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扎根在中国大地上的宪法研究著作,探讨中国宪法制度如何展开。书中讨论的 宪法 ,不是一个简单的文本或某种西方的普世理论,而是站在中国宪法(尤其是 八二宪法 )的自身实践基础上,展现中国宪法和制度的自身逻辑与发展道路。 全书辑集了作者2010年以来的9篇作品,记录下一位青年学者10年来的学术探索。作者有着深刻的 问题意识 ,在梳理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历史基础之上,不仅探讨了中国宪法研究中的概念、范畴、方法和理论,还通过批判性分析对比美国宪法,试图打破西方理论的普世神话和话语霸权,进一步提出立足于中国实际的研究方法。同时,围绕中国宪法的实际框架,具体分析和研究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合理性及其积极意义。
财产犯虽然是一个刑法分则类罪问题,但因为财产犯所具有的常见性、疑难性和复杂性,成为长盛不衰的研究课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德日刑法教义学的引进,刑法分则理论的教义学化程度也逐渐提升,这主要就表现在财产犯的研究成果上。第十届“海峡 暨内地中青年刑法学者 论坛”以财产犯作为研讨的主题,是我和我国 高雄大学陈子平教授经过充分协商以后确定的题目。该次研讨会分如下四个议题,对财产犯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个议题是“财产犯的保护法益”,第二个议题是“财产犯的‘占有(持有)’概念”,第三个议题是“财产犯的‘不法所有意图’”,第四个议题是“不法原因给付与侵占罪、诈骗罪”。这四个主题基本上囊括了财产犯中较为复杂的问题。各位报告人事先都对各个议题进行了精心的论文准备,评论人也在阅读论文的基础上事先撰写
本书是国内著名法理学者多年精心打造并已入选CSSCI来源集刊的连续出版物《法律方法》。从2003年开始首次刊印发行,至今已成为法律方法研究的一大重要阵地,也是国内少有的法律方法论研究的顶尖学者所主持的重要学科研究方向之一。从2018年起《法律方法》集刊每年四卷。内容上不仅集结了国内优秀中青年学者对于法律方法及有关文体研究的重要成果展示,同时也关注国外在此领域或相关领域的重要且具标志性意义的文章,并加以选译录入,内容兼具深度和广度。本书是《法律方法》第42卷。
本书是一部法学学术研究论文集,包括民商事法律、经济法学、刑事法学、诉讼法学、法律适用等内容,具体如下:刑事庭审中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使用、刑事证人出庭作证难与传闻证据规则的中国化、“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的中国问题研究、论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上诉不加刑原则、我国“买卖不破租赁”规则的适用条件、刑事庭前会议中程序性事项的裁决程序研究、“检察主导”与“审判中心”的潜在冲突及化解、反收购下突破“驱鲨剂条款”弊端研究、对挪用资金罪中“借贷给他人”的理解与适用、情势变更与商业风险在商铺租赁合同中的区分与适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法律问题及对策、论“被扶养人”年龄能否成为阻却受害人主张被扶养人生活费的绝对事由等等。
本手册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和实用的指南,可帮助养殖者、生产者和饲料价值链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遵守《国际食品法典——动物饲养良好规范》的要求。实施《国际食品法典——动物饲养良好规范》,是开拓饲料和动物源性产品国际贸易市场的重要一步。饲料/食品出口国和进口国均可从更多、更安全的饲料和动物源性产品的贸易中获益。本手册旨在为饲料厂、饲料行业管理人员以及养殖场配料人员和饲料生产人员提供指导。本手册为国家主管部门,特别是负责饲料检验、监管工作的国家主管部门提供了参考价值。它还可作为培训手册,为国家饲料协会的成立提供指导。
本书以“促进学术交流,推进法学教育”为宗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秉承传播新思想、探讨新问题、交流新成果、介绍新知识的办刊思路,为政法界、法学界提供学术平台。《南国法学》创立于2022年1月,是由广西大学法学院教授、广西沵达律师事务所组织出版的法学类学术刊物,设有“学术论文”“学术评论”“比较法学”“东盟法学论坛”“司法实践”等栏目,一年分为春季卷和秋季卷两期,每期文章数为15篇左右、页码260页左右,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本刊由高一飞教授担任主编,由张培、孙记担任执行主编,本刊责任编辑将从广西大学法学院在读学生、沵达律师事务所律师中遴选,并设置固定的任期,每届编辑委员会人数保持在12人左右(每人负责1-2篇文章)。本刊将严格实行三轮审稿制度,由
《张企泰集》收录了张企泰先生《中国民法物权论》《中国民事诉讼法论》两本专著和当前所见的主要论文。其中两本专著均以条文注解为基础,结合其时近期新司法判例进行阐释;收录的论文,既有对域外法的专门译介,也有对本国立法的检视建议,还有对典型案例的法理评析。张氏对于传统典权和物权制度之关系的经典论断,对于司法制度改革的构想,及以比较法为基础致力于法律制度本土化、力倡案例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贡献,既充满着一位法学家的智慧,也饱含着一名爱国者的情怀。
在历史进程中,基本医疗保险欺诈是个语境概念,存在最广义、广义和狭义三种概念界说。在部门法体系中,基本医疗保险欺诈可以定性为一种责任追究的法定主义层面的欺诈。比较基本医疗保险欺诈类型化的国际经验,我国应构建以错误、滥用、狭义欺诈、腐败为序列的规范类型体系,进而明晰相应的规制路径。基本医疗保险欺诈风险的谱系结构决定合规治理是其优选应对,而元规制则是基本医疗保险欺诈风险合规治理的策略选择。
......
本书以央视《法律讲堂》特别节目——“法官解案”为蓝本,汇集全国各地42位基层法官主讲的真实案例,这些案例涉及婚姻、家庭、情感等,呈现普通百姓的生活经历。本书既表现基层法官忙碌、辛苦、有时又有点无奈的生活实际,也折射他们睿智、勇敢、负责的内心担当,当然还包括他们对工作和生活的有益思考与探索。书中49个案例都通过法官的视角解读判决背后的逻辑,延伸讲解相关法律知识,揭示生活中隐藏的法律纠纷及隐患。既让读者了解法官眼中的事实和真相,又有助于提升读者的法治素养。
本书共由12章组成,分别对促进型立法的功能与目标、《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立法政策、《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前后的调整能力、促进政策工具入法的法治化运行等相关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探讨。本书的创新点在于,从促进型立法的视角来探讨《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法域与特色,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问题来探讨《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的现实意义,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探讨《中小企业促进法》的中国特色,从促进政策的整体性功能来评析《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立法结构与制度设计问题,从促进政策工具入法后的法治化运行来探索《中小企业促进法》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
宪例的形成,既体现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虽然不存在实效性的违宪审查制度,但通过这些宪例推进和影响了执政党的执政理念、中国人的国家观念、中国的立法基本理念和基本制度、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制度、中国司法制度的发展,未来也必将推动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实效化。这些宪例是中国社会内在的宪法诉求,是宪法理念的深刻体现,是宪法影响和作用于中国社会的深刻体现,是宪法核心价值的深刻体现。这是它们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根本原因。
本书内容包括:涉案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概述、涉案未成年人社会调查的一般要素、未成年人涉抢劫案件的社会调查实证分析、未成年人涉盗窃案件的社会调查实证分析、未成年人涉放火案件的社会调查实证分析、未成年人涉故意伤害类案件的社会调查实证分析等。
本书为华东政法大学“东方明珠大讲坛”十场讲座的内容汇编:第十一讲《法律与概率》探讨了在风险性与不确定性都大大增加的现代社会,追求确定性的法律将不得不对概率问题进行处理;第十二讲《抗日战争的国际视角和现代意义》揭示了中国抗战所面临的社会组织效能和社会治理不足的问题,亦强调抗战是中国从传统国家转向新型民族国家的重要环节;第十三讲《1840年以来的中国时刻》聚焦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庚子之变等历史时刻,讲述了1840年以来中国如何走入近代以及近代与当代之间存在何种内在关联;第十四讲《 的实施与新闻传播法研究的过去和未来》在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进入关键时期的背景下,讨论了《民法典》相关条款中的“新闻报道”“舆论监督”概念;第十五讲《两大法系背景下的作品保护制度》指出我国《著作
本书是郑州大学法学院师生创新人才培养探索方面的论文集。拟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研究”,主要刊发学院老师有关本科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见习/实习实践、课程体系、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新文科创新实践、师资队伍建设等“新文科”建设和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创新探索方面的教学教改文章。下篇——“卓越法治人才创新创业综合能力提升”,主要刊发学院本科生创新性论文、创新创业课题成果、案例分析/案例研究、实习实践感悟等方面的文章。
《公司法律评论》2022年第1卷首先就中国证券市场法制研究报告进行了分享;其次,就公司法修订的价值取向与价值机理,公司决议行为法律属性及对相关公司诉讼的影响,慈善组织受赠公司股权法律问题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再次,对上市公司股份代持问题的解决方案,利用信息优势操纵市场行为认定,债券承销商信义义务等进行了探索;复次,就破产程序中担保权益的清偿顺位进行了思考;最后,针对2021年中国资本市场颇具影响力的案件进行了评析。希望本卷《公司法律评论》能为理论及实务界人士提供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