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大局观典藏版) 世界不是平的 谁忽视了地缘政治,谁就将遭到地理的报复 ★与崛起中的另一个亚洲大国印度相比,中国在地缘上具备哪些优势?为什么卡普兰说,中国与主要国家的关系取决于全球贸易,更取决于其潜在影响地区的地理环境? ★欧洲地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造成了欧洲的条块分割,英国脱欧所带来的痛苦拉锯如何反映这一地理宿命?德国的中心地理位置和它的内在文化态度将如何决定欧洲未来? ★怎样的地理因素促使北约成员土耳其与美国做对,深度介入叙利亚冲突?为什么说,在通信和武器装备的革命性迭代中,地理对中东的影响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更有价值? ★ 在 美国已经过时了 的新世界,墨西哥与美国的关系如何演变?如今,1亿多墨西哥人处于动荡的深渊,美墨边境的高墙已无法阻挡由此造成的偷渡潮。
这是一本关于二战地面武器的视觉百科。书中*选11个二战参战国的超过285种有代表性的武器装备,运用3D建模技术和大量线图与彩绘图,真实再现它们令人血脉偾张的酷炫外形和精细内构。翻开这本书,读者不仅能鉴赏二战武备的独*之美,也能了解到这些战争利器的结构特点、技战术性能、战场地位和发展源流,更能透过这些武器的设计理念、性能特点了解什么是机械化部队,以及二战是一场怎样的战争。 大度12开全彩印刷,可180 展平,宛如一座摊开在案头的武器博物馆 内含472张3D渲染高清大图,近距离鉴赏11个国家的超过285种地面武备 202张结构线图和剖视图,57张原理图解,让你由内而外看懂二战武器 用15个章节详说二战武器发展脉络,揭示机械化战争的核心奥义与制胜之道
这是一座可以陈列在书架上的坦克博物馆,3D复原技术,给读者带来震撼、立体、直观的视觉体验,展现 坦克 这一技术兵器的演变历程。 ◆逼真的数字化复原 从一战时期驰骋战场的菱形坦克,到二战时期成为*奇的T-34、 虎 式,到冷战时期的引发潮流的T-72、 豹 1、M1,再到当今融合火力、机动力、防护力和信息力于一体的第三代、第四代主战坦克,再现其战场雄风。 ◆*业的外观内构解析 聚焦坦克这一技术兵器,*业、硬核、细节满满,侧视图、三视图、线图、细部图,一睹坦克的里里外外、方方面面,以严谨可靠的数据表、示意图,详解坦克性能诸元,又将子型号、改进型,以及各个坦克家族的血统谱系娓娓道来。 ◆严谨的编写绘制 ZVEN可视化中*围绕这场数字化复原进行了长达5年的绘制和编校,为接近坦克实体,累计调整3D模型3000余次,投入编辑、制作和设计
为帮助广大领导干部丰富历史文化知识,汲取治国理政历史经验,提高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我们从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 中遴选80多堂经典讲座,汇编整理成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 20 周年纪念版丛书 隆重出版。丛书共分6册,分别为《以史为鉴:从家国兴衰看治国之道》《诗书礼乐:传统文化与立德修身》《良法善治:建制史鉴与吏治得失》《酌水知源:文化源流与民族精神》《问道思辨:哲学经典里的思想智慧》《文明激荡: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与世界》。丛书名家汇集,由楼宇烈、冯其庸、叶嘉莹、金冲及、钱乘旦、王蒙、樊锦诗、金一南等80多位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担纲主讲,生动分析解读世代治国安民的历史经验,堪称历史文化集大成之作,有思想、有情怀、有深度、有温度,是80多位史学泰斗、文化名家、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 1939年至1945年所爆发的全球性军事冲突,整场战争涉及到全球绝大多数的国家, 温斯顿 丘吉尔,英国战时首相兼国防大臣,作为世界大战一方主要的领袖,撰写了这本独特的 回忆录 。 作者 用词洗练 、 文思敏捷, 从其独有的视角出发,对这场战争的记叙,达到了空前的详尽 ; 其亲身经历与文献引用相得益彰,从战略全局、重大战役全景到战场细节,表述得淋漓尽致 重塑了战时氛围,让读者有亲临其境之感 。 全书语言紧凑,内容详实, 构思严密、语言精彩, 1953年 一举捧得诺贝尔文学奖。
《新青年》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是中国近代文化思想运动中*具时代影响和历史影响的刊物。特隆重推出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纪念版。 这套新文化元典丛书(普及版)(10卷),收入20世纪历史舞台上的影响巨大的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瞿秋白等大家的文章,名篇荟萃,思想犀利活跃,富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本丛书由研究《新青年》的专家学者张宝明先生主编,权*版本,值得信任。由连续两届获得 中国*美的书 设计奖的张胜先生精心设计,典雅古朴。
本套图书,是近年来关于十大元帅最全的一套书,浓墨重彩地概述了十大元帅的戎马生涯。他们胸有雄兵百万,气吞万里如虎;征战沙场,百万敌中取上将之首。
《国殇》一卷,记述自1931年 九一八 事变、1937年7月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直至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国民党军队广大爱国将士在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英勇杀敌的详细过程,重点描述了战略防御阶段长城抗战、卢沟桥抗战、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晋中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次次空前惨烈的大会战,谱写出中国人民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奋起反抗、浴血沙场的民族壮歌。 《国殇》第二卷,讲述了中国抗战从战略防御阶段转向相持阶段的艰苦历程,重点记述从1938年10月到1943年国民党正面战场几次重大战役,详细地描述了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桂南会战、上高战役、浙赣会战等。歌颂了中国官兵顽强不屈、殊死血战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同时也从日军发起的一次次 围剿 战、 扫荡 战和细菌战中,揭露出侵略者的凶残和罪恶。 《国殇》第三卷
本书共分为三卷:《会谈卷》记录了从1964年到1986年,邓小平会见外国元首和中外记者时的谈话内容,涉及中国的改革开放、对外交往政策、台湾问题、香港问题、西藏问题、对毛泽dong的评价等问题。《会议卷》记录了从1938年到1987年,邓小平参加的有关会议,并对邓小平在会议中所作的重要讲话、对一些政策问题的阐述、处理民生要务的方法和态度等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评析。《演讲卷》记录了从1943年到1988年邓小平的历次重要演讲。内容涉及国家建设、干部选拔、军队国防、财政、教育、党内思想等诸多方面。
红色三部曲 (《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与蒋介石》)是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红色纪实经典。 叶永烈把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历程概括为三句话:中国有了共产党 《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有了领袖* 《历史选择了*》;*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打败了蒋介石 《*与蒋介石》。 98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那时只有50多名党员,然而时至今日,她已是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大执政党。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当初是怎么来的是一个众所关注的敏感话题。由于遮雾障,多年来竟然没有一部长篇细细描述中共之初!叶永烈以客观的笔调,忠于史实,写出《红色的起点》,打破这久久的沉寂,成为*部真实展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纪实长篇。 领袖是党的旗帜,革命的舵手。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诞生到1935年遵义会议期间,走马灯似的换了六
本书是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小瓦尔迪默 奥兰多 基研究美国政治、政党、选举和投票行为的经典之作。全书从四个方面对美国政党的类型和性质、政治规则的本质、压力集团构成及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与形式展开了详细论述:部分主要分析强势压力集团的类型与特征,逐章解析了美国政治生活中重要的利益关系或利益集团;第二、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与政党和选举相关的内容,如政党的功能、小政党、政党组织、提名、选举行为、选举权以及竞选方式等传统问题。第四部分讨论了对于政党来说可能属于次要,但是对政治秩序而言却具有重要地位的议题,包括暴力、贿赂和教育等。全书始终围绕权力与权力关系,以及政治权力的获取和维持等,给出了独到的研究观点和路径。 该书主要反映了20世纪中叶美国政治生活的现实,但其体现的基本原理却对21世纪美国的政治
本书从观念、组织、制度等方面全景式展现了19世纪英美两国的政党政治和民主运作过程。在工业革命与思想变革不断行进、旧统治阶级与新兴势力持续博弈、利益集团互相勾结之下,政党组织、大会与代表制度、选举制度等民主政治的要素不断形成和发展。在这样一种政治演进中,政党组织利用公民精神的疲软和人们对政党的狂热,操纵选民从而攫取权力,成为最大赢家。 作者在书里批判了渗透在英美民主制中的政治形式主义,认为政党政治下的民主,以对政党的虔诚取代个人良知,释放出普遍的依赖心理,束缚了公共精神,让懦弱裹挟了民主政府的生命。他提出,如果民主制有未来,那么应该将其建立在理性与自由之上,而不是在情绪与煽动之上。 由于例证扎实、论述详尽、分析透彻,本书成为民主与政党制度研究领域的奠基性巨著,并对后来马克斯 韦伯和罗
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自由主义政治占主导地位,80年代直到现在是保守主义政治占主导。但两者之间的斗争起起伏伏,一直存在。 本书聚焦罗斯福新政以来80多年间美国政治保守主义的演变,包括罗伯特 塔夫特与反新政保守主义、戈德沃特与五六十年代的保守主义运动、新保守派的崛起、里根时期的保守主义、伊拉克战争与新保守主义的衰落、右翼民粹主义的茶党运动、特朗普与右翼民粹主义等内容。作者认为,美国保守主义的现状的特点是庞杂和分裂,并且这种混乱还将持续下去。
★这是一部思路清晰、详略得当的一战史,用跌宕起伏的战争主线把德军兵败马恩河、毒气肆虐伊珀尔、坦克首秀索姆河、血肉鏖战凡尔登、战车突袭康布雷、美军血战阿戈讷等读者耳熟能详的战役片段串联起来,构筑了一幅全景画卷。 ★本书以时间为主线,首先概述每一年的总体形势与突出特点,然后分成小节,详细叙述各年份的主要事件。同时,书中还穿插着必要的专题叙述和分析,比如战争的起源、力量对比、各国的战争计划、坦克的飞机的兴起,等等。 ★作者的两个强烈主张贯穿全书始终,首先是避免投入越来越多的生命来加剧失败,继而是寻求解锁困局的钥匙 指的是新技术、突然性、集中优势兵力与分割瓦解敌人。作为一部成书于近百年前的作品,其前瞻性让人折服。
1911年,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 , 引爆了整个世界 。 陈述了 1911 1914年欧洲的历史背景,列强纷纷全面动员 , 倾其全图之力,投入这场前所未见的残酷血战 , 炮火硝烟中,旧帝国纷纷解体,欧洲的权力格局亦随之改变 。作者 剖析了*次世界大战的真正起因,并从英国所处的角度描述了一战*初阶段西线战争的状况。 以 东线、西线和南线, 勾 勒出宏大的时代背景,见证了一战如何影响了一批未来的缔造者 ; 让我们走进这本气势恢宏的著作,以*近的距离,去了解一百年前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中国与美国,是当今世界的两个大国,中美关系不仅对两国,而且对全球都至关重要。从1784年美国商船 中国皇后号 首次远航中国起,两国便开始了长达200多年的交往。在这悠长的岁月中,中美关系历经风雨,大起大落,两国交往的内涵极其丰富。 《中美关系史(修订本 套装1-3卷)》分三卷系统叙述了1911年至2000年间的中美关系: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至1972年尼克松访华,及此后至美国对华正常贸易关系立法。通过对两国间重大历史事件的叙述,展示了中美两国外交政策的决策过程,影响决策的种种国内和国际因素,以及中美关系的世界影响。由此,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清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中美关系史(修订本 套装1-3卷)》一卷有序章简述了晚清的两国关系,第三卷有专章对 新世纪以来的中美关系 作了
《DK火器百科》是一本全面讲述火器历史的图册。图书规格为8开,320页,40印张,128克铜版纸印刷,彩色精装。本书以博物馆陈列展台的形式,将火器的发展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从早期火枪到转轮手枪和狩猎步枪,带你追溯火器发展进程中的每一座里程碑。书中大量令人惊叹的特写图像,能让你近距离领略那些在历史中意义非凡的武器,观赏手枪、步枪、霰弹枪乃至重型火炮的一个个细节。同时本书还结合柯尔特、史密斯-韦森以及伯莱塔等世界著名品牌,向你讲述经历数百年发展的火器在世界各国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