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守法理由问题是西方法哲学界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在西方文明史的各个时期,尤其是近代以来,这一问题始终备受关注。围绕公民的守法理由问题,不同的法哲学流派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学说,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学说主要有社会契约论、功利主义论、暴力威慑论和法律正当论等。法律正当论将公民的守法理由归结为法律的正当性(合法性)。这种观点得到了有关实证研究资料的证明。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泰勒(Tom.Tyler)在芝加哥地区进行了一项关于“人们为什么遵守法律”的研究,该项研究特别强调了法律的合法性对公民是否守法有着独立的影响。本书是2006年普林斯顿-牛津出版的新版。
本书以法律程序的一般原理为论述范围,从法的“形式化”(formality)思想入手来分析中国法律的特点是缺乏形式化因素。全书选择了十余个比较重要的法律程序基本理论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结构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上篇主要是探讨法律程序原理的基本问题;中篇主要涉及司法程序,并把焦点对准法律家与程序伦理;下篇着重研究宪治中的程序问题。
《公司纠纷裁判观点与攻防之道(上下)》24章72节共包含了661个知识点。 节是实务指南,具体包括初步接触案件时首先要考虑的案由、法律关系、原被告主体等的确定,接着是对主张诉讼请求的风险提示,这部分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具有较强的实务参考性,然后是关于管辖、时效、费用的注意事项等。第二节是关于庭审时涉及的实体法律内容,这部分以精心挑选的裁判文书观点为主, 重要的特点是充满对抗性,并不拘泥于一种观点或角度,公司诉讼律师无论作原告的代理人还是被告的代理人,对其都具有指导性。第三节是关于公司纠纷具体领域内某些重点难点法律问题的精彩解读,不展开烦琐的个人理解论述,主要总结目前法院裁判倾向性观点,同时尽量指出关键法条。这部分还有一大亮点是对公司纠纷实务下股东的不同诉讼利益目的进行了多角度总结和概要描
本书主要为企业进行刑事风险防范提供行为指导,其经验来自于实践,目的亦是服务于实践。我国《刑法》涉及单位犯罪的罪名共计160余个,本书在原版所论述102个罪名的基础上,将司法实务中已出现实务案例的单位犯罪罪名全部补充完整;同时,将自然人作为犯罪主体但与单位主体高度关联的22个罪名纳入本书论述范围。本书列举的罪名涵盖了涉企犯罪的 大多数罪名,企业只要掌握本书中的罪名,并对这些罪名作好风险防范,便能大大降低企业刑事风险,为企业的长足发展保驾护航。
本书主要为企业进行刑事风险防范提供行为指导,其经验来自于实践,目的亦是服务于实践。我国《刑法》涉及单位犯罪的罪名共计160余个,本书在原版所论述102个罪名的基础上,将司法实务中已出现实务案例的单位犯罪罪名全部补充完整;同时,将自然人作为犯罪主体但与单位主体高度关联的22个罪名纳入本书论述范围。本书列举的罪名涵盖了涉企犯罪的 大多数罪名,企业只要掌握本书中的罪名,并对这些罪名作好风险防范,便能大大降低企业刑事风险,为企业的长足发展保驾护航。
本书收录了“高法公报”公布的、全部现行有效的“法释”司法解释。这些司法解释可以在裁判文书中直接援引,作为 审理案件的依据。同理,对“高检公报”公布的“高检发释字”司法解释,本书也全部进行了收录。对于1997年以前的司法解释,因已经废止和失效的较多,且文号较为混乱,故本书没有全部收录,而是选取目前仍然适用的重要文件予以收录。本书在同类别司法解释的编排上基本上以“解释—规定—规则—批复—决定”为序,同一种形式的司法解释则以时间为序。考虑到本书篇幅有限,为 限度地收录与司法审判实践相关的重要司法解释,对于“决定”及罪名规定等个别文件,书中不再收录。本书对重要的司法指导性文件也予以收录,并统一排在同类司法解释之后,在目录中以楷体显示。收录的司法解释截止到2021年12月(法释〔2021〕24号,高检发释字〔2021〕4号),并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