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以及教学活动都不能停留在抽象的、一般性的讨论中,必须言之有物! 立足于此,本书运用现代刑法学思维与方法,对我国司法机关实际处理的大量案件进行反思和评价。在基本立场上,主张打造具有建设性、尽可能理解司法实务的行为导向刑法观,强调发挥刑法的积极一般预防功能;在方法论上,强调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必须在体系性理论中找到位置,平衡好问题思考和体系建构之间的关系;在写作进路上,各讲均开门见山地列出研讨案例,然后结合刑法学说进行深度研习,尽可能展示思考过程。 本书的目标是熔前沿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于一炉,协调刑法理论的体系性、一贯性与对具体案件处理的妥当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若干具体问题的思考来点滴推进我国刑法学的纵深发展。
刑法学的目标是解决各种实务难题、关注苍生疾苦;刑法学者不应当像蜘蛛一样在建构纷繁复杂的 体系之网 中孤芳自赏!本书对我国法院实际处理的大量案件进行反思和评价,熔前沿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于一炉,竭力缩小理论和实务之间的差距。全书各章均开门见山地列出研讨案例,然后进行深度研习。本书的特色是:(1)在解释论上,强调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必须在刑法学体系性理论中找到位置,平衡好 问题的思考 和 体系的思考 之间的关系,并尽可能展示解释和思考的过程;(2)在刑法基本立场上,主张具有建设性的 行为导向 的刑法观,并积极与结果本位刑法观 对话 ,强调发挥刑法的积极一般预防功能;(3)在目标上,追求刑法理论的一贯性与具体案件处理的可接受性之间的相互协调,通过对一个个具体问题的思考来点滴推进刑法学发展,同时促进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地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类图书。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本书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刑法文本,二是关于修改刑法的一系列决定和法律解释。为了便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学习、运用刑法;同时便于广大群众学习和了解刑法的规定,本书根据刑法修改的决定和修正案,对1997年刑法条文进行了编辑、审定。
近年来,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的全面排查整治工作不断推进,为系统梳理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方便各地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案件查办,编写本书。 本书全面收录与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在编写体例上,以基础规范性法律文件统领主要内容,以要点提示解读重要法条,以关联规定列举参照条文,以典型案例指导执法司法。本书是准确适用法律、规范办案程序、排查发现问题、保障刑罚公平公正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一本专为法考刑法主客观题观点展示设计的实用指南,极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书中深度解析了刑法主客观题的考查方式与应对策略,并系统探讨了多个刑法领域的争议问题,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观点和详尽的理由。作者精心挑选了包括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的停止形态、共同犯罪以及刑罚的适用等在內的多个代表性争议点,对每个争议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阐述与分析。在每个争议下,不仅列举了不同的学术观点及其背后的理由,还深入比较和辨析了这些观点,明确指出其各自的优缺点。 通过合理的章节划分、清晰的逻辑结构以及穿插的大量案例和法条,本书旨在助读者循序渐进地掌握关键知识点,提升解题能力和法律素养,深化对刑法理论的认识与理解。
什么是改造力,本书告诉我们,改造力就是关于监狱民警如何改变罪犯旧我,建立新我,达成守法公民的综合能力。或者说,改造力回答的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罪犯处在一种与监狱民警的天然对立状态中,罪犯凭什么愿意听从你的教育管理,并与你心心相印,按照你的想法成为你希望成为的那种人。而 改造力基因 则是决定监狱民警改造力的内在因素,它既从中体现了一种优良的传统,又反映了一种时代的创新,更是一种监狱民警改造罪犯的精气神特质。 本书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原则,通过对监狱民警改造力基因的探寻,向读者描绘出独具创意的 改造力基因体系 视野、观念、情怀、敬业、引导、践行、探索、内修八个要素以及相应的六十四个颗粒或素质。给加强监狱民警修养,提升改造力提供和展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论坛采取各校联动机制,各校刑法学研究带头人陈兴良教授、张明楷教授、刘明祥教授与曲新久教授是论坛的召集人,梁根林教授作为"杨春洗教授法学教育与研究基金"的代表负责总协调。论坛旨在通过组织各校刑法学者在刑法学重大问题、基本立场上展开对话、争论和交流,不断地推进中国刑法学术的发展,并同时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四校法学院的学生特别是刑法专业的研究生带来学术上的盛宴。该论坛还吸引了不少国外知名学者参与。 《当代刑法思潮论坛(第二卷) 刑法教义与价值判断》为该论坛部分交流成果的结集出版之一,主要讨论了刑法总论的核心问题:体系构造与犯罪构成。张明楷、陈兴良、刘明祥、冯军等国内刑法学界的知名学者分别贡献了自己在犯罪实体、犯罪构成要件学说的发展、犯罪体系、责任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国外学者也针
本教材分四十六章,包括:刑法学和刑法概述、刑法理论流派、刑法基本原则、刑法效力范围、犯罪概述、犯罪构成、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排除犯罪性的行为、故意犯罪停止形态、共同犯罪、罪数、刑事责任、刑罚概论、刑罚与非刑罚处罚方法、刑罚裁量、刑罚执行、刑罚消灭、刑法学分论概述、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等。本教材准确、全面地阐述了刑法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反映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法学研究的*成果,立足于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实际,对刑法学涉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还对我国刑法在实施过
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有关比较刑法的专题著作。作者来自德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从各个不同的方面阐释不同国家刑法的基本原理,并对不同国家的刑法的特点进行了适当介绍,体现了本著作的国际视野,对于刑法学研究者掌握国际刑法的一手资料,进行比较刑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全书对一些刑法学的重点问题介绍了域外的理论。如因果关系、不法与有责的区分,跨国有组织犯罪等。本书对于介绍域外的刑法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作为判例法国家,美国死刑适用的波动可以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得到充分的展示。 在全美律师协会和其他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努力宣传与教育下,美国社会舆论对死刑的支持率有了重要的转变,公众对立法者死刑观念的改变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媒体在美国死刑观念变化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媒体通过残忍案件的报道,引发公众倡议适用死刑的热情;另一方面,媒体对死刑错案的报道,又使公众呼吁避免无辜者受到死刑的威胁,进而参加到废除死刑的行列,而保留死刑的各州几乎都以终身监禁不得假释制度替代死刑的适用。本书通过对未成年人、智障人、共同犯罪人、强奸犯等适用死刑的典型案例的剖析,对美国死刑立法和民众观念的转变、死刑替代、新证据的采纳以及陪审团的作用等等做了详尽的介绍,对中国限制、减少死刑适用,并*
《刑法学》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时代和社会赋予南京大学的光荣任务,也是南京大学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的重要内容。对于这一全新的任务,南京大学本着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基于计算机网络条件下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办学机制、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了起始阶段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犯罪实行行为论》作者西原春夫为日本著名刑法学家,早稻田大学前校长,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著述甚丰。本书的译者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江溯。《犯罪实行行为论》是作者西原春夫的古稀祝寿文集,主要集结的是作者对于犯罪实行行为所进行的数十年研究的精华。1编以举例的形式,说明犯罪实行行为的起点,实行行为起点与犯罪未遂,犯罪预备之间的关系。第二编讨论的是原因自由行为造成的犯罪后果的可归责性,第三编讨论的是共犯与间接正犯的问题。正文并附日本知名刑法学家曾根威彦对西原春夫教授的犯罪实行行为理论体系的解读,可为本书的阅读提供指导。
《车浩的刑法题: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分论”考题解析》(第2版)一书主要收录了五套刑法考题及十多万字的考题解析。这五套大型案例题目被网友封为“神考题”名作,分别被定位为“ 巧合”“ 悲情”“ 宫斗”“ 史诗”和“ 穿越”。 题目设计不仅情节曲折,涵盖大量的知识点,而且充满了对人性的关照以及对法学教育的思考。 书中,作者按照刑法案例解题框架展开分析,为每套题目附上了详尽的参考答案,以期读者以一种边看故事、边做题、边学习刑法理论的方式,熟悉掌握刑法分论的学习要点。 ,作者通过书中的考试赠言告诉每一个法律人,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人情世故的洞悉,对时代变迁的把握也是法律之学中极其精妙、重要的一部分。 第2版在增加了新的考题和答案的同时,也 新了书中涉及的法条和引注
......
本书是日本机能主义刑法学研究的重要著作。作者尝试参考丹麦的机能主义、经验主义刑法学,在洋细梳理日本机能主义刑法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新机能主义刑法学方法论,主张刑法解释时除了考虑刑法规范罗辑,更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