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大量案例,解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行为的主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事实认定、行政行为的法律适用以及行政行为的程序等行政法中的重要命题。本书通过案例引出问题,又通过理论分析、规范解释等方式重新回到案例,从案例视角对行政法的原则和规则进行抽丝剥茧,梳理出能够直接服务于实践的研究成果。让行政执法机关的工作人员认识到执法中容易触碰的法律底线,防止在行政诉讼中出现败诉的尴尬局面。同时,也有助于提示行政执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应从哪些角度防止行政行为存在的违法与瑕疵。
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编著的《行政诉讼文书样式(试行)》共分两大部分:**部分是法院制作的文书,其中又分别包括法院对当事人制作的文书,主要有判决类(含调解)文书、裁定类文书、决定类文书、通知类文书等共96个;还包括法院内部制作的文书,如各种内部报告类、函件类文书等共14个。第二部分是指导当事人诉讼行为的文书,主要包括起诉状、答辩状、上诉状、再审申请书等,共22个。
2017年11月13日,*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26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的解释》,并于2018年2月8日正式实施。这部司法解释是*人民法院通过的又一部诉讼法的基本司法解释,是对以往司法解释、司法批复、司法政策的一次全面总结、汇总、修改、完善,是中国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重要标尺,将对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推动行政审判工作健康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该司法解释与法释[2000]8号司法解释相比,新增条文82条,修改条文74条,废止15条,只改条文74条,废止15条,只有7条没有修改 主要涉及期限、中止诉讼、终结诉讼、上诉程序、发回重审程序等。) 本书稿以讲义的形式,对该司法解释进行了全方位的讲解,内容包括受案范围、管辖、行政诉讼参加人、证据、起诉与受理、审理和判决、行政机
本书由全国各地法院选送2010年审结的行政类案例,并由国家法官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专家遴选出有代表性的案例,全面反映了2010年中国行政审判的全貌。
一、全面收录,科学编排,便利查询 本书收录1989年《行政诉讼法》颁布至2020年11月期间公布的现行有效的全部行政诉讼法律和司法解释,重要的司法文件。内容包括综合、起诉受理与受案范围、管辖、诉讼参加人、时效期间、证据、审理与判决、执行、行政公益诉讼、涉外行政诉讼、诉讼费用、国家赔偿等。全书体例清晰、查阅方便。 二、特别收录指导案例、典型案例、对照图表,方便实用 本书对相关核心主体法附加条旨,指引读者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条文。特别收录了*人民法院公布的所有行政诉讼相关指导案例和《*人民法院公报》2004年以来刊登的行政诉讼相关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具有指引"同案同判"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另外,本书还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新旧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来,人民法院公布了大量有关行政诉讼方面幟文件,我们将将1982年以来有关行政诉讼的法律和司法解释汇集成《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司法解释汇编》一书,其中收集法律9部,人民法院有关行政诉讼方面的解释、批复、答复、通知和规定等司法文件300余件,人民检察院有关行政诉讼方面的文件2件。本书资料详尽,丰富全面,为广大行政审判法官、行政执法人员以及公民在诉讼活动中查阅提供极大便利。
本书对新行政诉讼法分专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以期为全体行政审判工作人员和广大行政执法工作者提供一本简明而实用的教材,帮助广大读者从总体上把握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 本书的特点在于:一是将对法律条文原意的解释与修法背景结合起来,使读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二是将对法律条文的理解与审判实践中的问题结合起来,不仅在“知”的方面对读者有所帮助,而且也力求对其“行”有多益处;三是将对法律条文的解释与相关的法学理论和比较法研究结合起来,为读者理解条文提供理论资料,并有利于读者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思考、研究行政诉讼法领域的有关问题。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准确理解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院承办起草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编写了《人民法院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一书。本书重在对司法解释进行逐条释义,准确阐述条文要旨、起草背景、条文理解、适用指引。
《行政诉讼类型构造论》以 实现民众权利有效且无漏洞司法救济 为原点,从基本原理、模式比较、类型再造、规则建构及关系梳理五个层面对类型构造这一关乎行政诉讼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而详实的研究。 本书的问世,不仅能够深化新时代行政诉讼法学基础理论研究,推动 注释行政诉讼法学 向 原理行政诉讼法学 、 总论行政诉讼法学 向 分论行政诉讼法学 的嬗变,而且对2014年修订后的《行政诉讼法》及人民法院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的正确理解适用和当前行政审判工作质量的提高都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以案释法:从全国各级法院的23215个真实判例中萃选出632个典型判例来解读法律,涵盖诸多社会热点,帮助读者深刻领会法律适用的要点和难点,发现行政法思想。 ◎规范分析:重视对行政处罚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与之配套的人民法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的解释、批复、文件及各部委规范性文件、内部文件、各地区行政机关的规范性文件的适用解读与分析。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第三版)》主要以我国行政法治实践和行政法学说为基本研究素材,同时吸收、借鉴了国外行政法学研究的大量成果。本书共分上下两篇共27章,对行政法概念、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规范行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行政征收与征用、行政确认与行政裁决、行政给付玉行政奖励、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行政程序与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等作出了详细论述。本书既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适合法官、律师等司法界人士使用。
本书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参与立法的同志编写。书中汇集了行政诉讼法研究、起草过程中整理收集的重要资料。涵盖行政诉讼法的立法背景、制定过程中的有关情况、多次审议的修改意见、理论研究与思考,并附录行政诉讼法修正文本全文,以及修改前后新旧条文对照表。 本书是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律师、法律教学研究人员在学习、研究、实践行政诉讼法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行政诉讼30年:亲历者的口述》是对行政诉讼30年辉煌历程的回顾,以时间轴为主线,忠实地描述了22位亲历者的口述经历,回顾了《行政诉讼法》立法中的艰辛,记录了我国《行政诉讼法》从无到有,到行政法律规范、行政诉讼司法解释的逐步完备,以及行政审判制度的艰难创立到现在的蓬勃发展。
《行政诉讼司法权界限》以“司法权界限”为切入点,探讨了我国行政诉讼司法权的横向和纵向界限。《行政诉讼司法权界限》试图明确界定司法权的概念,客观评价司法权的性质与功能,系统地考察了日本司法权界限理论。在从宪法视角考察人民法院审判权的中国特色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司法权制度的历史演进以及当前行政诉讼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行政行为及受案范围、原告资格、“排除事项”等行政诉讼司法权的横向界限和行政裁量、行政规章和行政规则等行政诉讼司法权的纵向范围,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的决定》。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签署第15号主席令,决定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2015年4月20日,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48次会议通过了《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15年5月1日起与新行政诉讼法同步施行。本书是对行政诉讼法和司法解释修改背景、条文释义、实务指导的全面阐释,对准确、全面理解新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有关条文有所助益。
《行政诉讼法修改资料汇纂》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编写,采取汇编形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订过程中的各方意见、草案进行了整理。包括以下六类: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稿、1989年《行政诉讼法》、人民法院修改建议稿、部分高校修改建议稿、境外立法例。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于2014年11月1日通过,并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稿包括一审稿与二审稿;人民法院修改建议稿包括(一)、(二)两版;高校修改建议稿包括北京大学修改建议稿、清华大学修改建议稿、中国人民大学修改建议稿、中国政法大学修改建议稿;境外立法例包括法国《行政诉讼法典》(法律篇)、德国《行政法院法》、日本《行政事件诉讼法》、美国《联邦
《行政法治的理想与现实》运用实证调查方法全面考察我国行政诉讼法实施现状。本选题内容形成行政诉讼法实施二十年之时间点的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法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跨学科的多面向分析,推动行政诉讼法学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作者于2010年11月开始启动"中国行政诉讼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课题并重点开展了行政诉讼法实施状况的实证调查研究。实证调查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不同群体对行政诉讼法本身及其目的、功能、实施、修改、发展问题的认知与看法,以及行政诉讼法的具体规定在实际运行中被遵守与执行的状况。内容包括针对法官、民众、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律师四类群体进行的关于行政诉讼法实施状况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以及对部分法院2009-2010两年行政裁判文书开展的内容分析。1993年由龚祥瑞先生主编的《法治的理想与现实--
本书及时反映司法改革的*动向和成功经验,反映*立法和司法解释。作者多年从事法官培训工作,有着接触司法审判实践的优势,许多论述都直接反映了行政诉讼司法实践的具体做法,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的发展水平及其理论前沿问题,特别是能够结合我国行政审判与行政诉讼的教学研究实践,该书论述深入浅出,语言朴实易懂,既可作为高等院校行政诉讼法专业课程的教材,又可作为法律实务工作者的参考,也是一本适合广大群众了解中国行政诉讼法律规定的普及之作。
本书按照我国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体例,根据不同行政行为的分类进行章节排序,分为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征收、行政履职、行政侵权、行政给付、行政登记、行政协议、信息公开、行政赔偿等,同时加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主体资格、受案范围、裁判规则等常见的程序内容。本书根据典型性、新颖性、可读性、实用性的标准,选取近年来司法实践中回应新问题和有指导意义的案例,突出主要争点进行评析。每篇案例的框架结构均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基本案情和行政救济策略,包括案件可选择的救济途径和具体处理方案,对读者处理类似纠纷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二是诉讼(复议)情况及处理结果,简明介绍案件情况,突出主要问题;三是争议问题和法律评析,针对主要争点,着重介绍相关法律规定和法理,帮助读者
本书根据行政诉讼法修正案的内容,不仅注重准确解释新增加和有修改的法律条文含义、分析比较新旧条文的变化,而且还注重介绍相关立法背景、修改过程中讨论的情况以及相关的法学理论观点、新制度设计等。本书在深入探究理论的基础上,依据行政诉讼法修正案的相关条文,对司法实务适用中应当注意的重点、难点问题作出权威的点评,实现先进法学理念与现实司法适用的科学结合。
本书是浙江大学公法与比较法研究所组织力量对中国《行政诉讼法》的修改进行多年研究所形成的成果。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改建议稿)》,它由十三章136条组成:第二部分是对每一建议条文的释解,包含了建议修改的理由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理,乃是本书的核心内容;第三部分是附录,收集了二十多个中外有关行政诉讼的专门性法规与司法解释。此书可供从事行政法、行政诉讼法教学与研究的人员以及政法系统工作人员学习与参考。全书约110万字。
全书根据行政主体的不同分为23个类别: 公安管理、劳动教养、工商管理、土地和房屋管理、工伤认定、劳动保障、矿产资源管理、药品监督管理、水资源管理、质量监督、税务管理、公路管理、农业管理、林业管理、建设管理、计量管理、物价管理、港务管理、银行业监管、盐业管理、海关监管、外汇管理、对外贸易管理,基本涵盖了目前主要的行政管理部门。 全书详细阐释了95个问题, 体例设置为批复要旨、疑请案情、分歧意见、适用精析4个部分,同时 还附录了人民法院行政诉讼批复答复适用一览表 ,注明了本书收录的105个行政诉讼批复、答复文件的适用情况,并具备页码索引功能,方便读者查找。
本丛书共21个分册,2016年新增5个分册。独具以下三重价值: 1.文本权威,内容全面。涵盖业务相关的所有常用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部委规章、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及部分法律法规规章的适用解释及函复;书中收录文件均为经过清理修改的现行有效标准文本,方便读者及时掌握*法律文件。 2.查找方便,附录实用。全书法律文件按照紧密程度排列,方便读者对某一类问题的集中查找;重点法律附加条旨,指引读者快速找到目标条文;附录相关典型案例、文书范本,其中案例具有指引 同案同判 的作用。3.免费增补,动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