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仅五星
  • 6折-6.9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6折6折-6.9折
筛选:
    • 新民说·清代习惯法
    •   ( 691 条评论 )
    • 梁治平新民说出品 /2020-01-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中国法律史研究中具有 范式 意义的著作。作者依据清代官府档案、民间契约和民国初期的司法调查等第yi手材料,对清代习惯法进行了迄今为止zui为系统的探究。其讨论的范围,由清代习惯法的渊源、背景、流变,和习惯法的性质、形态、功用,到清代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直至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习惯法研究在社会理论上的意义。这一研究旨在反映清代习惯法所在社会的社会形态和权力结构,以关照现今在法律实践上的问题。无论是从材料上,还是从内容上,该书都堪称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典范。

    • ¥29.3 ¥45 折扣:6.5折
    • 中国宪法史:修订本
    •   ( 518 条评论 )
    • 张晋藩 /2016-06-01/ 中国法治出版社
    • 本书以时间为线,详细讲解了中国宪法的发展演变历程,深入剖析了中国各阶层人士提出的宪法思想、制宪主张和激烈争论。通过中西宪法文化的比较,把握近代中国对宪法概念的独特理解、宪法的价值追求和基本过程,进而揭示中国宪法历史的发展规律。 从西学东渐伊始,经历戊戌变法、预备立宪,至*成立,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制宪活动,再至新民主主义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宪活动,展现了中国宪法百年风雨沧桑。

    • ¥67.5 ¥98 折扣:6.9折
    • 中国历代契约粹编(全三册)
    •   ( 193 条评论 )
    • 张传玺 著 /2014-03-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中国历代契约粹编(全三册)》收录了从原始无文字契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时期的民间契约2500余件,包括买卖、雇佣、典当、分家、继嗣、赠送等多种社会经济活动,此外还收录了历代民间模拟契约形式的"买地券"多件,从多方面反映了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经济形态、法律关系和文化面貌。是一部颇具价值的资料集。古籍整理资助项目。

    • ¥274.1 ¥398 折扣:6.9折
    •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新论
    •   ( 101 条评论 )
    • 王占通 /2018-11-09/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突破以往中国法律思想史仅局限于现代法律定义的范围,从古代思想家的思想言论中抽离出部分内容做孤立分析的传统,把思想家的法律思想放在整个思想体系中做联系的全面认识,还原在活生生的历史过程中观察历史人物关于法律思想(即维护社会秩序)的整体思想主张,全面把握他们法律思想的含义、法律思想及与之密不可分的伦理道德至上的基本立场,重点关注古代思想家以宗法伦理道德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根本这一历史事实,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以儒家为主)以倡扬建立伦理道德人格为中心的政治法律思想的形成、发展以及在立法、司法中的实际体现。

    • ¥37.8 ¥55 折扣:6.9折
    • 法制史话(中国史话)
    •   ( 197 条评论 )
    • 李力 著 /2011-10-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16世纪,西方传教士的接踵而至为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然而,直至清初,他们才开始把西方法律、法学带到中国。当中国传统法制遭遇西方文明,中国近代法制又有怎样的发展呢?《法制史话》从清初国际法的传人开始,到中西法律的磨合,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制的建设与发展,以丰富的史料,向读者详细介绍了西方法学的引入对中国法制传统的影响,以及中国近现代法制的发展历程。 《法制史话》的作者是李力。

    • ¥10 ¥15 折扣:6.7折
    • 帝国的辩解:亨利·梅因与自由帝国主义的终结
    •   ( 457 条评论 )
    • 卡鲁娜·曼特娜 /2018-05-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亨利 梅因爵士是19世纪英国历史法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为人熟知的,无疑是《古代法》中的这一宏伟表述: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是一个从 身份到契约 的运动。然而,梅因在任职于英属印度殖民地官员时,却对印度那原始的 身份社会 进行饱含同情的辩护,批评对印度进行过快的 现代化 开发,反对给印度制定成文法典。那么,梅因的理论与政治实践是否存在分裂?这种悖论性的现象背后,是否有更深层的原因? 在《帝国的辩解》中,曼特娜集中讨论了梅因的政法理论、政治实践与19世纪帝国主义话语间的互动关系。通过把梅因的思想放置在自由主义思潮和英帝国殖民的 印度经验 语境中,作者精彩地展示了梅因对 传统 现代 、 普世性 本土性 的思考,是如何推动现代人类学、社会学的发展,以及如何影响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转型 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今日世界的

    • ¥37.6 ¥58 折扣:6.5折
    • 秋菊的困惑:一部电影与中国法学三十年
    •   ( 21 条评论 )
    • 苏力 等 /2023-11-01/ 三联书店
    • 张艺谋反映当代中国农村状况的电影《秋菊打官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上映后即引发广泛讨论。1996年,苏力发表《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以法学角度探讨这部作品,试图从虚构文本通向现实批判,开创了“法律与文学”学术范式,探索改革开放后现代法治与法律社会学研究的新道路。二十多年来,一批法律学人着眼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现实性与复杂性,不断深化“秋菊”研究及该范式,将电影解读的角度扩展至古典与现代、礼治与法治、 与社会和本土与世界等多个富有张力的问题域, 终形成影响巨大的一种法理学解释传统与一场批判法律运动。 编者从过去上百份探讨相关问题的中外法学文献里,精选十四篇代表不同关切面向的研究汇成本书,力求通过呈现“法律与文学”在中国的推进与取得的成果,为秋菊曾经的困惑解惑,也为未来的法治建设

    • ¥35.9 ¥59 折扣:6.1折
    • 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史析
    •   ( 72 条评论 )
    • 柏桦 著 /2019-01-23/ 天津人民出版社
    • 这部文集收录的26篇论文是作者从2012年至2016年发表的40余篇论文中遴选出来的。其中,涉及政治制度史方面的论文,既有关于古代地方官的设置与管理智慧、历代便宜权的授予、古代官设救助机构设置等较为宏观的论述;也有对各种相关的各项制度,诸如明代常礼、明代府与县的关系、明清官员俸禄等问题的分析;还有对诸如武当山管理、闸坝官、宣慰司与宣抚司等细小制度的研究。涉及法律制度方面的论文,远论《周易》中的犯罪学说,外论朝鲜的《经国典》,而重点还是放在明清法律制度方面的研究,这也是此前学者关注比较少的问题,诸如《大明律》的编纂、明代宫廷法规、明清收养孤老及越诉律例、正法与就地正法、罪犯发遣新疆、涉藏民刑案件处理,以及各种与法律相关的制度。

    • ¥85.3 ¥128 折扣:6.7折
    • 唐律新探(第四版)
    •   ( 270 条评论 )
    • 王立民 著 /2010-05-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唐律集我国唐前立法之大成,开唐后立法之先河,是我国古代法的缩影本。掌握了它,便可知晓我国古代法之大概。唐律又是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对东亚一些国家的立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掌握了它,又可了解这些国家立法的一些侧面。本书从法律思想、法典结构、具体内容、与唐后及国外法典的比较等各种角度,探索了唐律,给人以一种崭新的视野。它不仅是学习和研究法学,特别是法律史学的常备专著,还是学习‘和研究唐史乃至中国古代史不可多得的参考著作。

    • ¥17.9 ¥26 折扣:6.9折
    • 从通俗到深奥——法治文化杂论
    •   ( 103 条评论 )
    • 何家弘 著 /2008-03-01/ 中国法治出版社
    • 法治是一种修养,一种习惯,一种行为环境。在任何社会中,法治都不会自然天成,而只能教化养成。 法学应该是博大精深的,因为它要汇集人类智慧的成果,要凝聚人类思想的精华。然而,法学又应该是通俗易懂的,因为它只有掌握在百姓的手中才能发挥作用。为此,法学应该走出脱离世俗的“象牙塔”,步人寻常百姓家: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谈老百姓没太注意的问题,讲老百姓不甚明白的道理。 人生就像一个故事。每当一个生命诞生的时候,一个人生的故事就开始了。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那故事也不断地发展演变,直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天。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故事是非常独特的,是与众不同的,但事实上,每个人的故事都在很大程度上重复着前人的故事。虽然每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各不相同,虽然每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各不相同,虽然

    • ¥28.2 ¥41 折扣:6.9折
    • 归善斋《吕刑》汇纂叙论
    •   ( 20 条评论 )
    • 尤韶华 著 /2013-07-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法学社会学研究系列:归善斋 吕刑 汇纂叙论》是笔者《尚书》研究系列中的本专著,分为三篇。上篇《吕刑》要论,有穆王吕王之争、吕国所在歧义、改刑诸说异同三部分。“穆王吕王之争”,起因于今人对传统结论的质疑。“吕国所在歧义”,大多为古人之争,有些争议起于今人。“改刑诸说异同”,上自战国汉魏,下至明清。中篇《吕刑》句解——古训,下篇《吕刑》句解下——祥刑,汇集汉代至清代四十余部《书经》著作的解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法学社会学研究系列:归善斋 吕刑 汇纂叙论》的特点是对各种争议进行叙述评论,择优而从。尤其是《吕刑》句解,逐句逐字分类对比。何以为善,出于笔者的判断,包含了对学术的感悟。善解,也许并非确实为善,仅仅是笔者以为善,他人可能会有不同见解。

    • ¥85.3 ¥128 折扣:6.7折
    • 欧洲法律史:从古希腊到《里斯本条约》(精装)
    •   ( 983 条评论 )
    • (德)乌维.维瑟尔 /2016-06-01/ 中央编译出版社
    • 《欧洲法律史》透过一部欧洲整体社会变迁史,几乎囊括了欧洲所有有关社会学、法律哲学方面的研究素材。在历史的变迁中,欧洲从古希腊城邦民主司法进入罗马平民为个体生存主权与贵族斗争的血泪史,由此诞生了力量平衡之后的平衡立法,再进入巴希尔法律全书时代,此后进入了欧洲中世纪部族社会法律时代。*后进入近现代的超部族、超地域性的理性科学的法律时代,欧洲法律在西方文化中生根落户。应该说,欧洲法律从其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寻找到一条进入现代世界性法律的渠道,并*终使其成为全欧洲的文化宝藏。 本书将填补先前出版的法律史书中的一些空缺。书中既有对前城邦世界当中的族群社会以及其政权产生的描述,又有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古以色列、希腊、罗马等古代法律史当中伟大场景的描述,*终完成对整个欧洲法律史学的描述。这些

    • ¥132 ¥198 折扣:6.7折
    • 欧洲法律史(从古希腊到里斯本条约)(精)
    •   ( 5 条评论 )
    • (德)乌维·维瑟尔|译者:刘国良... /2016-06-01/ 中央编译
    • 欧洲法律史透过一种欧洲整体的社会变迁史的手法,几乎囊括了欧洲所有有关社会学、法律哲学方面的研究素材。在历史的变迁中,欧洲从古希腊城邦民主司法进入罗马平民为个体生存主权与贵族斗争的血泪史,由此诞生了力量平衡之后的平衡立法,再进入巴希尔法律全书时代,此后进入了欧洲中世纪部族社会法律时代。 进入近现代的超部族、超地域性的理性科学的法律时代,欧洲法律在西方文化中生根落户。应该说,欧洲法律从其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寻找到一条进入现代世界性法律的渠道,并 终使其成为全欧洲的文化宝藏。 乌维·维瑟尔著的《欧洲法律史(从古希腊到里斯本条约)(精)》将填补先前出版的法律史书中的一些空缺。书中既有对前城邦世界当中的族群社会以及其政权产生的描述,又有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古以色列、希腊、罗马等古代法律

    • ¥126.4 ¥198 折扣:6.4折
    • 中国古代法学文选注译
    •   ( 22 条评论 )
    • 张衍田 编著 /2015-07-01/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中国古代法学文选注译》精选自上古至明清之际有关论述法学理论与记载法律制度的文章共四十三篇。作者张衍田对每篇文章都写了说明、注释与翻译,说明每篇文章选自何书、作者简况及文章所论述的主要法律思想;对生僻字词注音释义,对疑难语句进行解释,对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加以说明;译文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说明、注释、译文三位一体,互相配合,既帮助读者加深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又能让读者学习古代丰富的法学知识。我国法制历史源远流长,法学思想异常丰富,从中选辑部分篇章进行注释、翻译,对普及法律知识和推进我国依法治国工作将起到一定作用。

    • ¥40.7 ¥59 折扣:6.9折
    • 英国土地法律史——以保有权为视角的考察
    •   ( 195 条评论 )
    • 咸鸿昌 著 /2009-10-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英国土地法不仅是英国有特色的法律制度之一,也是英美法系财产法的基础,英美法系财产权的可分割性和权益的多样性均根源于英国的土地法律制度,所以,研究英国土地法是认识和分析英美法系财产权制度的基础和前提。本书详细阐述了英国历史上的各项土地法律制度,内容涵盖普通法地产权制度、衡平法土地权利制度庄园土地习惯法、土地租赁法律制度等。本书突破了传统上“普通法-衡平法”或“王室法-庄园习惯法”等法律划分框架的限制,以保有权为基本视角将各项复杂繁难的法律制度统合起来加以分析,从总体上揭示了英国土地权利秩序的形成、演变规律。作者在细致考证的基础上,不仅对各项土地制度进行了条分缕析,而且还揭示了英国土地权利制度在具体实践运作中的“分解一调和”变动规律,全方位地细致阐释了英国土地权利的政治、法理内涵

    • ¥28.9 ¥42 折扣:6.9折
    • 法的历史实践:从康熙到路易十四
    •   ( 262 条评论 )
    • 刘星 /2018-09-01/ 中国法治出版社
    • 本书探讨了近代初期中西法律概念的变迁,以及这一变迁和个人经历、政治斗争、法律职业、话语背景的联系,并研究 中国因素 和 西方因素 在近现代是如何对撞的,对比中西法概念的语境和自身的内在逻辑,将理论与实践、人物与背景等具体关联的细节机制揭示出来。内容涉及 法律 是怎样实践的, 法律 一词的使用、翻译,法律概念的语境、社会政治背景,法学理论与个人实践、法学权*,对法律实证主义的反叛等。

    • ¥46.3 ¥69 折扣:6.7折
    • 中国历代乡规民约 中国社会出版社
    •   ( 15 条评论 )
    • 无 /2014-07-01/ 中国社会出版社
    • 牛铭实编著的《中国历代乡规民约》讲的是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据此,各阶层、各地区人民普遍建立起各种文明公约和居民守则。乡(街)规民约不同于法律,但对法规的实施起着辅助作用。它通过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形式多样,切实具体;以教育引导为主,有奖有罚,已成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形式。

    • ¥31.6 ¥50 折扣:6.3折
    • 中国财产法史(博学·法学系列)
    •   ( 73 条评论 )
    • 郭建 /2018-09-01/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本书共八章:全书的体例,直接按照财产法的几个重要问题:财产分类、财产所有权、财产的继承、契约、财产的担保、财产的用意、损害赔偿来进行分章。由于中国古代的民事法律没有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本书以专题分章,方便读者阅读。另外,中国古代有关财产方面的法律与民间习惯的记载相当零碎,本书进行了考证式的清理,归纳,并在各章之后加上 本章小结 ,概括本章的主要内容及提炼观点。

    • ¥36.9 ¥55 折扣:6.7折
    • 唐代律令制研究——法史论丛
    •   ( 200 条评论 )
    • 郑显文 著 /2004-12-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唐代法律史的探究仅侧重于唐律一种法律形式,而没有把律、令、格、式四种法律形式当作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加以综合考察。本书以现存的唐代律、令、格、式四种法律形式为线索,结合新出土的文献敦煌吐鲁番文书,以及中外古代典籍,对唐代律令格式的法律体系、中日律令制的关系以及律令格式体制下的唐代经济、民事、宗教和涉外法律进行探讨,以期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 ¥20.6 ¥30 折扣:6.9折
    • 从圣礼到契约
    •   ( 290 条评论 )
    • (美)维特 著,钟瑞华 译 /2014-12-01/ 中国法治出版社
    • 本书探讨西方传统中法律、神学和婚姻的互动,在主题上集中关注关于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基督教神学规范和西方法律原则,在地域上则聚焦于西欧及其在海外的延伸——美国,主要目的是要揭示历史上对西方婚姻法发挥塑造作用的一些主要信念和理论,并由此发现这些信念可能如何主导西方未来的婚姻法。

    • ¥35.8 ¥52 折扣:6.9折
    • 明镜高悬:南宋衙的狱讼
    •   ( 205 条评论 )
    • 刘馨珺 著 /2007-09-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转型期,虽然国力衰弱,对外关系处于劣势,但是庶民社会却充满活力。南宋时,健讼之徒充斥,县衙是处理民众事务的线,业务相当繁重。除了日常行政外,知县还必须仲裁司法纠纷,即使只是“鸡鸣得失”的小案子,也得明镜高悬、衡情量理,做到孔子所言:“必也使无讼乎”的境界。 “包青天日夜审案”的小说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南宋县官处理狱讼时并非如此,尽管也有骇人听闻的强盗之徒,不过,县衙的权限只能处理“杖一百”的案件而已。本书从制度史的角度切入,在大大小小的案件中抽丝剥茧,详细探讨南宋县衙的诉讼判决程序,重回八百年前的历史情境。在纷杂的案件与程序背后,鲜明跃动一幕幕庶民生活的样貌,以及一股坚持“据理”、“原情”的治理狱讼、“公心执法”的士大夫精神。

    • ¥28.9 ¥42 折扣:6.9折
    • 法制史话 李力
    •   ( 2 条评论 )
    • 李力 /2011-10-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16世纪,西方传教士的接踵而至为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然而,直至清初,他们才开始把西方法律、法学带到中国。当中国传统法制遭遇西方文明,中国近代法制又有怎样的发展呢? 《法制史话》从清初国际法的传人开始,到中西法律的磨合,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制的建设与发展,以丰富的史料,向读者详细介绍了西方法学的引入对中国法制传统的影响,以及中国近现代法制的发展历程。 《法制史话》的作者是李力。

    • ¥9.8 ¥15 折扣:6.5折
    • 法律简史:人类制度文明的深层逻辑
    •   ( 74 条评论 )
    • 桑本谦 /2022-09-01/ 三联书店
    • 我们依稀觉得是人类“创造”了法律,所以应该已经很了解它了,但知其然未必知其所以然。法律的深层逻辑和人类的道德直觉(公平或正义)可以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来描述吗? 大多数法律人对此不以为然,因为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接受的法学教育从一开始就毁灭了这种希望。 法律 古老的源头应该是个 简单的算法,即“返还法则”,它是人类制度文明的逻辑起点,也是民法和刑法的共同源头。本书讲述了从返还法则到复杂法律制度的演化史,以此呈现法律的深层逻辑,打破部门法的界限,以联结思维取代割据思维,把不同门类的法律知识点重新组合,进而实现法学内部及法学和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

    • ¥54.2 ¥89 折扣:6.1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