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 《论美国》是一部由美国前副国务卿佐利克撰写的美国外交史,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叙述了从建国时期的本杰明 富兰克林到21世纪的特朗普,250年来美国与世界的互动。全书将美国外交历程分为五个主要时期:孤立主义主导的建国初期至19世纪末,成为区域性强国的19世纪末至一战结束,经济上先全球的战间期,作为超级大国之一的冷战时期,应对全球化时代新挑战的后冷战时期。书中以生动传神的笔触描绘了影响美国外交走向、在外交舞台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外交家,如杰斐逊、亚当斯、林肯、罗斯福、杜鲁门、威尔逊、肯尼迪、尼克松、基辛格、里根等,精彩还原了一个个重大外交事件的现场,展现了美国如何在不同历史阶段应对国际挑战及如何塑造全球秩序。 作为美国外交的资深局内人,作者带来了一个了解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过程和行事方式的可贵视
本书对国内外国家安全思想理论演变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我国国家安全思想、理论体系和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国家安全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方法,进而提出国家安全保障模型,详细介绍国家安全相关子领域,最后讨论了四起典型国家安全事件案例。作者基于跨学科、跨门类的思维和方法学,将宏观分析和细观研究相结合,把国家安全领域一些难以分析的问题量化,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重要的前提,因此有必要向全民普及国家安全知识,培养其国家安全意识,并帮助其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教师、学生、国家安全领域工作人员的参考书,而且可以作为公民的国家安全教育培训教材。
《论中国》 基辛格新增出版十周年序,论述中美关系的历史症结和未来走向。 《论中国》是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一一部中国问题专著。 他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机制,以及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台海危机等等重大外交事件来龙去脉的深度解读。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基辛格博士还在书中记录了自己与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中国领导人的交往。 本书用世界视角国际眼光,重新解读中国的过去和未来,凝结了基辛格博士的战略理论以及对中国问题数十年的研究成果,注定将成为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重新认识自己的一部重量级作品! 《世界秩序》
本书是《张文木战略文集》的第六卷,面向读者大众,主要通过介绍俄罗斯国家地缘政治特征及其利益诉求,沙俄、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国家外交战略,研究俄罗斯国家兴衰规律,特别是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结晶,反映了作者学术研究的方法、学术主张等,在地缘政治研究领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书从全景式全球变迁角度重新审视冷战,通过讲述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剖析冷战的起源、发展和落幕,以及两大阵营各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如何影响了它们的相互关系与冷战的最终格局;跳出两大阵营的窠臼,将视角转向第三世界国家,观察它们的发展道路与内外政策如何影响了冷战的走势;探讨冷战时期的生活方式、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变迁如何成为搅动世界风云的基础性因素。最终,本书试图超越冷战本身,透视当今所谓“新冷战”,追溯在冷战时已埋下种子的今日冲突的根源。作为冷战的“同龄人”,作者的个人经历与冷战息息相关。在理论之外,作者深入纷繁的史实,将冷战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故事,去关注千百万普通人的过去与未来,从根植于恐惧与痛苦的历史记忆出发,展望一个祛除“新冷战”的时代。
《古典与中世纪政治思想史》共分为 古希腊 古罗马 中世纪 三部分。部分围绕古希腊民主与城邦的衰落,探究古希腊政治历史的潜在线索,详尽地阐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色诺芬、伊索克拉底、德谟斯提尼等古希腊思想家的生平、作品、各自学说中的主要论点及其架构。 第二部分首先围绕着罗马共和国的兴盛与罗马帝国的崛起,线条鲜明地勾勒了整部罗马人的历史。在向读者论述罗马历史的同时,着重介绍了罗马法的各项重要内容,包括其起源发展,各个历史阶段的诉讼程式,以及罗马公法和私法的各项内容。 第三部分首先详尽地论述了居住于古代近东地区的希伯来人的历史,以及包含在他们的古代经典中的政治思想。作者认为希伯来人的古代经典中的政治思想迥异于古代希腊、罗马人的政治思想,由于经历了中世纪,来自 耶路撒冷 的新的道德因素与来
《论中国》 基辛格新增出版十周年序,论述中美关系的历史症结和未来走向。 《论中国》是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一一部中国问题专著。 他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机制,以及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台海危机等等重大外交事件来龙去脉的深度解读。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基辛格博士还在书中记录了自己与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中国领导人的交往。 本书用世界视角国际眼光,重新解读中国的过去和未来,凝结了基辛格博士的战略理论以及对中国问题数十年的研究成果,注定将成为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重新认识自己的一部重量级作品! 《世界秩序》
该书以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四代人与中国国民党的关系为主线并对他们的政治主张及其思想渊源进行了较深刻的分析和阐述, 弥补了国民党史研究中的疏漏 。该书以实事求是的原则 对中国国民党的百年历史的溃变,功过是非作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评述,颇多新意、发人深省 ,并从总结中国国民党史研究的整体状况出发, 指出既往研究的得失,并进一步提出如何深化的意见、切中肯綮,极有学术价值 。该书也是到目前为止公开出版的中国国民党史中时间跨度长,内容比较完整的一部著作。
《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将带来划时代的变革。人工智能正改变我们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外交政策,这一切影响远远超过任何领域的传统范畴,而我们为此做好准备了吗? 在《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一书中,来自政府、企业和科技界的三位思想家——外交家基辛格、谷歌前CEO施密特和麻省理工苏世民计算机学院院长胡滕洛赫尔齐聚一堂,探讨人工智能及其改变社会的方式,以及这项技术对我们有人的意义。 本书通过梳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人类思想及技术演进的历程,进一步讨论了人工智能赋能的网络平台给个人、企业、政府、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将在重塑世界秩序和安全格局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该书反思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人类自我身份认同产生的巨大冲击,以客观的视角提出人类在未来几年所须面对
初版于1957年的《国王的两个身体》,作为一部屡屡重印、畅销不衰的经典之作,已被翻译成了十几种语言,在探求中世纪政治神学之谜方面指引了几代学人,甚至被誉为中世纪政治思想史方面*重要的著作。 作者恩斯特 H.坎托洛维奇是20世纪杰出的中世纪史学家,他深入中世纪追溯了 国王的两个身体 自然身体和政治身体 所造成的历史悖论:国王的自然身体使国王如常人一样,不免生老病死;而国王的政治身体或灵性身体却超凡脱俗,充任国王职位的象征,享有统治的神圣大权。 两个身体 的概念让君主制就算在君主死亡后仍保有连续性,这一点集中体现于 国王死了,国王永生 这句葬仪用语。 该书将有关中世纪王权观念的法学、神学、图像学、古币学等方面的史料结合在一起,探寻了国王二体论在基督教时代的演进,揭示了西方中世纪后期至现代早期(11 16
中国漕运历史悠久,它不仅同中国的各个朝代相始相终,而且也与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社会同步兴衰,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运输方式,经过历代传承、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乃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其展开深入研究并予以出版,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本书是《中国运河与漕运研究》项目其中之一卷,采用史证手法对中国隋唐时期的漕运情况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研究,共分两大编,即隋代编和唐代编。详细论述了隋唐时期运河及漕运的发展情况,其内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史料价值。
中国学者向外人学习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批判精神指导的兼容并蓄。摆在读者面前的文集《南部理论:人文社科思想的他者建树》即是这种精神的延续。本文集研究了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等地至少25位在当地或 有着深远影响的人文社科学者或思想家。这些文章只能说是对南部理论给予挑选的“先容”之举。容谓雕饰,意在展现,在此引申为有关他者的陈说。我们希望这部文集能够引发中国学界对南部理论的 多关注。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2000年以来的西方》 “在知识的意义上,西方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对西方而言,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只是中国问题专家关注的对象,也正在成为他们知识思想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参照。”本书为刘擎教授自2003年到2019年撰写的西方知识界年度回顾,致力于从“内部视角”去观察西方,并为当今中国的公共讨论提供相关背景和线索。作者围绕重要的思想争端、事件和书籍,从政治发展趋势、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等方面,呈现西方世界在20世纪前二十年的思想图景。同时,书中还收录作者重要的演讲和访谈,从总体上评估优选秩序的困境与未来、西方社会的现状和主流趋势,探讨世界主义与身份政治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本公共管理学研究论著,本书收录了作者的近150篇文稿,是其从事该领域研究与教学30年的成果汇编,折射出这期间中国与世界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变化,以及不同时期学科研究范式和主题内容的演进。全书设总论和分论两篇(共三卷)。 总论包含了公共管理的学科范式、知识分支、经典评介、学术动态和教学研究等内容;分论涉及公共管理的各个基本主题领域。本书展现了作者对公共管理学科的系统性、持续性、开拓性及创新性的深入思考,充分体现了作者“了解与诠释公共生活领域,影响和改变公共管理世界”的学术旨趣与现实关怀,对于读者了解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以及推进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的建构具有参考与启示价值。
党的十八大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本书旨在研究这一理论创新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研究尤其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全书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体理论,运用社会系统工程方法、根据逻辑和历史相统-的辩证思维原则,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央文献和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系统生成、基本框架、辩证结构,深入研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战略安排、发展理念、理论指南、制度保障、发展愿景和文明愿景等重要问题,着重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完善和推进中国特色补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大贡献和科学意义。
《数据与国家安全》 本书从多角度论述数据与国家安全的关系,阐述中国的全球数据安全与治理观,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数据安全的内涵和重要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后,先后创建了国际联盟与联合国两个世界上优选的国际组织。本书以编年史的体例全面记述了国际联盟与联合国在这一时期的运行轨迹,所收条目始于14世纪初国际组织的酝酿,止于2021年底。正文依次为属于历史背景的序篇、国际联盟篇、联合国篇和中国篇四篇,主要内容为记述国际联盟26年(1920-1946年)的兴亡和联合国从初创至2021年76年的主要活动,以及在这一时期中国与两个国际组织的关系。 国际联盟与联合国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历史渊源和联系,国际联盟为联合国铺了路,但联合国并不是国际联盟的再版。联合国是在充分吸取国联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更高水平的全新的国际组织,是当今世界上拥有普遍性、最有影响力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本书“联合国篇”是全书的主体和基础。 本书具有学术性与实用性的双重特点,对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