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江北新区工作、学习的一家四口。在他们身上发生过很多开心的事、头疼的事、难过的事,但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你会发现,江小北和龙小山他们一家人只要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就能够保护自己、帮助他人、维护公平正义。他们在法律的学习之旅中不断进阶,法律知识也日益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 相信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喜欢上这一家人,会为他们的收获而开心,为他们的困难而担心,为他们的烦忧而难过。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段有意义、有益处、有意思的法律旅程中,你也一定能成长为法律知识小达人。
一部扎根在中国大地上的宪法研究著作,探讨中国宪法制度如何展开。书中讨论的 宪法 ,不是一个简单的文本或某种西方的普世理论,而是站在中国宪法(尤其是 八二宪法 )的自身实践基础上,展现中国宪法和制度的自身逻辑与发展道路。 全书辑集了作者2010年以来的9篇作品,记录下一位青年学者10年来的学术探索。作者有着深刻的 问题意识 ,在梳理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历史基础之上,不仅探讨了中国宪法研究中的概念、范畴、方法和理论,还通过批判性分析对比美国宪法,试图打破西方理论的普世神话和话语霸权,进一步提出立足于中国实际的研究方法。同时,围绕中国宪法的实际框架,具体分析和研究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合理性及其积极意义。
《高等学校法学精品教材系列:宪法学(第3版)》在吸收我国宪法学界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内容和研究方法上作出新的探索。其主要特点有:,根据我国法学教育的需要,在阐述宪法学基础理论的同时,对我国近年来面临的实践问题进行宪法学分析,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引导学生运用宪法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运用规范和实证分析的方法来解释宪法和法律,同时,在论述中国宪法问题时,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来阐述其特色。如中国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原则、中国宪法的实施机制等问题均与西方宪政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是历史和文化造成的,符合中国的文化和政治传统,具有合理性。第三,重视宪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的联系。《高等学校法学精品教材系列:宪法学(第3版)》可作为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读
以国歌法通过为契机,为了深入宣传、学习和贯彻国旗法、国徽法和国歌法,我们组织具体参与国歌法起草和长期从事与国家标志立法相关实务工作的专家,编写了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国歌法、国徽法解读》,对组成国家标志法律制度的三部法律进行全面解读。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武增、王曙光、陈国刚、谭喻、王正斌、张晶、郑全红、王历磊、黄宇菲、梁菲、田林、陈亦超、董立新等同志。全书完稿后,由武增同志统一审改;*后由XXX同志审改定稿。
美国宪法正位于一个十字路口,凯斯·桑斯坦在一条崭新的宪法解释进路中,清楚地记述了我们当下的困境,告诉我们可以去哪里。 桑斯坦主张,按照当下的解释,美国宪法是偏颇的。首先,它是有偏见的。当下的宪法把现状看成是中立的、公正的,任何对现状的背离都被看作是派系私见。但桑斯坦指出,当现状既非中立也非公正时,这样的推理就会导致不公正。从另外一层意义上宪法也是偏颇的:只能求诸法院的决定才能确证宪法的意义。如桑斯坦所表明的,并非总是如此,这也不是合众国缔造者们的意图所在。相反,宪法常常作为对于宪法的一般条款和热望进行公共审议的催化剂——而桑斯坦为了复兴如是对宪法作用的更广阔理解,做了有力的论证。 根据这样的分析,桑斯坦对今天我们争论为火爆的一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这包括纠正歧视行
所谓研究对象,也就是研究“什么”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宪法学是以“宪法”为研究对象的法律科学。我们知道,一定的法律科学总是以其调整的特定的社会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宪法学自然也不例外。它通过对宪法的概念、本质、原则、作用等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的分析、研究,揭示宪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内容、基本特征,以及宪法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发展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对于宪法学研究对象的范围,目前宪法学界有不同的说法。我们认为,宪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与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密切联系的。法是一定社会关系的调整者,统治阶级制定法的目的,是通过法来调整各方面的社会关系。而法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是通过规定人们在一定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来实现的。例如,行政法规定的是各级行政机关权力运作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本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文本的精装本,拟采用16开开本,特种纸及函套精装,包括2004年的宪法文本及四个宪法修正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规定,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这就极大地扩展了宪法文本使用的范围与场合,因此我们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出适合工作人员就职宣誓时使用的精装小开本,以细分市场,扩大销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规汇编》是国家出版的法律、行政法规汇编正式版本,是刊登报国务院备案并予以登记的部门规章的指定出版物。 本汇编每年出版12辑,每月出版1辑。本辑为2017年度第7辑,收入2017年6月份内公布的法律3件,选收国务院文件7件,报国务院备案并经审查予以登记编号的部门规章23件,司法解释2件,补收2017年5月份内公布的行政法规 1件,国务院文件4件,共计40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法律效力。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章是以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为指导,结合党的建设的实践而制定的党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强有力的武器。中国共产党的党章反映党的学说发展状况,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的进程,反映党的建设成熟的程度。研究党章的产生和发展,可以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发展,更好地总结党的建设的经验教训,加强党的建设,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是根据宪法制度的,由广大人民群众选举代表参政议政的法律。 本法于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进行了修正。
随着《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等工商法律法规的密集出台,我国工商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为了帮助读者从整体上把握我国的工商法律制度,学习和应用工商法律,我们精心编辑出版本书。
本书收录了10篇文章,其中9篇论文直接与选举制度相关,另收录一篇关于亨廷顿的名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的书评。这些文章彰显了选举制度设计的原理和作用方式,表明了选举制度具有的促成民主发展的动力,从而为我们理解宪制结构和宪法秩序提供了清晰思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用版)》运用法律维护权利和利益,是读者选购法律图书的主要目的。法律文本单行本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但单纯的法律文本中的某些概念、术语,读者不易理解;法律释义类图书有助于读者理解法律的本义,但又过于繁杂、冗长。为方便读者,我们编辑了这套 实用版 法律图书,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1.出版权威。中国法制出版社是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所属的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文本的权威出版机构。 2.法律文本规范。法律条文利用了我社法律单行本的资源,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正式版本完全一致,确保条文准确、权威。 3.条文解读专业、权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用版)》中的解读都是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等对条文的权威解读中精选、提炼而来,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规定,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 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中国共产党章程》经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7年10月24日通过。党章修正案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 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是这次党章修改的亮点和突出的历史贡献。 学习《宪法》和《党章》,是每个共产党员及公民必修的功课。
近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加大法律的制定、修改和实施力度,相继修正或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70余部法律,为便于读者准确掌握修改过程,更好地学习理解法律的内容,我社特编辑出版了法律新旧对照本系列丛书。 丛书对所有修正或修订的法律,均在权威文本的基础上,根据修改的内容,列出新旧对照表,使读者对该部法律的修改变动情况一目了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公布,此后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分别通过了四个宪法修正案,对宪法序言及部分条款做了修改。本书收录了1982年通过并根据四次修正案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历次修正案修改的条款列出对照表,将修改的内容分别注明,说明相应的修改时间,并对修改的细节用黑体标注。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