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特 雅科布斯教授是当今德国刑法学界的一座高山。他师从 目的行为论 的创始者汉斯 韦尔策尔,但并未追随其师的本体论刑法学,而是以黑格尔哲学与卢曼社会学为根基,发展出了 机能主义刑法学 ,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其所著的《刑法总论:基础和归属理论》更是德国法科学生的必*书。本书(《刑法总论:基础》)即是雅科布斯教授《刑法总论:基础和归属理论》中译本的第一卷,涵盖了德文原著第1章至第5章的内容。在本卷中,雅科布斯教授以刑罚理论作为教科书的开头,着重探讨了国家刑罚的任务,提出了影响深远的积极一般预防论,为后续从刑罚入手建构犯罪论体系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不作为:母亲和女朋友同时掉进河里,应该先救谁?有一道千古难题,不知道你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有没有问过你,那就是“我和你妈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你可能会问,难道这个问题也和刑法有关吗?没错,还真和刑法有关。这涉及的是刑法中不作为犯的内容。 我们通常看到或者接触到的犯罪大多是作为犯,也就是因为实施了某种《刑法》禁止的行为而构成犯罪。但事实上,不作为也可能成立犯罪。这一节就来讲一下不作为犯的成立要件。基于保证人地位的作为义务不要以为不作为就是什么都没有做,什么都没有做怎么可能构成犯罪呢?其实,不作为也是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刑法上指的是没有做该做的事情,也就是说行为人能够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但是没有履行。那么,不作为犯有什么特别的成立条件吗?想解决这个问题,要先了解两个概念——“
《社会变迁中的刑法问题》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立足新时代中国实践的刑法理论自觉,对近二十年来我国刑法学和刑事司法的一些重要发展和热点、焦点问题进行了系统性提炼和深入探讨,主要内容包括:少年刑法的基本立场、人工智能的刑事可罚性、刑法的民法化、特赦制度的三重视角、托幼机构虐童司法疑难分析、《刑法修正案(九)》视角下刑法与反恐法的衔接、互联网金融犯罪、内幕交易和泄露内幕信息罪、贪污受贿犯罪终身监禁等。在某种程度上,本书是对我国刑法学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为什么不能为了救五个小孩而杀害一个小孩? 为什么母亲和女朋友同时掉进河里,应该先救母亲? 为什么11岁的人杀人、13岁的人抢劫不用负刑事责任? 为什么偶然杀死正在行凶的犯罪分子,不成立正当防卫? 为什么参与共同犯罪后又退出的,仍然可能对既遂结果负责? 为什么偷走自己所有但他人合法占有的财物,依然成立盗窃罪? …… 本书以100个具体且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为引,带你进入刑法学的领域。 通过这本书,你会看到,刑法学不是一个智力游戏,而是肩负着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它不仅关乎个体的命运,更关乎这个世界运行的法则;刑法学也不仅仅是一个学科,更是对正义的追求,是人类智慧的高峰,而学习刑法学就是在进行一场思维风暴。 当然,法律的生命不仅在于逻辑,而且在于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心中永远充满正义,目光不断往返于刑法规
《常见刑事案件辩护要点(第三版)》涵盖了辩护律师代理各类常见刑事案件,进行辩护工作*主要的切入点;它将刑法规定、司法解释、刑法理论所涉及的辩护要点,分门别类编排起来,以便辩护工作备检,更像是为辩护工作提供了一个标准格式。本书具有类书、工具书的性质,是律师、法官、检察官、刑事警官,以及刑法研习者的手册。 本书第三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订。1.根据《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和《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二)(试行)》的规定,增加和调整了部分犯罪的量刑指导。2.根据 两高一部 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司法解释,大幅增加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辩护要点。3.针对在实践中对国家出资企业以及国家出资企业人员在性质认定上存在的偏差,增加了对这两类主体性质的认定;另外还针对挪用公款罪,增加了法
《走向规范的刑法学》以刑法规范为言说主题,反映了在1997年刑法修订以后,陈兴良教授从刑法哲学的研究路径向规范刑法学的研究路径的转型。随着1997年刑法修订的完成,我国刑法学结束了以立法为中心的研究阶段,转向以司法为中心的研究阶段,由此开启了规范刑法学的理论发展向度。陈兴良教授在1997年出版的以刑法评注为内容的《刑法疏议》一书,表明其从形而上的刑法哲学研究向形而下的规范刑法学研究的转向。而在2000年出版的《本体刑法学》一书是陈兴良教授以刑法规范为中心的刑法学研究的代表作。本书汇集了陈兴良教授在规范刑法学领域的主要成果,有助于理解和掌握规范刑法学的范畴和原理。
内容简介 《环境卫生犯罪办案指引》是《刑事犯罪办案指引》系列丛书之一。本书对涉及环境卫生的常见罪名进行梳理,分为十一章:污染环境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罪,非法狩猎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非法采矿罪,盗伐林木罪,滥伐林木罪,妨害传染病防治罪,非
《刑法总论讲义》集中、全面地阐述了日本 刑法学者前田雅英的理论观点,第七版则 直率地呈现出前田教授的个人色彩。比起构建理论体系,“前田说” 加重视提炼判例中的法理规则,所以“前田说”除了在学界特色鲜明、 一格之外,对日本的刑事司法实务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书严格挑选出 重要的理论话题,对应近年来的法律修正,网罗新近的日本刑法判例与学说,用平实的语言及丰富的图表使读者能够迅速掌握刑法学的基本论点,培养以具体事实为前提、依靠自己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立足实质犯罪论,强调“国民规范意识”,基于 的犯罪形势与刑事政策, 限度尊重裁判所的判断,试图摆脱以往支配学界的“德国型”刑法理论的束缚,展开裁判员裁判制度下的“日本式”刑法解释。
张明楷老师在指导学生时,每个周末都会精选刑法当中的疑难案例与学生讨论,通过对案例的讨论,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即为近几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周末刑法讨论会”的内容实录合集。本书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原汁原味地真实回放刑法讨论会的现场,阅读本书如同亲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的讨论会,跟着张明楷老师一起学刑法,学习庖丁解牛般地剖析和处理疑难案例。 本书所选案例,多数是经常困扰刑事司法领域人士的疑难案例,对于司法实践的法律人士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第一部《刑法的私塾》收录的是2010年-2013年的案例,《刑法的私塾》(之二)收录的是2013年下半年-2016年底的案例,包括刑法修正案九之后出现的案例
本书是作者根据办案经验,从律师的视角,阐述面临刑事危机时,当事人、家属及利害关系人各种可能的处理方式,并对如何正确、合法、妥当处理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对于涉案当事人及其家属,这本书或许能让他们获得
本书立足于司法实践,以刑事办案流程为主线,遵循法律汇编的思路,从体例化、系统化、实用性的角度,借鉴我国古代律例合编的体例,将与刑事诉讼法密切相关的法律文件进行拆分后,采取分解、置换、重组等方法,以刑事诉讼法条文为纲,以与之相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为目,将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部门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重新整合,勾勒出了一幅崭新的刑事诉讼法律全景图。 本书编排体例新颖独特,内容脉络清晰分明,栏目设置匠心,资料翔实客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本书不仅受到公、检、法等司法实务工作者的好评,也被高校师生选作研习刑事诉讼法、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参考用书。
《重罪量刑--关于刑量确立与刑量阐释的比较性理论与实证研究》研究的是对于严重犯罪的量刑,其所涉及的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得到了刑法学与犯罪学的同等重视。这里涉及的是量刑实践中的不均衡性疑问以及关于平等对待与差异在教义学上的重要性的问题。在研究中,规范问题与实证方法理所当然地联系在了一起,因为不均衡性只能在规范的背景下得以观察。此外,这还涉及一个在当今国际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主题。因为以均衡与平等对待的刑罚为内容的目标显然越来越重要。本研究着眼于国际比较,包含了德国与奥地利的量刑问题。 除了开头提及的基础原则问题,本研究还有另一个目的,即考察量刑实定法的效果,以及考察为实现量刑决定的均衡性结果而得出的理论与教义学思想的效果。因而本研究也包含着评估的视角。奥地利是本研究对比的对象。
高子程主编的《刑事二审再审改判案例(诉讼过程与争点剖析)》精选十七个有代表性的刑事二审再审改判案例,加以整理汇总。每个案例均提纲契领地整理了清晰的争议焦点、关键词及简要的案例介绍,案例主体部分具体包括
《刑法论丛》第63卷共载论文16篇,秉承业已习惯的固定风格,所收录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期我国刑法学界所取得的新研究成果。内容涵括中国刑法学、外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刑事执行法学、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等刑法学诸多领域。本卷特设“未成年人犯罪专栏”,收录了2篇相关文章。郑淑珺的“性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理及预防机制研究”一文对我国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办理和预防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完善的设想。孙倩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理论重构及现实思考”一文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功能,提出了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建议。本卷的其他栏目还刊载了如下 成果:刘志洪的“委派型 工作人员问题研究”一文对《刑法》第93条第2款规定的委派型 工作人员的范围、被
我国面临着刑法知识的重大转型,唯有完成这一转型才能使我国刑法知识适应刑事法治建设的需求。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在刑法工具主义思想影响下.刑法问题的思考都是一种政治的考量、一种意识形态的考量.因而所谓刑法知识完全混同于政治常识和意识形态教条.刑法知识的学术化完全无从谈起。刑法知识的政治化以及意识形态化,实际上是政治对刑法学的一种侵蚀,有损于学术的独立性和知识的纯粹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刑法知识面临着去意识形态化的迫切性,从而实现对刑法学术的最终回归。《刑法的知识转型(方法论)》是陈兴良教授在《刑法知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是陈兴良教授关于刑法的知识转型之方法论的研究成果,对于提升我国刑法学的学术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刑法的知识转型(方法论)》由中
《法典化时代的刑法立法》由周光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