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法(第2版十二五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以国际商事交易的基本行为“买卖”为核心,构建了本书的逻辑体系。除章国际商法导论部分用以介绍国际商法的概念、渊源及两大法系中的商法结构外,其余章节分别从买卖(商事)行为的主体,买卖行为的实现方式或性质,买卖行为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内容,买卖行为所涉及的品质担保、权利担保义务的社会化,买卖行为所涉及的付款义务的履行,买卖行为所涉及的运输、保险以及买卖行为纠纷时所寻求的国际化解决方法等方面提携起国际商法的纲领所在。本书通俗易懂,表述简明,深浅适度,非常适合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等专业教学使用,也适用于其他国际商法读者阅读、使用。
作为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争端预防和解决研究院服务 一带一路 建设的系列成果之一,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部分 一带一路 倡议参与国的仲裁机构。本书的绪论部分介绍了仲裁的概念、仲裁的特点、仲裁的历史沿革、国际商事仲裁的特殊性、国际商事仲裁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国际商事仲裁以及 一带一路 建设与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本书的主体部分选取了46个国际性和 一带一路 倡议参与国的商事仲裁机构,例如国际商会仲裁院、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等等。本书就选取的仲裁机构的成立时间、背景、所在地等进行概括性介绍,对仲裁机构的特色和优势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就仲裁机构的流程、费用以及其他事项进行全面的介绍。
《论反垄断法多元价值的平衡》通过阿列克西的原则平衡理论,尤其是比例原则,对如何平衡反垄断法上的多元价值进行研究。讨论了反垄断法上的四类平衡,即保护竞争目的与其他立法目的之间的平衡、其他立法目的之间的平衡、不同竞争类型之间的平衡,以及竞争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之间的平衡;比例原则在反垄断法上的应用形态,特别是以之作为垄断行为判断标准的可行性。并且,根据比例原则重新审视了合理原则的构造和成分,重新解读了三类垄断行为的实体判断标准。比例原则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反垄断平衡时,表现形态有所差异,唯有确保各种形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方能保证整个反垄断法体系的和谐统一。
《 经济法导论(第三版)》是一部 经济法学的经典佳作,亦是一部理论与实务兼备的 经济法学教材。全书探源头、窥堂奥, 学生拾阶而上,得其要领。 鉴于 经济法涵盖面甚广且发展迅速,本书新版仍保持前版的基本结构,紧密联系中国实际,择要论述 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探讨 经济法的涵义、主体、渊源、基本原则和主要分支等内容,旨在为系统学习和研究 经济法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框架。同时,新版力图反映近年来中国特色 经济法学的新发展和作者相关专题研究的新成果,并增加了理论研讨板块。 本教材可作为本科生“ 经济法学”课程及研究生相关专业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用书。
《国际经济法学刊》是全国性、开放性的国际经济法专业优秀学术著述的汇辑,是国际经济法理论界与实务界笔耕的园地、争鸣的论坛和“以文会友”的平台。其宗旨是:立足我国改革开放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和*研究成果,深入研究和探讨国际经济关系各领域的重要法律问题,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推动我国国际经济法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并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法律实践以及我国的涉外经济立法、决策和实务操作,提供法理诊据或业务参考。 本期为《学刊》第13卷第3期,共设四个专栏:国际投资法中的公正与公平待遇标准专题研究、世界贸易组织法、国际投资法、国际海事法,此外还刊发三则学术信息。
......
《国际劳务合作中的劳工权利保障研究》一书由王辉著,以国际劳务合作中的劳工权利保障为主线,结合劳工权利保护在国际社会中的实践以及主要国家的立法,探讨了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该书就国际劳务合作中劳工权利保障机制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同时对国际劳务合作合同中的约定和法律适用原则进行了研究。
《靠前商事仲裁法案例教程》按照培养很好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真正实现从灌输式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运用所学知识从事实务工作的能力。教材每章以实际案例及其思
为吸收和借鉴靠前优选经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框架体系,银监会消费者保护局一直积很好力于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以期拓宽视野,与靠前接轨。基于此目标
国际经济法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实践。在近几十年中,中国的发展无疑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中国也通过国际贸易和吸引外资的方式逐渐融入到国际社会中,融入到国际经济生产当中。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际贸易和投资都获得迅速的增加,在国际经济中的参与度进一步提升,远洋运输也大量增加。与之相适应,中国在国际经济活动规则的参与和制定方面也曰趋活跃。本书就针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国际经济法方面的实践展开研究,内容涉及国际贸易领域、国际投资领域、海事海商领域(其中特别介绍了《鹿特丹规则》以及中国的实践等)。此外,针对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动荡,本书对美国近年来在金融法领域所做的努力也作了一些研究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