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2星以上
  • 30-5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1折-6折6折-6.9折
筛选:
    • 无效合同法律实务研究
    •   ( 171 条评论 )
    • /2024-09-06/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合同制度是民事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债权合同是民事合同的一种,本书所说的无效合同,是无效债权合同。合同效力是指合同约束力,包括形式约束力和实质约束力,有的合同开始仅发生形式约束力。形式约束力是法锁效力,实质约束力是给付效力。合意是约束力的源泉,无效合同的本质是无效合意。无效合同没有形式约束力,也没有实质约束力,不能产生意定之债。无效合同并非不发生任何效果,它作为民事法律事实,可以产生法定之债。无效合同是违反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的合同,在《民法典》的语境下,无效合同就是非法合同。无效合同的认定和后果处理,是实务中纠结的问题,不仅要依法,也需要相应的理论指导。 br 无效合同的认定和后果处理,是实务中纠结的问题,不仅要依法,也需要相应的理论指导。本书以《民法典》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 ¥36 ¥80 折扣:4.5折
    • 证据法的理论反思
    •   ( 110 条评论 )
    • 郑飞 /2024-02-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作者10年来(2011-2021年)在《法学研究》《政法论坛》《环球法律评论》《中国刑事法杂志》等期刊上发表的证据法学论文的一本选集,经过笔者系统修改后,整理为两编,共十二章。 br 上编:证据法的基础理论 br 第一章 证据科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走向(《环球法律评论》,CSSCI) br 第二章 证据属性的层次性与证据规则的结构体系(《法学研究》,CSSCI) br 第三章 证据法的功能演变:从信息规制到风险防控(《证据科学》,北大核心,约稿,待刊) br 第四章 证据法的运行机制与社会控制功能(《南通大学学报》,CSSCI) br 第五章 证据推理的性质与方法(《证据科学》,北大核心) br 第六章 威格莫尔的证据法与司法证明科学(《中国刑事法杂志》,CSSCI和《司法改革论评》) br 下编:证据制度的理论反思 br 第七章 中国司法专门性问题解决的四维模式(

    • ¥30.6 ¥68 折扣:4.5折
    • 民事证据法
    •   ( 702 条评论 )
    • 张卫平 著 /2017-06-01/ 法律出版社
    • 关于民事证据规范,虽然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典加以规定,但在民事诉讼法和相关的法律以及司法解释中均有诸多规定。这些规定构成了我国的民事证据规范。如何正确理解或解释这些有关民事证据的法律规范涉及民事证据的原理问题。《民事证据法》从民事证据原理的角度阐明民事证据规范和民事证据运用的基本原理。 为了强调民事证据原理的实际运用,《民事证据法》设置"案例分析"栏目,旨在提升读者的具体分析与运用的能力,力求理论与实践结合;栏目内容丰富,点评精彩,囿于篇幅特以二维码方式呈现。另设置"知识扩展",以便读者更多地了解域外相关制度和理论,扩大读者的视野。除此之外,《民事证据法》辅文部分还安排"关键词索引",便于学习者对照查阅。以上皆为本教材特色之所在。《民事证据法》适合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对民事证据法

    • ¥33.4 ¥48 折扣:7折
    • 无罪裁判的证据逻辑
    •   ( 137 条评论 )
    • 郑飞 /2024-04-08/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无罪裁判的证据逻辑是一个亟待研究的 富矿 。受我国诉讼结构和研究进路的影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长期忽视了证据对于罪与非罪裁判的影响,这便造成了无罪问题研究的系统性缺失。基于此,本书从横向和纵向两条线路,探究了无罪裁判的证据逻辑。在横向视角方面,本书将证据逻辑分为以证据能力(可采性)为中心的静态逻辑和以证明力(推论链条)为中心的动态逻辑。相应地,在无罪裁判中的证据逻辑也就可以分为以证据能力(可采性)为中心的静态证据无罪逻辑和以证明力(推论链条)为中心的动态证据无罪逻辑。在纵向视角方面,本书主要关注法官在无罪判例中对证据规则形成的创造性程度。根据法官的创造性程度不同,将无罪判例证据规则分为了四大类:一是规则解释,即无罪判决对现有证据规则的解释适用;二是法官续造,即法官在无罪判决中

    • ¥31.5 ¥70 折扣:4.5折
    • 论证评价与证据
    •   ( 66 条评论 )
    • 樊传明 /2023-12-26/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在论证研究领域,厘清 论证 和 证据 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兼具理论和实践性质的问题。本书将会分析如何使用证据做出对争议问题的正反论证,并且借助在人工智能领域新近发展的论证模型予以展示。 本书包含了许多有趣的案例,以便说明在针对争议事项的自然语言论证中如何使用证据和架构推理。本书使用了一些重要的方法和概念工具,包括论证图示、解释图表、论证型式等。本书遵循了形式对话模型,这种模型将一个论证视为两个以上主体之间的互动。该模型还能呈现出一个论证所处的各种对话环境。在对重要议题的公共讨论和在对法庭证据的审查中,专家意见证据的应用与日俱增,以至于现在任何对证据推理的研究都需要考虑到这一趋势。因此本书的许多篇幅会关注基于专家意见的论证。 与证据、论证、解释等概念相对应,应当秉持一种可废

    • ¥47.5 ¥65 折扣:7.3折
    • 司法视野中的公证保全证据
    •   ( 447 条评论 )
    • 薛凡 主编 /2014-12-01/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公证保全证据是指诉讼开始前,公证机关根据当 事人的申请,对与申请人的权益有关的、日后可能灭 失或难以取得的证据采取一定的措施,先行予以收集 、固定并进行保管以保持其真实性和证明力的活动。 本书作者是公证行业的资深公证员,对于公证保全证 据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和理论研究能力。薛凡主编的 《司法视野中的公证保全证据》正是作者基于其多年 工作经验和思考的基础上,从司法角度对公证保全证 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证,从而为各公证处从理论 到规范上进一步完善公证保全证据提供了参考。本书 是国内*部从司法角度对公证保全证据进行全面介 绍、阐释和剖析的著作,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可作为各公证实务部门和理论研究部门的业务指导 资料和参考资料使用。

    • ¥32.9 ¥45 折扣:7.3折
    • 证明力判定论——以刑事证据为视角(诉讼法学文库 11)
    •   ( 64 条评论 )
    • 金钟 著 /2010-07-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刑事证据证明力判定问题是证据法学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在理论上和实务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作者在比较分析证明力判定与证据能力判定的差异及联系、两大法系和我国证明力判定的立法、司法及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刑事证据证明力判定的原则、规则、基本方法及其运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理论阐述和实证分析,并对实践中刑事证据证明力判定的若干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35 ¥48 折扣:7.3折
    • 检察机关证据调查制度理论与实务
    •   ( 26 条评论 )
    • 赵信会韩清 主编 /2013-08-01/ 法律出版社
    • 《检察机关证据调查制度理论与实务》由实务部门和理论研究人员共同完成,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方法,以理论审视实践、实践丰富理论为研究视角,以检察机关证据调查制度为研究主线,认真研究了检察机关办理各项检察事务中的证据调查问题。在对证据调查制度的基本问题进行总览的背景下,具体研究了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证据调查制度、公诉阶段的证据调查制度、民事执行检察监督中的证据调查制度、侦查监督中的证据调查制度、监所监督中的证据调查制度等。本书力求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具体性,以期终促进检察事业的发展和检察实践的展开。

    • ¥30.8 ¥39 折扣:7.9折
    • 数字证据与计算机犯罪(第二版)
    •   ( 1 条评论 )
    • (美)凯西 著,陈圣琳 等译 /2004-09-01/ 电子工业出版社
    • 本书所探讨的数字证据和计算机犯罪涉及到四个领域:法律、计算机科学、法学和行为证据分析。具体讲述了数字证据和计算机犯罪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相关术语、欧美相关法律的对比、调查推理、惯用手法和犯罪动机、计算机入侵调查、网络骚扰调查、Internet上的性犯罪和数字证据托辞等内容。 本书适合于计算机安全专业和涉及到计算机相关犯罪的法律专业人员和执法人员阅读。

    • ¥38.4 ¥48 折扣:8折
    • 手印鉴定技术理论与实务研究
    •   ( 74 条评论 )
    • 许爱东 钱煌贵主编 /2016-06-01/ 法律出版社
    • 手印鉴定作为司法鉴定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项应用痕迹检验学的基础知识和技术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对案件中涉及的手印进行检验与鉴定,确定手印与案件是否存在关联性,并对案件手印进行人身同一认定的专门技术工作。 长期以来,手印鉴定多集中于刑事诉讼领域,在案件侦破中具有突出作用,也被誉为 证据之王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手印鉴定已从传统刑事领域延伸至民事领域。本书对手印鉴定技术的理论与实务进行了深入探索,在梳理、总结现有手印鉴定领域内优秀研究成果的同时,亦将关注的目光聚焦于手印鉴定领域的新动态。针对有关手印鉴定能力验证、有色指印鉴定等前沿问题,本书也予以重点关注与研究。 本书不仅适用于具有专业知识和执业资质的司法鉴定从业人员,也适用于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律师等专业人

    • ¥35.9 ¥49 折扣:7.3折
    • 刑事证据法学:原理 案例 实验
    •   ( 96 条评论 )
    • 郭天武 主编 /2015-06-01/ 中国法治出版社
    • 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实施,我国的刑事证据立法与证据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断向前推进。与此同时,刑事实体制度与程序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使司法实践对刑事证据法学的理论与制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刑事证据法学》尝试结合具体案例,描绘相对逻辑清晰、结构完整、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证据理论与制度体系,努力实现从域外制度借鉴到关注本土实践的转变。在内容上,全面、深入、系统介绍刑事证据法学原理与规范,阐释证据制度与诉讼程序的内在机理,以适应证据裁判原则的要求。

    • ¥45.1 ¥56 折扣:8.1折
    • 证明责任——事实判断的辅助方法
    •   ( 130 条评论 )
    • 肖建国包建华 著 /2012-0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证明责任:事实判断的辅助方法》以民事裁判法律思维与法律适用中的焦点问题——民事证明责任为研究对象,对证明责任的界定、适用、转移、分配、倒置、减轻和免除等备受诉讼理论和审判实践关注的法律问题,尤其是对合同诉讼、侵权诉讼、房地产诉讼、公司诉讼、知识产权诉讼等不同类型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结合案例,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研究,力求融实体与程序于一体,洞悉法律文本和法律实践,生动地展示证明责任裁判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发掘法律背后的逻辑和法律实践过程中的“隐秘”,力争使《证明责任:事实判断的辅助方法》成为民事证据制度研习者和利用者的良师益友。

    • ¥37.9 ¥48 折扣:7.9折
    • 秘密侦查比较研究--以美、德、荷、英四国为样本的分析(诉讼法学文库2008.5)
    •   ( 38 条评论 )
    • 程雷 著 /2008-07-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对诉讼原理的正确认识是诉讼立法科学化的前提条件。正确把握了诉讼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地认识司法机关的功能,并对各种不同的诉讼模式、规则进行正确的取舍,从而在一定的诉讼原理的指导下构建更为科学和更适合“本土资源”的诉讼模式、规则。由此制定的法律,将具有更强的民主性、文明性和科学性。反之,如果不能正确把握诉讼原理,对于存在着内在价值冲突的各种可供选择的立法方案就可能难以作出正确的选择,立法活动就可能要多走许多弯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对诉讼原理的正确认识对于司法活动同样具有重要的积极价值。对诉讼原理的正确把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立法的不足。法律永远是抽象的。要将抽象的法律适用于具体的案件,就必须有科学的观念作为指导。对基本诉讼原理的正确认识,将有利于指导人们对司法活动中必

    • ¥38.3 ¥45 折扣:8.5折
    • 证据法的根基(法学译丛·证据科学译丛;“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   ( 633 条评论 )
    • 【美】亚历克斯·斯坦Alex Stein) 著 /2018-10-3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系统地分析了证据法的基础原理以及司法事实认定的规定性特征。作者建构了一个革新性的理论,舍弃了认为证据法旨在促进发现真相这一传统观点;通过将概率论、认识论、经济分析和道德哲学结合在一起,论述了证据法的基本目标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分配错误风险。书中首先界定了属于证据法的领域,描述了司法事实认定的基本特征及其认识论基础。这指出了与事实认定者所使用的概括相伴的概率演绎难题,该难题引发了诸多悖论。作者希望通过区分概率维度和分量维度来解决这些悖论。作者提出了 *个别化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当事实认定者所使用的证据没有受到个别化检验的时候,不能做出不利于一方当事人的裁决。该原则应当广泛适用,但是仍然受到社会功利目标的限制。这些分析表明,对错误风险的分配应当受到证据法的规制,而不是在自由证明理

    • ¥44.7 ¥65 折扣:6.9折
    • 司法物证鉴定学
    •   ( 37 条评论 )
    • 李文 著 /2011-05-01/ 法律出版社
    • 理论学说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抽象认知,是应时科技条件下的产物,故不存在*真理之说。除了宗教基本教义不容质疑以外,其他理论学说内涵理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应声修正。理越辩越明,理论学说在争鸣交织中前行。 但是,自从指纹、笔迹等物证可作为法庭证据以来,在跨度达三个世纪的历史时期里,世人皆盲从这些证据鉴定理论自我宣称的科学性。偶有法律界的人士站出来挑战,往往会被认定为蚍蜉撼大树的狂妄举动,均被权威势力弹压下去,不服也得服。 李文的这本《司法物证鉴定学》正是破旧立新之作,不仅全面论证传统物证技术学理论的伪科学性,而且构建起从基础理论到实践操作的系统化理论,成为一门新学说。 《司法物证鉴定学》*的亮点在于两项理论创新:(1)哲学理论应用创新。运用辩证法哲学原理,创设特

    • ¥46.6 ¥59 折扣:7.9折
    • 刑事证据规则研究(第2版)
    •   ( 150 条评论 )
    • 沈志先 /2014-04-01/ 法律出版社
    • 《刑事证据规则研究》一书共十三章,章为总论,后十二章为分论。书中所阐释的十二项刑事证据规则,是以刑事诉讼过程的取证—采证—查证—认证为线索来确立其内在逻辑联系的。本书更多的是从刑事审判的视角出发,研究法官如何在审判实践中正确适用刑事证据规则,把增强刑事证据规则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作为研究的基本任务,并立足于广泛的社会调研和实证分析,深入考察我国刑事证据规则在实践运用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大量具有典型性的鲜活案例,探究符合我国刑事司法特点的刑事证据规则的内在规律。本书还借鉴了国内外关于刑事证据的立法例及司法实践,吸收了国内著名专家在刑事证据制度方面的*研究成果。

    • ¥49.7 ¥58 折扣:8.6折
    • 品性证据:一种设证法理论(法学译丛·证据科学译丛)
    •   ( 290 条评论 )
    • [加]道格拉斯·沃尔顿 著,张中 译 /2012-08-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道格拉斯·沃尔顿编著的《品性证据:一种设证法理论》是关于品性证据及其判断的著作。其核心内容是关于应如何正确应用证据和逻辑推理来支持和质疑对品性证据的判断。本书提出了一个新理论,即多态模拟推理,亦即多人参与的模拟推理。根据这一理论,人们运用描述推理刻板形式的规划识别和论证模型能够获得他人品性特征的合理结论。《品性证据:一种设证法理论》对合理使用以及滥用品性判断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套根据论证方案或论据形式判断品性证据的新途径。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设证推理,即从给定数据到解释该数据的假说的推理,这是法庭科学证据领域非常重要的一种推理形式。设证推理在人工智能中是非常重要的,在科学假设构建和测试的发现阶段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推理形式。在对案件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设证推理被应用于多人对话模

    • ¥40.1 ¥49.8 折扣:8.1折
    • 证据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系列教材)
    •   ( 3 条评论 )
    • 施鹏鹏|总主编:黄进 /2020-08-01/ 中国政法大学
    • 本书体系由三编十二章构成。 编为总论;第二编为诉讼证据;第三编为司法证明。 编总论编由四章构成。 章是证据法学概论,主要厘清事实、法律事实及诉讼证据的内涵与外延,并对证据法的渊源及其学科属性进行介绍分析。第二章是证据法的历史演进,主要是对证据法发展进程中的非理性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自由心证制度、科技证据制度进行介绍。第三章是证据法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证据法理论的不同观点、证据法的认识论、证据法的价值论基础。第四章主要分析证据的合法性和关联性,并介绍有关的证据规则。 第二编诉讼证据编由三章构成。第五章是证据形式与学理分类,主要介绍我国三大“诉讼法”所确定的法定证据形式以及学理上对于证据的分类。第六章与第七章按照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分类对我国法定证据形式及其运用规则

    • ¥41 ¥59 折扣:6.9折
    • 刑事证据法的新发展
    •   ( 14 条评论 )
    • 王进喜 主编 /2013-08-01/ 法律出版社
    •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刑事诉讼法》第二次大修告成。此次修改,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循序渐进地推进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坚持统筹,处理好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既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又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尊重和保障人权。总之,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比较系统地解决了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适应犯罪活动的新变化,提高了打击犯罪能力;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2012年刑事诉讼法试图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方面形成新的平衡,而证据制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

    • ¥39.1 ¥46 折扣:8.5折
    • 证据法学(第五版)
    •   ( 893 条评论 )
    • 樊崇义 编 /2012-08-01/ 法律出版社
    • ????樊崇义主编的《证据法学》第五版根据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2010年两高三部 两个证据规定 ,以及2007年以来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制度改革的情况,对原有版本进行了重要的增补和修订。?第五版对我国证据制度的进步与发展,如在司法改革过程中关于证据规则,尤其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内容进行了重点介绍。此外,第五版还对有关证据概念、证据种类的变化的内容进行了吸纳,并对行政执法证据转化、证人作证制度、专家证人、证据收集中技术侦查手段等新增内容进行了论述,同时,也对尊重和保障人权、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对我国证据制度,尤其是证据收集、审查判断模式产生的一系列重大影响进行了解释。?《证据法学》既适用于高校法学院系的课堂教学,也可作为司法实务部门全面学习和掌握证据法的培训用书,并成为实务工作的有效参考。

    • ¥35.7 ¥42 折扣:8.5折
    • 证据法学
    •   ( 12 条评论 )
    • 吴高庆 主编 /2010-08-01/ 清华大学出版社
    • 证据是证明的根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本书从构建证据法学学科体系出发,对有关证据法律制度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本书系统地论述了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证据法的理论基础、证据法的基本原则、证据和证明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也包括证据的收集和保全、审查判断、举证、质证和认证;同时不仅关注立法与司法解释的*变化,吸收国内外证据法学研究的*成果,而且根据电子技术对证据的影响,设立专章阐述电子证据。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法学本科学生、研究生、教师及法律实务界人士阅读和使用。

    • ¥34.1 ¥39 折扣:8.7折
    • 经验法则——自由心证的尺度
    •   ( 243 条评论 )
    • 张亚东 /2012-01-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经验法则:自由心证的尺度》通过对经验法则基本理论的系统梳理,深入分析了经验法则在事实认定中的地位、概念、性质、特征、适用主体以及经验法则与相关制度的关系;从哲学、日常思维和诉讼认识等角度说明了经验法则的理论基础:运用典型案例深入分析了经验法则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在经验法则类型化的基础上进而提出经验法则体系化的建议方案;在深刻剖析我国司法实践中经验法则误用形态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经验法则需要把握的原则和条件等多项规制经验法则运用的措施。希望《经验法则:自由心证的尺度》能够对法官正确运用经验法则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 ¥30.6 ¥38 折扣:8.1折
    • 法庭证人询问中的推理研究
    •   ( 11 条评论 )
    • 黄金华 /2014-01-01/ 知识产权出版社
    • 法庭证人询问中的推理是关于事实发现的推理,它为完成司法审判中的三段论构造提供材料和基础。欣迪卡的“探究的询问模型”是一种事实发现或者信息探寻的推理模式,该模型既分析了推理中的逻辑步骤,也分析了询问步骤,前者是关于逻辑推论的,后者是分析如何正确地提问的。欣迪卡利用认知逻辑、询问博弈等理论成果,研究不同类型的问答。本书将基于此模型构造和分析法庭问答中的推理。另外,法庭询问主要体现于证人证言的质证过程中,因此还将基于图尔敏的论证模式来分析诉诸证人证言的论证。对法庭证人询问的推理展开评价也是很重要的工作,本书将引入层次性分析的思想对它进行评价,同时也重点探讨了询问中产生的数种谬误。基于这些主要工作,本书将依照如下章节展开:引言部分主要概述问答逻辑的发展,并引出从形式推理和论证模

    • ¥30 ¥38 折扣:7.9折
    • 民事科技证据研究
    •   ( 23 条评论 )
    • 王继福 等著 /2012-05-01/ 知识产权出版社
    • 本书分为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从界定民事科技证据的概念和分析民事科技证据的法律性质、基本特征入手,分别阐述了国内民事诉讼和国际民事诉讼中科技证据的适用规律,分析了美国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的变迁对我国的启示,介绍了世界科技证据制度改革的探索情况,后对中国科技证据的立法进行了展望。分论部分则论述了几种具体的民事科技证据,包括鉴定意见、视听资料、电子证据、测谎结论。通过对上述民事科技证据问题的研究探讨,希望能对更好地运用科技证据开展民事证明活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民事司法公正,加强科技证据立法有所助益。

    • ¥35.5 ¥45 折扣:7.9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