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书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的重要著作。几年前各地方曾经出过几种不同版本的《毛泽东选集》,都是没有经过著者审查的,体例颇为杂乱,文字亦有错讹,有些重要的著作又没有收进去。现在的这部选集,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且按照著作年月次序而编辑的。这部选集尽可能地搜集了一些为各地方过去印行的集子还没有包括在内的重要著作。选集中的各篇著人,都经著者校阅过,其中有些地方著者曾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正,也有个别的文章曾作了一些内容上的补充和修改。下面有几点属于出版事务的声明:一,现在出版的这个选集,还是不很完备的。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于革命文献的毁灭,由于在长期战争中革命文献的散失,我们现在还不能够找到毛泽东同志的全部著作,特别是毛泽东同志所写的许多书信和电报(
《中国政治思想史》全书共分五编二十五章,七十余万字,所取政治文献的研究资料上自晚周,下迄辛亥革命,全文所论及古今学者六十余人,文献资料相当丰富。作者以政治学观点就所选资料分类征引,以夹叙夹议方式叙之,来龙去脉交代相当清楚,治学考证颇为严谨,对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作极有系统的叙述和分析。整体而言,该书基于历史演进框架的基础上,自创造而因袭,由因袭而转变,再由转变而成熟,即从各个时期去描述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其中新论频出,足见作者观察力之敏锐,思维之缜密,视野之宽阔,考证之严谨。
聂荣臻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为中国革命战争、军队正规化、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本书以聂帅口述的形式,记录了革命家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波澜壮阔斗争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前进辉煌壮丽往事的回顾和心路历程。
为帮助广大领导干部丰富历史文化知识,汲取治国理政历史经验,提高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我们从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 中遴选80多堂经典讲座,汇编整理成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 20 周年纪念版丛书 隆重出版。丛书共分6册,分别为《以史为鉴:从家国兴衰看治国之道》《诗书礼乐:传统文化与立德修身》《良法善治:建制史鉴与吏治得失》《酌水知源:文化源流与民族精神》《问道思辨:哲学经典里的思想智慧》《文明激荡: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与世界》。丛书名家汇集,由楼宇烈、冯其庸、叶嘉莹、金冲及、钱乘旦、王蒙、樊锦诗、金一南等80多位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担纲主讲,生动分析解读世代治国安民的历史经验,堪称历史文化集大成之作,有思想、有情怀、有深度、有温度,是80多位史学泰斗、文化名家、知
过去两千年里,战争和战略思想在目的、强度、限制和节制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本书广泛使用希腊语、拉丁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英语和德语的文献资料,探寻了从古至今的战略思想 战争所服从的更高政治目的 及其运行的社会制度、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演变,并探讨了指导战略思想的政策以及影响战略思想的文化。本书全面追踪了陆上、海上、空中和核战争,总体战、小型战争和非对称战争等战争方式和思想,并对官僚政治、非集中化指挥和军种间竞争等长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这是一部关于政治保守主义的历史著作,鲜活又犀利,它从19世纪保守主义的起源谈起,直至当今的硬右翼。 两百年来,保守主义直面自由主义现代性并适应之,使保守主义之 保守 的名声不攻自破。其结果是,右翼赢得了长期的权力,并有效地成为政治中的主导传统。然而,尽管取得了这些成功,保守主义者相互之间依然纷争不断:究竟要与自由主义和民主达成何种程度的妥协,或者哪些价值观需要被捍卫以及如何去捍卫。在本书中,埃德蒙 福西特对这段冲突的历史进行了扣人心弦的描述,澄清了关键的理念,并阐明了当今右翼内部的争论。他以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为中心,生动地讲述了右翼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故事。这些思想家和政治家包括:詹姆斯 麦迪逊、埃德蒙 伯克和约瑟夫 德 迈斯特等先驱,资本主义早期的敌敌友友,宗教捍卫者,以及现代政党的
由《毛泽东军事文集》编写组主编的《毛泽东军事文集(共6册)(精)》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合作编辑并于1993年版。文集编入毛泽东1927年8月至1972年12月关于军事方面的文章、电报、命令、批示信函、报告、谈话1600余文篇,部分是次公开发表。此书应广大读者要求,我们组织再版。
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亲自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本书上册包括美国的地理环境、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册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等方面。同时,与英法等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类似问题作了对比。
萨拜因的《政治学说史》自1937年问世以来,在英美世界畅销七十余年,堪称经典大学教科书或参考书,深邃睿智的政治理论圣经,甚至被誉为20世纪政治思想史的*之作。萨拜因不仅对政治学说从理论上作了深入探讨,而且从历史的角度对上至柏拉图、下至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这两千多年的政治学说的形成、演变和发展,作了系统的梳理和阐述。本书史料丰富,气势恢宏,是其他同类著作难以比拟的,多年来在国内的政治学研究中享有很高声誉,实为透视西方政治传统之自我认知的一面明镜。下卷 关于民族国家的理论 包括从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到近现代法西斯主义和民族主义政治理论的发展流变。
本书汇集了人民日报重要评论专栏 人民论坛 人民时评 人民观点 评论员观察 2023年度全部文章,包括《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等,并附有电子版。文章针对社会现象和热点事件,不避尖锐、及时发言,促进政府和民众的意见沟通,增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广受读者好评。
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自由主义政治占主导地位,80年代直到现在是保守主义政治占主导。但两者之间的斗争起起伏伏,一直存在。 本书聚焦罗斯福新政以来80多年间美国政治保守主义的演变,包括罗伯特 塔夫特与反新政保守主义、戈德沃特与五六十年代的保守主义运动、新保守派的崛起、里根时期的保守主义、伊拉克战争与新保守主义的衰落、右翼民粹主义的茶党运动、特朗普与右翼民粹主义等内容。作者认为,美国保守主义的现状的特点是庞杂和分裂,并且这种混乱还将持续下去。
本选题是国家 十三五 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书稿叙述了从1847年个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创建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70年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其波澜壮阔、波浪起伏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在今天仍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学习。他是一部向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的优秀著作。
中国与美国,是当今世界的两个大国,两国关系令世界瞩目。从1784年美国商船 中国皇后 号首次远航中国起,中美两国便开始了长达200多年的交往。在这悠长的岁月中,中美关系历经风雨,大起大落,几经波折,但两国的交往内涵极其丰富。 本书描绘了2001 2016年间中美关系演变的基本轨迹,着重叙述了新世纪以来中美关系中的许多新现象、新发展,包括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和措施以及美国相关政策的演变,中美在应对朝核问题中的合作和分歧,中美关系的机制化建设,两国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的发展,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美建设性地管控分歧等。
本书讲述了作者阎明复的少年时代、大学岁月的成长经历,本书的重要部分是作者作为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翻译,在全国总工会工作和就任中办翻译组组长期间,亲身经历的中苏两国关系、苏共与中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变化,见证了中苏关系由蜜月期到出现裂痕,再到急剧恶化,中苏论战乃至断交的历史过程,以及作者 文革 期间的遭遇、在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工作的一些经历。全书历史时间跨度长,内容涉及人物、事件众多,而且语言文字亲切通俗,有很强的可读性。
迈克尔 马辛在《纽约书评》撰文指出: 自《外交事务》杂志1993年发表塞缪尔 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以来,没有一篇学术文章像这篇这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这篇文章就是米尔斯海默和沃尔特于2006年3月发表在《伦敦书评》上的《以色列游说集团》。它研究了美国*忌讳的问题之一:以色列游说集团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而后,米尔斯海默和沃尔特深度探究并扩大了文章中的论点,写成此书。在书中,他们描述了美国在物质和外交上提供给以色列支持的惊人水平,而且这种支持并不能完全从战略或道德层面进行解释。以色列游说集团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了哪些影响?这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么?作者认为,这种特殊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个体或者组织的政治影响,他们积极地引导美国外交政策向有利于以色列的方向发展。而这种游说活动对美国在中东的政
20世纪60年代,罗伯特 杰维斯以研究核威慑理论活跃于国际政治学界,到70年代,借鉴认知心理学所著的《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一书使其蜚声国际政治学术界,他也借此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微观层次国际政治理论。 自1976年首次出版以来,《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已成为国际政治心理学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被《纽约时报》称赞为 对政治心理学基础原则的开创性陈述 。增订版增加了作者撰写的长序言,在新序中,作者细数了这本书持久的影响力和遗产,特别是认知心理学在政治决策上的应用,并通过讨论过去40多年来相关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对原先的分析做了更新。
《中国共产党历史.卷(1921~1949)》 《中国共产党历史·靠前卷(1921—1949)(套装上下册)》包括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和靠前环境、鸦片战争与代中国社会的演变、辛亥革命及其后的中围政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二十世纪初的靠前环境等内容。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1949-1978)上下册》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是继《中国共产党历史》靠前卷出版以来的又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基本著作,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1949年—1978年的历史。这是一段波澜起伏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辛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该书的编修,始终以历史决议为指导,以新时期党历次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有关党的历史的论述为准绳,并在撰写中得到中央领导同志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若干 重要问题的表述均经中央批
本书作者詹姆斯 多尔蒂、小罗伯特 普法尔茨格拉夫是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专家。本书是美国大学国际关系学专业的经典教科书,其所涵盖的国际关系理论的范围和详尽程度是迄今为止任何其他一本著作都无法比拟的,古典理论、当代理论和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囊括其中。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版以来,连续修订出版了五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出版了本书第五版的版译本,2013年译者全面修订了2003年的译本,10月隆重推出第五版的第二版译本。 本书从国际关系的根本问题和国际社会的现实出发,介绍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各种流派及其哲学的和政治思想的根源,阐述了它们的理论范式、原理及其内在相互关系,总结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发展规律和总体特点,为读者提供了该领域的研究课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卷主要考察1875年到1895年间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此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自然辩证法的构想,揭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提出了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设想,以史学研究证实了社会形态理论,科学预测了资本主义垄断趋势,扩展了《资本论》视野,突出了唯物史观的辩证法向度。他们指导各国创立工人政党,反对机会主义,科学探索无产阶级斗争策略。这是马克思主义在论战和研究中日益深化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