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版系列 独具五重使用价值: 1专业出版。中国法制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文本的权威出版机构。 2法律文本规范。法律条文利用了本社法律单行本的资源,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正式版本完全一致,确保条文准确、权威。 3条文解读详致。本书中的【理解与适用】均是从庞杂的相互关联的法律条文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等对条文的权威解读中精选、提炼而来;【典型案例指引】来自*人民法院公报、各高级人民法院判决书等,点出适用要点,展示解决法律问题的实例。 4附录实用。书末收录经提炼的法律流程图、诉讼文书、办案常用数据等内容,帮助提高处理法律纠纷的效率。 5附赠电子版。与本分册主题相关、因篇幅所限而未收录的相关文件、 典型案例指引 所涉及的部分重要案
2014年11月1日,历经数次常委会审议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改通过。此次修正是对1989年的行政诉讼法所做的全面修正,内容丰富,涉及面大,回应社会关注焦点。 主要修订热点如下: 1.扩大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将“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授权作出行政行为的组织”纳入行政诉讼主体,作为可诉的对象。政府向公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如社会保险、教育、医疗、住房、救助等新型权利,属于可诉的范围。 2. 迫使“民告官”撤诉 严重可追究刑责。针对行政机关以欺骗、胁迫等非法手段迫使原告撤诉的,法院可追究其责任。 3. 让“民告官”审判打破地方保护。经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
本书是21世纪行政法学系列教材的一种,重点讲解了行政诉讼区别于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原理与制度,其目的在于揭示行政诉讼本身的特殊性,帮助学生掌握行政诉讼法的精髓,对行政诉讼理论与制度进行颇有启发性的探讨。
书稿在社会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对行政诉讼结构研究,通过揭示社会结构对行政诉讼结构的深刻影响,指出行政诉讼结构应当是以保障相对人的正当权益作为自己的价值中枢。本文无意于考察行政诉讼结构本身具体的运行规律,也无意于构建行政诉讼结构的体系,即不是以行政诉讼结构“是什么?”作为自己需要回答的问题,而把重心放在行政诉讼结构之外,注重于社会结构对行政诉讼结构的作用,即回答“为什么是”的问题。为此目的,本文通过构建行政诉讼结构的概念体系,运用哲学、社会学的分析方法在社会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对行政诉讼结构及要素进行研究,从而以一种新的视角诠释行政诉讼结构的内在价值。
向忠诚编著的《行政诉讼执行程序制度研究》遵循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思路展开研究。在查找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实地调研、丰富感性认识、为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以及《行政诉讼法》修改对行政诉讼执行程序制度改革的要求,对我国行政诉讼执行程序制度的完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进行补充调研,根据补充调研的结果和体会来检验、修正理论观点和立法修改建议。
韩国法制研究院定期举办韩中行政法论坛,2014年5月的“韩中行政法论坛”由韩国法制研究院和中国法学会共同举办,本书即收集了这次行政法论坛中发表的论文,涉及论坛中提及的各种焦点问题,主要介绍了韩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行政诉讼法学》是中国政法大学组织编写的公法系列教材之一。全书系统介绍了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与理论,比较科学地处理了教材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使读者能够准确把握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制度。全书正确处理了行政诉讼法学与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内容的关系,突出了行政诉讼制度的特殊性,重点阐述了行政诉讼的特殊制度和原理,使读者能够迅速掌握行政诉讼法的精髓。另外,全书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思考题,这些内容对理解和深化已学知识有一定的启发性。全书后附有目前有效的有关行政诉讼的法律文件,方便读者结合法条学习与研究。
《房屋征收补偿与行政诉讼救济》,本书包括章总则、第二章征收决定、第三章补偿、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等内容。
近年来,有关房屋所有权登记、房地产抵押登记的行政诉讼案件大量增加,这类案件往往涉及重大权利义务,对当事人具有重大的影响。本书试图从人民法院对权属登记的合法性审查的角度,来分析、阐述、审视房地产权属管理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使读者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房地产权属管理的有关法律知识,尤其对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地产管理部门、金融机构、担保公司、法官、律师、商品房购买者、房产继承人等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行政公益诉讼》是司法部项目的终研究成果。公益诉讼是近些年为公众和学界热议的一个话题,但立法的局限和现实生活的强烈诉求形成巨大反差,使我国公益诉讼的发展举步维艰。从理论上对公益诉讼进行梳理拓展乃是当务之急。本书以行政公益诉讼为视角,在体系结构和内容安排上精简得当、分析透彻,对理论和实践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的阐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本书将是公益诉讼研究领域的一大巨献。
行政公益诉讼实质上是对行政行为的一种监督方式,是对传统的公权力制约公权力的发展和完善。为制约某项公权力而设置、扩张另一项公权力,为制约此项公权力又设置、扩张另外一项公权力如此恶性循环,将导致公权力的恶性膨胀,对私权利和公共利益造成更大的威胁。 本书是对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供读者阅读参考。
证据合法性问题,本质上是法治诸价值间的冲突和协调,包括了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之间、目的合法和手段违法之间、保护自身权益和不侵犯他人权益之间、保护合法权益与维护法律秩序之间(过度的排除导致法律秩序维护不力)等多种多层次的冲突和协调。 本书在研究中的五处难点和创新之处在于:界定诉讼证据及与证据属性的关系;揭示证据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证据认定过程中迥异的作用方式;行政诉讼证据合法性内涵之界定;非法取证、证据合法性、违法取证之间关系的揭示;构筑行政诉讼证据合法性独特规则案卷排他规则和禁止单方接触规则;提出了改革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之具体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试点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持续深化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我们组织法学专家与法律实务部门专家共同编写了高等学校法律实务系列教材。 本套系列教材共分为三辑:*辑包括《宪法案例教程》《行政法案例教程》《刑法案例教程》《民法案例教程》《经济法案例教程》《刑事诉讼实务教程》《民事诉讼实务教程》和《法律文书实务教程》等 8 部教材;第二辑包括《商法案例教程》《知识产权法案例教程》《刑事诉讼法案例教程》《环境保护法案例教程》《民事诉讼法案例教程》《刑法(总论)案例教程》《公证与律师制度实务教程》《行政诉讼
本书的特点是摒弃教科书式的平铺直叙,而是从专题研究着手,对行政程序中重要也是争议多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从而提升了问题研究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增强了专著的专业性和可读性。全书包括“行政程序价值论”、“冲突与整合——WT0规则透视下的行政 程序法”、“行政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行政听证制度研究”、“具体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制度研究”、“违反行政程序的法律后果制度”、“我国行政程序法治化的困境和出路”七个专题,可以看出,这些命题都是行政程序研究中,也是行政法学界当前和今后众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无论对于理论建设还是实务工作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研究方法和结构上,作者着力于各个专题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广泛搜索,对各家重要学说、现行立法和实践的情况,以至解决有关问题的模式构想
本书收录《行政诉讼法》以及与其相关的核心法律、司法解释、司法文件等共41件,其中法律2部,司法解释31件,司法文件8件,基本涵盖了行政诉讼程序所涉及的主要法律依据。 不同效力级别的法律文件在司法实践中的地位不同。如《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参照规章。根据《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第二十七条,司法解释施行后也可以作为裁判依据,并在司法文书中援引。而司法文件、规范性文件等,则不能直接作为审判的依据。
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怏建设法治政府,国务院于近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推进依法行政,重点在市县,难点也在市县。市县两级政府在我国政权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处在政府工作的线,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执行者。 “行政执法指导”书系自2007年初出版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与肯定,考虑到当前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书系结合依法行政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及行政法理论实践的*发展,进行了再版修订。 本书系作者来自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人民法院和高校法学院,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写作内容紧扣法条,结合实践,着力于解决具体问题。本书系旨在帮助各类行政执法人员加强对依法行政全面深入的认识、理解和应用。
本书作者为美浓部达吉(一八七三年--一九四八年)先生。美浓氏之学术水平和人格魅力已为我国法学界所熟知,在此,笔者拟结合本书对此再略作评述。 其一,本书可谓美浓氏之力作。 相较于系统表述“天皇机关说”的《宪法讲话》(一九一二年),《行政裁判法》难谓“皇皇巨著”。从后世学者的评价来看,该书亦非美浓氏之代表作。但仔细阅读后,美浓氏之学术功力亦可见一斑。从严格意义上讲,本书的性质为法律解释学作品。 其二,本书字里行间闪耀着民权主义的光芒。 在太阿倒持的年代里,日本行政法学学者多以“媚上”为已任,二十世纪初期官僚主义行政法学甚嚣尘上即为明证。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美浓氏以鼓吹民权主义、抨击官僚主义行政法学而著称于世。在本书中,这样的例子俯首可拾。
《行政执法检察监督论》是由 检察理论研究所谢鹏程副所长主持编著的旨在介绍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重要理论研究成果。全书整体分为六章,内容包括:“导论”、“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机制比较研究”、“中国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的历史发展”、“近年来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机制探索实践的实证分析”、“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机制的构建”、“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文献综述”。
《行政诉讼裁判过程研究》主要依据司法推理的路径,首先对行政诉讼裁判过程相对于民事、刑事诉讼裁判过程的特性进行分析,然后按照司法三段论的框架结构,依次对行政诉讼裁判过程中的事实认定、规范适用以及如何对行政诉讼裁判过程体系进行重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具体过程的描述研究,提出在我国语境下建构适用的行政诉讼裁判过程体系,力图寻找到适合我国的理想行政诉讼裁判模式。
作为一种正式的行政纠纷解决机制,行政诉讼为民众提供了争取权利、实现正义的平台。但行政诉讼作为控制国家权力的制度安排,被移植到中国之后,也存在着幅度巨大的重构、调整和变异。本书所研究的是中国行政诉讼的实践与功能。经过对行政诉讼的内部运作、外部机制、集团诉讼和乡土法律人四个方面的考察,作者集中阐述了中国行政诉讼的多中心主义司法的特征。 由于中国行政诉讼中充满着控制与自主、规训与自由、 “法律治理化”与“公民个体主义”的相互激荡,中国的法律现代性也因此呈现出多元而复杂的面貌。中国行政诉讼的规范性、治理化和官僚化三个层面并存于同一时空,相互交错,彼此影响。行政诉讼如何回归其规范性的本质将是中国社会长期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