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电子商务监管导论》《电子商务的合作治理》的姊妹篇,电子商务治理系列的第三部。全书就平台与公共治理、平台规则的发展与意义、平台规则的类型与谱系、平台规则与国家法、平台规则的效力、平台规则的立改废、平台规则的执行、平台规则与争议解决等议题,对平台规则以及平台基于规则的治理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 在平台经济时代,无论是电子商务平台,还是其他平台,制定规则并通过规则对平台上的各种活动进行治理,已经是现在的常态,也是未来的常态。平台由此获得巨大权力,平台用户以及其他利害相关方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如何对平台规则 包括本书未曾触及的算法 以及平台基于规则的治理进行规范,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本书是众多攻关此课题的努力之一,作出了独到的探索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适用指南》以电子商务法律适用为视角,既有着眼于理论和政策的法律基础、电子商务促进、法律保护,也有偏重于法律实务的电子商务合同、签名与鉴定、电子证据、刑事犯罪风险防范、争议解决等, 有关注业态本身且 专业性的准入和运营、业态和模式、电子支付、信息管理与安全、物流等内容。
第三方电子支付已经成为电子商务资金流动的重要渠道,但无论支付机构还是支付介质都无法容于传统的法律框架,各方当事人面临着一系列法律风险。 本书在剖析第三方电子支付法律性质的基础上,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和金融监管问题,比较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立法,提出系统化的制度完善构想。在程序法方面,主张建立多元化、高效率、侧重自治性的纠纷解决机制,以适应第三方电子支付的特点。作者认为,第三方电子支付立法要促进支付机构与客户利益的平衡、确保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适度、注重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协调,从而为这类新型支付方式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繁荣提供充分的法制保障。
本文从哈特的规则理论切入,以“法律是什么”和“为什么要遵守法律”这两个法学元命题为探究对象,并结合中国传统思想资源,尝试做出自己的分析。不同于思想史的路径,本书遵循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进路,对哈特的规则理论进行了忠实的梳理,对哈特后嗣的法律实证主义做了介绍,并接续他们的学思,认为法律体系的基础是承认规则,而承认规则的基础是社会实践。在规则的社会理论的语境下,哈特以其规则的内在方面的构建,削弱了法律的强制性,是驯化法律的经典步骤;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内生性规则”的设想,本书试图寻找一个削弱规则之官方性的可能,从而进一步驯化法律。 rea shape="rect" coords="231,71,305,96" href="e../discountZone_five/index.htm#ref=read-discount" target="_blank" alt="限时折扣"/>rea shape="rect" coords="560,72,659,93" href="e../block_dushumobiledownload.htm" target="_bla
本书结合了大量真实案例,充分运用相关研究文献,对电子商务监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理论与实证研究。本书有利于为我国的电子商务行政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实践部门提供制度性建议与对策,还有利于为我国正在制定的电子商务立法提供立法建议。
知识产权究竟什么?如何对待知识产权制度?怎样使之更有利于我们的发展?这些问题在当前中国现代化与世界全球化进程中日益凸显,本书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历史考察及其作为一种制度文明的功能分析,试图从古今中外的社会演进和变化中获得有关对知识产权基本特质、基本原理的解释与证成。本书借助系统论、控制论方法,通过对不同国家特定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分析,考察知识产权在其中的产生、发展、功能等。其主要观点是,知识产权在近代社会的产生是社会结构变迁的结果,并随着社会结构的功能耦合状况而发挥作用,才能产生其作为私权(财产权)的激励效果。同时。本书还着意于对我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等不同社会结构的比较,并针对不同时期的相关理论观点分别进行了评价。 rea shape="rect" coords="231,71,305,96" href="e../discountZone_five/index.htm#ref=read-discoun
知识产权究竟什么?如何对待知识产权制度?怎样使之更有利于我们的发展?这些问题在当前中国现代化与世界全球化进程中日益凸显,本书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历史考察及其作为一种制度文明的功能分析,试图从古今中外的社会演进和变化中获得有关对知识产权基本特质、基本原理的解释与证成。本书借助系统论、控制论方法,通过对不同国家特定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分析,考察知识产权在其中的产生、发展、功能等。其主要观点是,知识产权在近代社会的产生是社会结构变迁的结果,并随着社会结构的功能耦合状况而发挥作用,才能产生其作为私权(财产权)的激励效果。同时。本书还着意于对我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等不同社会结构的比较,并针对不同时期的相关理论观点分别进行了评价。 rea shape="rect" coords="231,71,305,96" href="e../discountZone_five/index.htm#ref=read-discoun
书以法哲学的视角、语言学的方法,对法制定、法研究、法实践中的专业语言现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定位,总结了专业语言符号系统的生成、运用及徨的规律及规则,阐述了这个语言系统存在的实用意义和文化价值。作者通过系统挖掘、把握法律语言的性质、功能及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特点,归纳了它们的法定规则和习惯规则,并适度分析了应用中的得与失。全书内容由法律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法律语言的应用体系两大部分组成,共分15章,将相关内容有序地分层次进行了诠释。贯穿全书的基本态度是:注重法律语言自的运作规律,并尊重其存在的事实合理性和学术合理性,力求体系完整、理念创新。 rea shape="rect" coords="231,71,305,96" href="e../discountZone_five/index.htm#ref=read-discount" target="_blank" alt="限时折扣"/>rea shape="rect" coords="560,72,659,93" href="e../block_dushumobiledownloa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