色、自成体系的一系列见解。其核心观点包括:(1)中国奴隶制度的
本书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对党在各个阶段的经济思想及其发展演进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将党的百年经济思想史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经济思想、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党的经济思想、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曲折发展中党的经济思想、改革开放时期党的经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经济思想五编,重点突出对各个时期党和国领导人经济思想的研究。对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史的阐述与总结,一方面以大量详实的史实资料为基础,充分体现 史 的底色;另一方面突出对经济思想的提炼与分析,充分体现 论 的特征。全书资料详实、史论结合、阐释深刻,是一部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史的力作。
这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中国城乡市场长期发展研究 (编号:05AJL004)的*终研究成果。 全书采用宽阔视域、长期角度和崭新方法,对中国城乡市场在过去2500年中的发展变化进行全面的研究,较为系统、完整、立体地展现中国市场自先秦至民国时期的活动及其规律,探讨中国市场长期变动规律及其与社会、文化、经济等主要因素的相互关联,勾画出中国历史上城乡市场长期发展的真实面貌。 全书共三卷,上卷论述先秦至宋元时期的市场史,中卷论述明至清中期的市场史,下卷论述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市场史。
、二册 《 剑桥资本主义史 资本主义的兴起:从远古到 1848 年》 《剑桥资本主义史(资本主义的兴起:从远古到1848年)》从资本主义在古巴比伦的遥远起源开始,对资本主义的演变做了全面的叙述。学者们采用一种具有广泛的地理覆盖面和比较的视角,探讨了希腊、罗马和一些亚洲文明国家对资本主义发展做出的贡献。这些国家决定了现代资本主义在每一个时间段和地点体现出来的特征,以及为什么资本主义的各种先行者没有幸存下来。通过观察中世纪欧洲的终成功,以及意大利北部和低地国家中的城邦例子,本书分析了欧洲对英国重商主义的模仿和美国的成功,以及资本主义终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的。 第三、四册 《 剑桥资本主义史 资本主义的传播:从1848年到现在》 《剑桥资本主义史(资本主义的传播:从1848年到现在)》为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
作为享誉国际的剑桥史系列著述的一部分,《剑桥拉美经济史》沿袭了经典的编写惯例,汇集了近二十年来全球各国拉丁美洲经济研究领域涌现出的一批具有原创、突破性的专题研究论文,旨在用当下前沿水准的知识,对西班牙殖民时期至21世纪初期的拉美的历史经济进行解析。大体以1850年(即现代经济的指数增长开始在拉丁美洲出现的时期,而非常规的以19世纪20年代,即拉美各殖民地相继独立这一历史转折期作为经济阶段的划分)为界,分成上下两卷。本册为上卷。 上卷包括1850年之前的殖民地时期和拉美独立战争时期,涵盖不同视角、学科和方法论,有对政策与制度进行的定性历史分析,还有计量经济史、新制度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等。通过 经济背景 自然资源与要素禀赋 经济组织与部门绩效 独立的经济影响 四个板块,将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与前哥伦布
《剑桥拉美经济史》分为上下两卷,本译稿为下卷。作为享誉全球的剑桥史系列著述的一部分,本书沿袭了经典的编写惯例,由本领域的权威学者每位负责一个章节,共同构成一部汇集了近二十年来全球各国拉丁美洲经济研究领域涌现出的一批具有原创性,且有创新突破的专题研究论文的专业著述,旨在用当下前沿水准的知识分析拉美经济发展。本书论述的历史时间跨度绵长,始于西班牙征服时期,止于21世纪初期,大体以1850年(即现代经济的指数增长开始在拉丁美洲出现的时期,而非常规的以19世纪20年代,即拉美各殖民地相继独立这一历史转折期作为经济阶段的划分)分割两卷书稿。著作从不同视角、学科和方法论出发,不仅对拉丁美洲各项政策与制度进行定性历史分析,还涉及计量经济史、新制度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等相关知识。下卷副题为 漫长的20世纪 ,从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本书是在 十一五 国家重点图书《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 2005)》和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 2010)》的基础上向前延伸而成的多卷(册)本经济史学著作。全书全面研究和介绍了1840 1949年间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并且延续本项目分行业进行研究和介绍的特色,共分为综述、近代农业、近代制造业、近代采掘业、近代轻工业、近代运输业、近代邮电业、近代商业、近代外贸业、近代金融业等十编
本书从泛欧洲的角度,按主题而非按国别来编写现代欧洲的统一经济史。每章均由该领域的两位或三位杰出专家所写,涵盖了欧洲的三大区域(北欧、南欧以及中东欧)。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分别介绍了1700 1870年和1870 2000年两个时期。每一部分中的各章都是建立在现代经济史的主题 总增长与周期、部门分析和生活水平 的基础之上的。本书使用数量方法,使经济分析更加准确,但这种数量方法采用了本科生很容易理解的方式,便于读者理解与吸收。本书既适合经济学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作为教科书使用,也适合对经济史感兴趣的一般读者阅读。
\"【内容简介】: 作为享誉 的剑桥史系列著述的一部分,《剑桥拉美经济史》沿袭了经典的编写惯例,汇集了近二十年来 各国拉丁美洲经济研究领域涌现出的一批具有原创、突破性的专题研究论文,旨在用当下前沿水准的知识,对西班牙殖民时期至21世纪初期的拉美的历史经济进行解析。大体以1850年(即现代经济的指数增长开始在拉丁美洲出现的时期,而 规的以19世纪20年代,即拉美各殖民地相继独立这一历史转折期作为经济阶段的划分)为界,分成上下两卷。本册为上卷。 上卷包括1850年之前的殖民地时期和拉美独立战争时期,涵盖不同视角、学科和方法论,有对政策与制度进行的定性历史分析,还有计量经济史、新制度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等。通过“经济背景”“自然资源与要素禀赋”“经济组织与部门绩效”“独立的经济影响”四个板块,将拉丁美洲的
《大陆银行》是入选 十四五 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上海市档案馆藏近代中国金融变迁档案史料续编》之一种,并获得2024年国家出版基金、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 本书选编的大陆银行档案史料,全部出自上海市档案馆藏大陆银行档案全宗(全宗号:Q266)。具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行史资料,主要包括1938年编写的《本行二十年来行务大事年表》、1949年大陆银行总经理处为纪念该行创立三十周年而向各总分支机构征集的调查资料、1950年编写的三十周年纪念特刊统计部分资料底稿、1951年行员顾训贤编写的该行大事年表补编、1951年编写的《大陆银行简史初稿》等。第二部分为规章制度,根据其性质,划分为组织类、人事类、事务业务类三大类,编者尽可能收集这些规章制度文本的不同版本,以揭示大陆银行规章制度演进的具
本书是彭信威教授研究中国货币史的经典之作,分八章讲述了从殷商时代到清末中国货币的沿革发展,对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货币制度、货币购买力、货币理论、信用等都做了深入研究,内容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心理多
原书分三卷,卷研究了英属北美和早期美国的经济史,第二卷考察了19世纪美国、加拿大和加勒比海的经济史,描述了美国依靠丰饶的自然资源获得迅速发展,并超越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历史。第三卷以20世纪的重大事件为线索,讨论了美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其中包括技术变迁、企业经济的繁荣和劳工法的发展。同时,也讨论了农业、人口、劳动市场、城市和区域结构的变化。
《清實錄經濟史資料》是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组織编輯的一部大型經濟史資料彙編。本次出版的是輯,分為《農業編》、《商業手工業編》、《國家財政編》三個系列,收入《清實錄》中有關順治至嘉慶朝經濟的全部資料。其中《農業编》一九八九年曾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此次重印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訂。 《清實錄》是重要的清史文獻,連同《宣統政紀》在内,全書共四千四百三十三卷(不包括卷首四十二卷),卷帙浩繁,内容翔實,全面記錄了有清一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活動。所收史料,大多來自官方檔案,舉凡一國大政,靡不備錄,為研究清代歷史所必備。它是一部编年體史書,按年代、事件,逐日分條記載,在有關軍事、外交、用人行政等内容具體、時間地點明確的事件的記載方面較為清楚,檢索比較容易。而社會經濟方
本书所收录的专著和论文虽然主题各异,但却始终贯穿着作者独特的研究旨趣:从16至20世纪政治与社会变迁的主要趋势中观察中国的商业实践。无论是追溯传统还是观察现代,无论是研究制度还是探讨现实,作者始终把中国社会固有的观念、习俗和行为方式视为一种具有坚韧的生命力的存在:它可能受到冲击,却从来不曾被置换;它可能与西方的经验大相径庭,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过去和现在。那么,我们又将面对一个怎样的未来呢?这本书中的思考或许会在不经意间点亮我们的灵感。因为正如作者所说:“我们读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东亚华侨资本和近代朝鲜:广帮巨商同顺泰号研究》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别为广帮商人同顺泰号和同顺泰文书的构成、朝鲜同顺泰号的贸易业代东亚广东网络、被同顺泰号朝鲜代新商品和东亚空间等。
本书利用经济学与历史学的方法,从经济史与手工业史跨学科结合的角度,对我国先秦至鸦片战争以前的手工业经济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初步建立手工业经济史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手工业本身发展变化的动态体系。本卷介绍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手工业的主要类型,管理体制,行业,手工业的发展变化,手工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手工业与科技的发明等。
本书对唐宋时期的茶叶消费及茶法演变、生产条件、生产形态、生产技s术、商品经济等从理论上作了全面的探讨和研究,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做了考辨与稽校,再以茶业经济中唐宋社会的结语殿后,把茶业经济放在历史长河的大背景下考察,作出了一些因茶业经济而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指出了自己独到见解。本书视野宏阔,运思慎密,在严密的逻辑思维下,建立了较完整的体系,在一些问题上多有独到的见解。……是一部学术佳作,也是一部有现实经济效益的著作。本书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占有丰富的资料,并对前人研究的成果有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唐宋茶业经济的各个方面做了全方位的剖析,提出了众多可喜的新见,堪称一部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