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12章,由最简单的各种绘图方法开始,继而介绍不同股价走势形态,例如常见的反转形态、整理形态、裂口等,当中均有详细阐释。
大的眼光:对大盘和个股的大趋势和位置有评估能力。 大的布局:从长远出发有大的获利想法,设定具体的盈利方案。 大的胸怀:实际操作要有大气魄,能将市场认知和盈利方案变成实际行动,有坚定的信念。坦然面对涨涨跌跌。 不在日间杂波中迷失自己。 我们坚持杀鸡用牛刀的理念:
《房地产金融与投资(第10版)》既可供专业人员,也可供专业学者和学生使用。《房地产金融与投资(第10版)》中的所有概念和方法都是专业人员所使用的。我们的目标一直是,帮助每位读者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更好地理解房地产市场中的一般机构和工具。 自从《房地产金融与投资(第10版)》前一版问世以来,房地产金融与投资领域的新情况已层出不穷。像商业抵押担保证券(CMBS)和房地产投资信托(RETT)这种用于商业房地产投融资的公共市场工具的演变,尤其是这样。我们在《房地产金融与投资(第10版)》这一版中所做的修订,反映了
外汇交易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投资或理财的一种重要选择。但是外汇交易技术的普及性仍然较低,大众想要参与外汇交易,常常不知道该如何操作。本书的写作目的是普及外汇交易基础知识、教授外汇交易分析方法、介绍敬松独创的外汇交易的主次节奏交易系统。本书分为6篇19章,**至三章介绍了外汇交易的入门基础知识,第四至八章详细说明了外汇行情的趋势分析,第九至十三章详述如何根据行情进行交易选择,第十四至十七章介绍了主次节奏交易系统的产生和使用,第十八、十九章则利用前述分析方法,进行实战操作说明。本书可供外汇交易的研究者和初入门的外汇投资者,以及参与股票、黄金等交易的投资者参考。
本书是由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组织业内专家编写的2019年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参考教材之一。内容主要介绍了资产评估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资产评估的经济原则和资产评估的具体作用及服务领域,是参加资产评估考试人员的参考书,也可用于资产评估从业人员的指导用书。
随着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和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制度的日益规范和完善,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的参考人数不断增多,考试难度也在不断增大。为了帮助考生加深对相关各科专业知识的全面了解,更好地学习考试大纲所要求掌握和理解的考试各科目的内容,更加准确地把握考试的要点、难点,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组织有关专家、教授依照《2010年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大纲》和指定考试用书编写了这本综合习题集。本书紧扣教材各章节知识点、要点和难点,通过大量针对性的练习题,使考生很容易地掌握和熟悉教材的内容,从而提高广大考生的应试水平。 本综合习题集具有以下特点: 1.各章习题的编写顺序与配套考试用书完全一致,五科的习题内容分章汇编为一本书,系统全面地体现了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这些习题是根据多年教学
当一个行业在回顾自己的发展历程时,会发现其辉煌来自于公众的认可,其生存的基础来自于社会的需求。 资产评估行为是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中诞生的,其生存的土壤来自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求,也正是有这片生长的沃土,资产评估行业迅速壮大起来,并成为发展快的新兴行业之一。 资产评估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执业环境、理性的委托人和有效率的管理。其中,理性的委托人是理性评估的前提,而有效率的管理则是评估规范发展的保障,两者成为构建评估行业良好环境的重要因素。 为配合2006年度第二届上海市资产评估管理专业技术水平认证培训及考试工作,进一步提高培训、考试的专业含量和技术水平,上海市国资委组织有关专家,根据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发布的《2006上海市资产评估管理专业技术水平认证考试标准》,编写了这套培训
为更好地指导考生学习,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组织专家根据《2013年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编写了《资产评估》、《经济法》、《财务会计》、《机电设备评估基础》、《建筑工程评估基础》等五本考试辅导教材,以及与之配套的《综合习题集》、《相关法律汇编》两本参考用书。本套用书力求系统全面地体现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注重资产评估理论和实践的*成果,增加国家近期发布的政策法规和行业准则的相关内容。
随着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和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制度的日益规范和完善,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的参考人数不断增多,考试难度也在不断增大。为了帮助考生加深对相关各科专业知识的全面了解,更好地学习考试大纲所要求掌握和理解的考试各科目的内容,更加准确地把握考试的要点、难点,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组织有关专家、教授依照《2009年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大纲》和指定考试用书编写了这本综合习题集。本书紧扣教材各章节知识点、要点和难点,通过大量针对性的练习题,使考生很容易地掌握和熟悉教材的内容,从而提高广大考生的应试水平。 本习题集具有以下特点: 1.各章习题的编写顺序与配套考试用书完全一致,五科的习题内容分章汇编为一本书,系统全面地体现了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这些习题是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和历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全面理解 2019年资产评估师考试大纲和考试教材规定的内容,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掌握教材的重难点知识,顺利通过考试,中财传媒集团组织常年从事资产评估师教学科研和考前辅导的名师、专家,编写了 本套 中财传媒版 201 9 年资产评估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辅导系列丛书 。 《精讲精练》系列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教材,内容精炼,结构合理,旨在帮助考生快速掌握教材精髓。 《全真模拟试题》系列则分别设计了八套全真模拟试题,全面涵盖有价值的考点。
资产评估作为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重要的中介服务行业,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家对包括资产评估在内的市场中介行业高度重视,为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同时也对注册资产评估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考试选拔和培养德才兼备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后备力量是规范发展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为了配合2009年度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工作,更好地为广大考生服务,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组织有关专家、教授,按照《2009年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大纲》确定的考试范围,结合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考试的特点,吸收了往年命题及阅卷工作的反馈意见,编写了这套考试用书。本套用书力求系统全面地
《房地产金融与投资(第10版)》既可供专业人员,也可供专业学者和学生使用。《房地产金融与投资(第10版)》中的所有概念和方法都是专业人员所使用的。我们的目标一直是,帮助每位读者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更好地理解房地产市场中的一般机构和工具。自从《房地产金融与投资(第10版)》前一版问世以来,房地产金融与投资领域的新情况已层出不穷。像商业抵押担保证券(CMBS)和房地产投资信托(RETT)这种用于商业房地产投融资的公共市场工具的演变,尤其是这样。我们在《房地产金融与投资(第10版)》这一版中所做的修订,反映了
为了配合2008年度注册资产评估师全国统一考试,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考试各科目的内容,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组织有关专家、教授和专业人士,按照《2008年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大纲》确定的考试范围,结合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考试的特点,吸收了往年命题及阅卷工作的反馈意见,编写了这套考试用书。这套考试用书力求系统全面地体现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注重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专业素质教育与应试指导相结合;注意吸收资产评估研究和实践的*成果,特别是吸收国家近期有关政策法规及行业评估准则的内容,整套图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资产价值评估工作手册》是一本研究价值评估的教学用书和练习手册。 本书是约翰?威利出版公司*引进的资产评估类的图书,本书已经是该书作者多次修订的第三版。全书涵盖了指引读者进行企业资产价值评估的教学练习,以及适合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准备工作的评估工具两部分内容。同时还包含了成功实施评估工作所需要的有关细节信息。本书自成体系,可以单独使用。本书针对资产评估的应用和模型,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实际领域的问题,全书设置了问答的方式来解决这些实际评估工作中的问题。全书由浅入深地探讨了资产价值评估领域中重要的初级、中级和高级问题。
《资产价值评估工作手册》是一本研究价值评估的教学用书和练习手册。 本书是约翰 威利出版公司*引进的资产评估类的图书,本书已经是该书作者多次修订的第三版。全书涵盖了指引读者进行企业资产价值评估的教学练习,以及适合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准备工作的评估工具两部分内容。同时还包含了成功实施评估工作所需要的有关细节信息。本书自成体系,可以单独使用。本书针对资产评估的应用和模型,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实际领域的问题,全书设置了问答的方式来解决这些实际评估工作中的问题。全书由浅入深地探讨了资产价值评估领域中重要的初级、中级和高级问题。
本书以前沿的分工理论为线索,构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体系与创新路径。一是通过构建“农民收入-农业效率-分工约束-产业深化”的逻辑分析框架,把握现代农业发展的宏观背景;二是通过产业特性与分工机制的分析线索,阐明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依据;三是通过对农业基础地位之本质与作用机理的阐释,揭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选择空间与方向;四是阐明决定现代农业发展绩效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与体制创新。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成立于1993年12月,是资产评估行业的全国性自律组织,依法接受财政部和民政部的指导、监督。截至2005年底,有团体会员3500多个,个人会员29000多人。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的宗旨是:加强行业自律管理,指导、监督会员规范执业;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和社会公众利益,服务于会员、服务于行业、服务于市场经济;帮助会员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提高行业的社会公信力;协调行业内外关系,扩大行业国内外影响力;全面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