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上百篇语言生动、笔锋犀利的法学小短文,深刻揭示法治前瞻性观点,很具价值。全书共分我们能从西方学到什么、中国法律智慧从何处来、中国法治该往何处去三个部分,上百个小短文,囊括了法治建设中的方方面面。在本书冷静而富有感情的文字里,相信读者自会发现,法治还在艰难前行,法律人一直在为法治的启蒙而呐喊。
本书基于对蒙古地区法制发展的梳理,以及蒙古地区司法机构及其职能的研究,分章探讨了《大清律例》、《蒙古律例》在蒙古地区的适用情况。在分析两部法典在蒙古地区的适用情形时,也以时间为线索,分析各部蒙古尤其是漠北、漠西蒙古归附后,新归附蒙古在法律适用上的情形。如在漠北蒙古地区有《喀尔喀法规》的适用,在阿拉善蒙古有《阿拉善律例》的适用,在青海蒙古存在蒙古与藏人之间纠纷的解决问题,在漠西蒙古存在西迁的察哈尔等人的法律适用。
本书由作者根据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学科发展,优选了几十篇影响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经典名著、名篇,并加以现代解读,让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吸取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点。本书不仅适合法学专业学生学习法制史知识,对于非法学专业甚至普通大众了解古代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全书分为五大部分,每篇文章的体例统一,先引用原文,然后做出解析。在解析中,作者大都对原文写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写作背景首先予以介绍,然后大概讲解原文意思和写作意义.
王元化(1920~2008),生于湖北武昌,祖籍江陵。文艺理论家、作家。主要著作有《文学沉思录》《文心雕龙创作论》《向着真实》强九十年代反思录》《清园近思录》。本书是王元化先生作品的最薪选本,共有文章40篇。其中,既有对文学的思考,如《对文学真实性的思 考》《人性札记》《关于鲁迅研究的若干设想》等;又有对古典文学的探索,如《刘勰的虚静说》《陆机的感性说》等;既有对五四运动的反思,如《论传统与反传统》《“五四”启蒙与当代中国》《对于“五四”的思考》;又有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如《读黑格尔的思想历程》等。此外还有对熊十力、杜亚泉、王若水、孙冶方等人学术观点的辨析;基本代表了王元化的文学观和思想面貌。本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2009年新编。
美国行政法正在经历一场根本性的变革,这一变革导致人们对行政法在我们法律制度中的适当角色产生了疑问。本书围绕“合法性”问题,依次对行政法学上的“传送带”理论、“专家”理论、“司法利益代表”理论和“政治利益代表理论“进行分析,清晰地展示了美国行政法从传统模式到利益代表模式的发展历程,并对每一种模式的产生和变化进行了深刻的原因分析和翔实的论述。作者通过严谨的实证分析,认为美国行政法发展的一个总的趋势是:行政过程越来越具有政治过程的特征。因此作者提出,利益代表模式最有可能成为解决美国行政法困境的可接受的方案。
基尔希曼为德国有名法学家。法学的价值何在,其科学性如何?即使在德国法律界,也没有人像基尔希曼这样径直地对法律的科学性予以否定。基尔希曼在本篇论文中深刻分析了法学作为科学的无价值性的理由。此文当时曾在德国法学界引起轩然大波,基尔希曼那句被人引用了千百次的名言,实际成了确认和否认作为科学的法学的实际价值的核心表达。
本书分为“应然法”和“实然法”两卷。上卷为“应然法”,分为“权利”和“相对权利”两方面内容。在“权利”部分涉及法律道德和义务、权利来源,通过权利来源判断人的行为,同时提到了天赋人权问题,认为人权包括人的生命权、行动权和获得幸福的权利。在“相对权利”部分,主要涉及派生权利,包括占有及通过契约产生的权利。下卷为“实然法”,主要为具体的法律规范和内容,包括社会公共法、家庭法、国家法和国际法。在“社会公共法”部分,主要论述公平社会和非公平社会;“家庭法”是讨论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人身财产关系;“国家法”涉及国家的权利,以及国家与国民的关系、国民之间的关系,同时讨论了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君主政体问题;在“国际法”部分,按照国家间的占有,以及国际条约、外交使命和战时的权利阐释国家
《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写于1934年9月,是鲁迅所编“奴隶丛书”之一。萧红用细腻而悲悯的笔调,描写了东北农民苦难深重的生活。鲁迅在为《生死场》所作的序中,称它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本书还收录了萧红的诗歌、戏剧等作品及书信。
《周邦彦选集》收录周邦彦词101首、诗20首、文(包括赋作)7篇。本书将周邦彦诗文词同时选录,旨在使读者对周邦彦的创作情况有完整的了解。每篇作品的“本文”和“注解”后面都有一段“说明”作简要提示,另有“集评”收录有关清真词及其少量赋作的历代评论,附录总评辑要(即古代词学评论著作对周词的总体评价)。作者对作品文辞的注释,对主旨和艺术手法的解析,对作品的整体评价,都讲的深入浅出,既专业、又便于理解,行文通畅易懂。这是一部学术质量较高的选本,既可满足已有文化底子的读者进一步加强文学修养的需要,且亦有助于专业研究和教学工作者用为参考。
《餐樱庑随笔》发表于《东方杂志》,共二百二十一则,其内容与《眉庐丛话》近似,涉及面非常广博,主要有宫廷秘闻、官场轶事、典章制度、学术考据、学人风范、艺林趣谈、侠客行迹、民俗风情等。或资料可重,或足资谈助,加之作者神来之笔,更使前人往事顿生妙趣。况蕙风作为清室遗民,寥落居沪,较之往日通达荣耀颇觉穷困无聊,而好清谈雅谑,故其随笔中也有小部分吟咏美人等记述,格调不甚高,也聊博一笑耳。 《近代轶闻》是陶菊隐先生专门记录民国初年各种政要、名流逸事故事的故事集,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作者的思想倾向,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管理的中国心—何志毅教授管理散文集》是作者近三年来所写的散文式文章的集锦,共分为五个篇章:中国心与中国管理、创业与创新、信仰的力量、中国全球化、家·国·天下等。作者从中国文化和全球视野的高度入手,针对中国当下的管理热点和事件、案例进行分析评论,给人重要启示。在书中,我们看到一个管理学教授的管理底蕴、人文情怀和全球意识;在书中,我们看到作者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菲尔普斯教授携手共创中国创业创新教育事业,与任正非先生纵论华为,与老师厉以宁为中国经济调研、研究贫困地区发展战略,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知行合一的精神。 《管理的中国心—何志毅教授管理散文集》选材宽广、行文优美、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将管理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其他学科融为一体,可以使读者在轻松阅读之
本书由 策划,江西省 组织编写,属于 和 “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法治宣传系列图书之一。全书以图文并茂的的形式,结合当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展开说明,以故事的形式形象生动的讲解法律知识。
该书为《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 第七辑》入选作品,也是翻译出版工程推出以来推出儿童文学作品集。《金马驹》选取了三十余篇蒙古语儿童文学作品翻译集结出版,选篇题材丰富新颖,风格多样,收录了蒙古族老中青三代作家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在程度上体现了新世纪以来蒙古语儿童文学创作的整体水平与丰硕实绩。其中,《跳鼠》一篇讲述了草原上儿童追逐跳鼠玩的故事,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趣味;《佛的狮子》描写了一个生病小孩和祖母、石狮子为伴的故事,温馨感人;《一个小男孩儿的日记》从一个孤儿的视角,描写了小男孩对爱的渴望;《小斑棕与我》《一匹马驹的史诗》《金马驹》等篇,用儿童的眼光和角度来描写牛马等动物在草原人民家庭和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倍感真挚,让人印象深刻。
《法的一般理论与马克思主义》被视为享有最广泛国际影响力的苏联法哲学代表作。该书自出版以来,始终构成相关学术探讨和论争的不竭源泉。帕舒卡尼斯在书中凭借极具想象力的方式,巧妙地融通和发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宝座故事》,印度故事集,又名《宝座故事三十二则》《健日王传》。故事集的大框架是健日王去世后,其宝座被埋入地下,后被婆阇王发掘出来,当他坐上宝座时,宝座上的三十二个女性雕像依次复活,讲述健日王的三十二个故事,询问婆阇王是否具有健日王那样的高尚品质,配坐上此宝座。这三十二个小故事,则主要描述健日王的英勇事迹和慷慨品格,构筑起印度民间传说中的君王艺术形象,反映了古代印度民众对君王的理想要求。 《正道百咏》选译贾那吉耶《正道论》中一百首格言诗,题材涉及智慧、品德、财富、善恶、生死、苦乐、家庭、朋友等。格言诗在印度古代文学中有丰富的资源,旨在总结社会和人生经验,给予道德和哲理启迪,因其思想价值而具有世代流传的生命力。
“岩层”书系每年出版一本,所选作品为该年度具有代表性的青年文学作品,作者均为“80后”“90后”。重点遴选当年的文学杂志,选录篇目追求青年作家的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青年作家队伍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和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 “青春文学年选”出版以来,在业界反响良好,受到了专家读者的一致肯定,彰显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的眼光和文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