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监管人工智能吗?法律规制的局限性有哪些? 从自动驾驶、高频交易到算法决策,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越来越依赖于人工智能系统,这些系统在运行时的人为干预越来越少。这些快速、自主和不透明的机器提供了巨大的好处,但是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本书探讨了应当如何监管人工智能,特别是需要创设哪些新的规则和机构,包括人工智能的自我监管机制,才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法律规范的监管效能。 从比较法的角度,本书分析了欧盟、美国和新加坡等法域的法律规范理念和实践,为如何管控风险、划定红线和维护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提供了国际经验借鉴。
暂无内容简介。。。。。。
《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22(2024)》全面归纳了2023年中国在人民法治、市场法治、平安法治、生态法治、监督法治、数字法治、涉外法治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并结合存在的问题对2024年中国法治发展形势进行了预测。本卷法治蓝皮书还对2023年中国立法、人权保障、犯罪治理、金融稳定、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 投资基金监管、在线争议解决、个人信息保护、能源法治等领域的法治进展进行专题研究,并对生育支持的法治保障、境外民商事裁决在中国境内的承认与执行进行了评述。法治指数和国情调研是法治蓝皮书的亮点与特色,本卷法治蓝皮书继续推出中国 透明度、中国司法透明度、中国检务透明度、中国公安法治等系列年度指数报告,并围绕“杭州人大司法监督数字化改革”“‘枫桥经验’视野下绍兴法治 建设”“衢州礼法融治”推出三篇调研报告。
厦门法学文库是由厦门市法学会组织编写的反映厦门本地特色的法学前沿学术文集。本书收录2020年厦门司法实务部门和理论研究部门的学术论文,分为法治纵横、法律研究、司法实践、民法典专题、扫黑除恶、互联网法律、社会治理等部分,分别介绍厦门市政法系统2020年度在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和理论研究上的 新成果。本书可作为地方司法实务研究的参考资料,也可为我国完善司法实践和相关立法和司法解释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亦可作为了解厦门市司法经验的文集。
2020年5月颁布的《民法典》将婚姻家庭编纳入其中,不仅开启了婚姻家庭立法的新篇章,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婚姻家庭制度具有较强的伦理色彩,因而常常被视为一国的固有法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本土化特征。夫妻团体构成现代婚姻家庭的轴心,是观察和分析《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重要概念和视角。本书以“夫妻团体法:法理与规范”为题,以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制定与实施为背景,针对夫妻团体的法理与规范,从立法论与解释论两个层面就夫妻团体的价值变迁、夫妻团体中的意思自治、夫妻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的界分、夫妻共同债务与个人债务的区分及其清偿、夫妻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配条款、夫妻身份权的性质及其效力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而翔实的分析。
在现代信息社会,知识产权已成为经济和文化的核心现象,也是分配财富和权利的重要杠杆。本书通过对知识产权领域两个重要的方面——版权和专利的起源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知识产权这一现代私有财产概念的观念起源,对19世纪美国知识产权概念的出现进行了全面阐述。 本书通过将法律概念的发展置于社会背景中,重现了知识产权这一观念的变革过程。本书作者认为,我们拥有“思想”这一现代观念,是在18世纪占有主义、19世纪自由主义的力量和意识形态影响下产生的。 本书是研究19世纪美国版权和专利理论转变的一项出色成果,在文学领域、历史学领域以及传播和媒体学领域广为流传,同时也引起美国法学领域的关注。美国加州大学马克·罗斯(Mark Rose)教授称其为“经典之作”,英国剑桥大学的莱昂内尔·本特利(Lionel Bently)教授评价其为一部
法院信息化是以信息化推进司法审判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能有效助推智慧化法院建设、无纸化办案推广、审判执行效能提升、司法壁垒突破、司法“一张网”铺开、司法数据网络安全治理完善。目前中国法院在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加持下,不断完善自身信息化建设。为直观感受法院信息化建设进程、探索成功建设路径、推广普适性信息化模式,同时找出问题与不足从而客观评估整体建设成效,本书选取各省市地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法院进行信息化程度探究,从实证角度剖析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科学的指标体系对信息化工作进行综合评估。
本书包括3篇,即生猪屠宰行政处罚基本概述篇、执法程序篇及执法案例篇。案例篇篇幅较大,共包含12种案例分析,如:未经定点从事生猪屠宰活动案、冒用或者使用伪造生猪定点屠宰证书或标志牌案、出借或者转让生猪定点屠宰证书或标志牌案等。使读者更直观地掌握行政执法的 作方法,简单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