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宪法文献资料的宣传出版工作,解决在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缺少我国制宪修宪工作系统翔实文件资料的现状,特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宪法室相关专家在前两册的基础上继续系统整理汇编制宪修宪工作重要文献资料。 本书所刊意见汇编共十四辑,是宪法起草委员会办公室在1954年8月至9月期间汇编整理的全国人民讨论宪草意见。1954年6月14日,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和《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决议》。会议结束当天,宪法草案即正式公布郑重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在近三个月的全民大讨论中,全国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了宪法草案的讨论,收集整理了包括宪法草案和各组织法草案共一百一十八万多条修改或补充意见。宪
若泽 若阿金 高美士 卡诺迪略(Jos Joaquim Gomes Canotilho)教授是葡萄牙宪法及宪法学领域之执牛耳者,在各葡语国家及地区的法律界均享有盛誉。教授著作等身,其中《宪法与宪法理论》(葡文版)一书被不断重版并多次印刷,广受推崇。该书既详尽介绍了立宪主义及实定宪法,又深入阐述了用以提供解释和适用法律的宪法方法论;既有对葡萄牙宪法相关议题由表及里的梳理与思考,又从比较法角度兼顾讨论了欧美宪法及其影响。本书为法学院学生及各类法律工作者提供了系统化学习宪法与宪法理论的工具。
《反垄断法的相关市场界定及其技术方法》作为一个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研究反垄断执法中相关市场界定的学术成果,在法学方面,深入研究了相关市场界定在美国、欧盟以及东亚国家包括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清晰地论述了需要进行市场界定的反垄断案件类型,深入探讨了在经营者集中控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垄断协议等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还深入探讨了界定市场的证据规则,包括举证责任、合格证据的标准、证据的来源以及各种证据的证明力等;在经济学方面,全面和系统地分析研究了界定市场迄今使用过的13种技术方法,探究了应用这些方法的市场环境和各自的局限性,比较了这些方法在不同市场条件下使用的频率和效果。
《原则与妥协》对美国宪法在过去近四百年(从17世纪初北美殖民地的起源至20世纪末)的发展演变作了一种连贯的、有实质内容的叙述,并通过这种大跨度的历史叙述,来探讨美国宪法的重要概念和原则的起源与变化,分析美国宪法变化的动力、机制、形式和结果。作者认为,只有在我们对美国宪法的历史获得了一个比较清楚而准确的认识之后,我们才可能比较客观而有见地评论其利弊,并 终领悟和把握其包含的(对美国人和对中国人的)历史启示。 本书在修订2000年版和2005年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即从90年代初至今的美国宪法发展史。
杨铁军主编的《产业专利分析报告(第36册抗肿瘤药物)》是抗肿瘤药物行业的专利分析报告。报告从该行业的专利( 、国外)申请、授权、申请人的已有专利状态、其他 的专利状况、同领域领先企业的专利壁垒等方面入手,充分结合相关数据,展开分析,并得出分析结果。本书是了解该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并预测未来走向,帮助企业做好专利预警的 工具书。
知识产权的正当性何在?这始终是知识产权法学的根本问题,尤其自上世纪中后期以降日益呈现诸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状况。莫杰思教授毕其数十年在知识产权领域教学研究之功,“十年磨一剑”,撰成此书,为知识产权这一在当下拥有生命力的财产权,提供了一套复杂而精致的正当性理论。从洛克、康德、休谟,到罗尔斯、诺齐克、沃尔德伦,这些哲学家的那些个性鲜明的学说,诸如劳动理论、个人自由论、正义论、私人财产论,都在本书中予以介绍与闸释。其在哲学基础上探讨范围之广泛、闻发之细微,堪称当前知识产权理论研究之集大成者。
......
本项目是对2020年度涉及“一带一路”国家国际商事仲裁制度课题研究成果的结集。对涉及“一带一路”国家国际商事仲裁制度课题开展研究,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与自2017年以来与中国政法大学合作开展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该课题由中国政法大学仲裁法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资深仲裁员杜新丽教授牵头。课题组在2020年度分别就多个国家的仲裁法律制度历史沿革、现行仲裁法律规定、该国主要仲裁机构及仲裁规则、仲裁制度特点等开展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详细全面报告,同时,也专门针对中国当事人如何参与相关国家仲裁活动、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等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本书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对于了解、研究、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国际商事仲裁法律制度,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都具体重要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本书立足于民法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民法典》法律行为规则与司法判例,借鉴比较法上的规范与学说,对法律行为的基本问题进行深入考察与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法律行为的价值基础、私法自治的内涵及其限制、私法自治与信赖保护原则的关系;法律行为在法律事实体系中的地位、法律行为与其他行为的辨析、法律行为的分类、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的关系;意思表示的概念、意思表示的主观要件、意思表示的客观要件、意思表示的发出与到达以及意思表示解释的概念、功能、原则与方法;意思表示瑕疵的概念、故意的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无意的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意思表示不自由(欺诈、胁迫);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的区别、法律行为的形式约束力、法律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与特别成立要件、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与特别生效要件;法律行为的效力状态、法
1975年,陈顾远先生80寿辰(实岁79)之际,友人弟子合议发起祝寿活动,并编辑《双晴室法律文章选集》以为纪念。陈先生本人亦亲撰《回顾与远瞻――八十述怀》以为序。但时值蒋介石去世,寿庆活动被迫取消,文集出版亦一拖再拖,直至1982年即陈先生逝世次年始为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印行,更名为《陈顾远法律论文集》(上、下)。这是陈顾远先生很后出版的一部著作,汇集了先生在台湾地区地区30多年间发表的法律学术论文。本书共分“法律哲学类”“法律史学类”“法律释论类”“法律实务类”共计65篇。综览论文集的内容,无论对国学、法学、哲学以及史学均造诣深厚,其论“法律哲学”则主张“综合法学”说;其论“法律史学”,则崇尚“制度传统”;在“法律释论”中,则申言世之立宪法之固定性,有其限度;在“法律实务”中,则强调民主法治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