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第三版)》主要更新在三个方面: 一是更新了材料。继2014年《行政诉讼法》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处罚法》《民事诉讼法》先后修改,最高法院出台了几个重要司法解释。在此期间,各地法院公开了海量裁判文书,最高法院也裁判了众多案件,精彩案例让人目不暇接,书中案例自然吐故纳新。除了公开的司法统计数据,作者通过自己建设的裁判文书数据库,尝试对220万份行政裁判文书进行大数据分析。上述法条、案例和数据一般截至2021年底。 二是充实了内容。增加了一章 诉讼程序概论 ,涉及行政诉讼的任务、参与人和基本原则。节与小节有多处调整,受案范围、事实认定、判决方式几章做了较大改动,适格原告、行政协议、行政行为无效、规范性文件审查、协调处理、再审程序等问题也有了更多学习和思考。全书篇幅
本书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医疗损害鉴定中常见的难点、重点问题,通过大量案例从理论上探讨医疗过错及因果关系的判定原则,为医疗损害鉴定提供技术指引。本书共5章,第一章主要对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司法审判案件及鉴定案件进行分析讨论;第二章为常见医疗损害过错类型,包括诊断、用药、与手术有关的过错及过度医疗、知情告知、机会丧失、病历书写等过错的认定原则和方法;第三章为常见疾病医疗损害鉴定技术指引;第四章为《医疗损害鉴定意见书》的制作与评析;第五章为医疗纠纷尸检概述,提出医疗纠纷尸检有关程序规定及要求。
本书对美国证据法理论基础问题做了全面呈现,全书分为十二编,涵盖证据审查实务的全部内容:第一编导言论述证据的准备和展示;接下来的第二、三、四编论述了询问证人的方法,证据的采纳和排除以及证人的能力;第五、六编关于两种来源的特免权;第七编论述了证据的相关性这一关于证据性质的重要内容;第八、九编分别论述了物证和书证的相关规则;第十编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也是英美法系证据法的重点 传闻规则及其例外;最后两编分别为司法认知和证明负担。
《立案定罪量刑标准解读与实务指引》立足于公检法办理刑事案件的实际需要,全面系统阐释了《刑法》及其修正案涉及的所有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定罪标准和量刑标准,对于深化推动立案改革和量刑规范化,准确把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确保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使每一起案件都能够体现公平、正义的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参考价值,是一本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工具书。
本书论述了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的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道路交通事故物证鉴定的现场勘验、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道路交通事故微量物证鉴定、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道路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状况鉴定、道路交通事故车辆速度鉴定、基于EDR 的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道路交通事故信号灯指示状态鉴定。
关于因外在客观因素导致的 执行难 问题,在作者创作的《保全与执行实务精要》一书中已有全面的论述,而本书主要关注因权利人自身行为导致的 执行难 的相关问题。本书从避免 执行难 的角度出发,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实务案件,以问题、案例、结论、基本案情、争议焦点、裁判要点、相关法律规定、诉讼策略、类案裁判观点分析的行文体例,从对争议合同风险的评判、诉讼请求的制定、被告的选择、保全的适用以及诉中和解或调解协议的可执行性等多个角度,阐释因权利人自身行为导致 执行难 的不同情形,帮助权利人在日常经济交往中防范风险,并在准备诉讼或仲裁时优化诉讼策略,以求最大限度避免因自身因素导致的 执行难 ,即本书副标题 以执行视角优化诉讼策略 所言之意。
本书第三版出版后,人民法院先后发布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司法解释文件:《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后一个司法解释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这三个司法解释文件的发布和施行,特别是其中个司法解释,共有条文163个,对2000年和2015年的相应司法解释进行了全面修改,补充了大量的法律具体实施规则,作者对本书第三版加以全面修改:补充对上述三个司法解释进行阐释的相应内容,纠正原书中与三个司法解释规定不一致甚至相冲突的论述。 本书第四版相对第三版,体例也略有改变:一是增加了 行政协议诉讼与行政公益诉讼 一章(第十三章),以反映和体现我国行政诉讼近年
本书是国家信访局 信访理论研究丛书 中的一个分册,该丛书由国家信访局组织编写,旨在总结我国信访工作和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规范信访活动、发挥信访作用的新机制和对策。本书用多语言的形式,翻译引进了国外在处理公民申诉制度中的主要法律规定,是di一次从国内外的双重视角,审视和完善我国信访的理论和制度体系。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上下)/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丛书》由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主编、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编,系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丛书之一,是最高人民法院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图书,包括【条文主旨】【条文理解】【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典型案例】等栏目,是对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如何具体适用的权威解读图书。
迪亚士教授是葡萄牙*负盛名的刑事法学教授之一,其已有多部刑事实体法专著被译成中文在澳门出版,本书为其在刑事诉讼法方面的经典著作。本书共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介绍了刑事诉讼法的一般原理,阐释了刑事诉讼法的含义和功能、葡萄牙刑事诉讼法的渊源以及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等等;第二部分先是介绍了葡萄牙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结构,然后相继介绍了法院、检察院、嫌犯和辩护人以及被害人与受害人等各诉讼主体在诉讼程序中的法律地位和职能。由于书中所阐述的内容多为原则和精神,而少有论及具体的程序步骤和程序的进行,故这部问世于1974年的著作并没有因后来《葡萄牙刑事诉讼法典》的历次修订而成为 废纸 ,反倒作为一杆标尺,指引着历次法律改革的进行。时至今日,本书仍是葡萄牙和澳门法律学者在著作中频繁引用的对象。
为了便于人民法院刑事审判法官在审判实践中正确理解、准确适用《刑事诉讼法解释》,保障《刑事诉讼法解释》的规定得以正确、有效贯彻执行,江必新编写了《人民法院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上下)/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丛书》,逐条对《刑事诉讼法解释》的条文意旨,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以及在审判实践中适用该条文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释,以期更具有可操作性。
为解决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12368诉讼服务平台。该平台集电话、网络、短信、微信等多种服务方式为一体,具备联系法官、案件查询、诉讼咨询等多项服务功能,三级法院联动,统一对外提供"一站式"便捷的诉讼服务。 为更加方便人民群众了解法院诉讼流程,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汇总了近年来12368诉讼服务平台群众日常咨询较多的热线问题和网络留言,对涉及法院程序类的诉讼问题进行归纳梳理,以问答的形式汇编成书。
《中国商事诉讼裁判规则(套书)》系天同律师事务所耗时两年,对十几年来以法院为代表的中国商事裁判权威典型民商事案件的裁判规则的精心梳理。对案例进行梳理、规整,进行解构、编排,在案例的海洋中探索规律,借鉴钥匙码,并加以改造,形成 中国钥匙码 编码体系。 套书由《合同卷》、《担保卷》、《公司卷》、《金融卷》、《程序卷》五部主卷构成。收录了5000个左右、以人民法院民商事审判为主的权威、典型案例,尤侧重银行金融领域。加上《目录卷》和独立的《人民法院法官裁判标准指引》两部副卷,本套天同码一共七卷,正式出版标定总字数1200万字。在全面、系统整理过往案例的基础上,天同所还探索出一种案例知识的体系化结构,以实现对以往裁判实务经验的便捷检索。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法律实务中运用案例,同时也方便了法律教学和
《中国刑事诉讼法典百年(1906年-2012年)(套装上中下册)》通过清未改制以来百余年间官方拟定或颁布的中国刑事诉讼法草案、法典,全面反映了中国刑事诉讼法制发展的百年历程,是研究中国刑事诉讼法制及其现代化演进的之选。《中国刑事诉讼法典百年(上中下1906年-2012年)》共分五辑: 辑“清末修律”,收录了1906年《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1910年代民事刑事诉讼暂行章程(草案)》、1911年《刑事诉讼法(草案)》及其相关奏章、立法理由。同时,考虑到法院组织法在当时司法实践中的实际作用,特将诸法院编制法及其奏章一并附录于后。 第二辑“*时期的刑事诉讼法”,收录了1921年以降*颁布的主要刑事诉讼法典。 第三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草案”,收录了我国五、六十年代拟定的六部刑事诉讼法草案以及起草人的相关报告。
本书以《行政诉讼法》施行以来的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为基础,以该法及其配套司法解释为主干,结合有关配套法律规定,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该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的立法原则和相互关系等内容。
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于2011年至2013年对司法解释进行了全面清理,本书是清理后的现行有效的刑事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的汇编,对刑事司法和法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由具体负责司法解释清理的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编辑。 二、本书收录内容:(1)截至2013年7月31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单独或者联合制发的现行有效刑事司法解释;(2)截至2013年7月31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单独、联合及与有关机关制发的司法解释性质文件;(3)截至2013年7月31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刑事指导性案例。此外,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有关业务部门制发的一些指导刑事法律适用的答复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也以其他规范性文件形式收录。 三、为便于查阅和适用,书中收录了我国现行有效的刑事法律及相关立法解释,同时还附录了
本套书紧密结合刑事办案实际,对公安部门管辖的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罪案无一遗漏地进行了系统阐释和解释,并根据《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办理寻隙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的司法解释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逻辑清晰,语言流畅,针对性强。
在清人褊纂的诸多刑案集中,《刑案汇览》以收绿案例睾多、内容精良而借受世人关注。清代后期刊印的《刑案汇览》,包括《刑案匿览》(下文筒稱《前褊》)六十卷、《续增刑案汇览》(下文筒稱《续增》)十六卷、《新增刑案匿览》(下文筒稻《新增》)十六卷、《刑案汇览续编》(下文筒稻《续编》)三十二卷。遭四種《汇览》共计十一百二十四卷,构近五百莴字。 《刑案汇览》四種收录的案件的起止时间,自清高宗乾隆元年(一七三六)至德宗光赭十一年(一八八五)。其中《前编》收入乾隆元年至宣宗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的刑案五千六百四十余件,《续增》收入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三)至十八年(一八三八)刑案一千六百七十余件,《新增》收入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至光绪十一年刑案二百九十一件,《续编》收入道光十八年至穆宗同治十年(一八七一)刑案一千六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