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书是内蒙古卫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人民网同步播出的《开卷有理 马克思靠谱》节目的文字版。这是国内档原创的以轻娱乐的方式向大众宣讲正知正见的电视节目。在节目及书预热期间,已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关注,《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等国内思想聚焦的媒体进行过专门报道,微信朋友圈也有大量相关内容的转载。 2. 90后们在这本书里与马克思深情相遇,他们之间不再存在不可逾越的两个世界、两个时代的鸿沟。以往80后、90后的年轻人对马克思有距离感,把马克思视为思想政治教育一个符号与标签,甚至在接受多年强迫式的思政教育之后对马克思产生了抵触心。本书力图用走心、妥帖且青春的讲述方式,为年轻人呈现一个有血有肉有灵、与九零后的心灵足迹无比契合的马克思。用马克思真实的个人魅力去与80后、90后慷慨激昂、怀疑一切等诸多特质勾
本书作者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著的基础上,结合世界近代以来的民族现象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内容和方法作出阐释。本书认为,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有机构成,始终立足无产阶级革命和国际主义立场,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要方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发展的源泉。本书既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研究专著,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本基础读物。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欲望与革命》( Marxism and Ethics:Freedom, Desire and Revolution)是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 激进社会政治理论丛书 中的一册。这是一本综合性的、可读性很强的入门书,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说在过去一个半世纪里丰富而复杂的发展史。作者保罗 布莱克里奇认为,马克思的自由的伦理学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革命性批判的基础。在他看来,最好是透过黑格尔对康德式的与亚里士多德式的伦理观的综合,来理解马克思的能动性观念。马克思对道德论的拒斥并不像粗陋的唯物主义解读所表明的那样,否认行动包含自由的、有目的的、主观的维度。对于马克思而言,自由既是反对异化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质,也是它的目标所在,反对资本主义的经济与政治分离并争取真正的民主的运动,构成了现代自由的具体形式。同时,本书也为当代政治哲学作出独
马克思思想过时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忽然发现,原来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都曾论述过,替换掉一些具体词汇,他的论断依然有效。马克思思想仍然是解读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好武器。 尽管《资本论》是在19世纪的工业环境中完成的,但是马克思的基本理论框架在当今依然有效。不同的地方在于,今天的经济和社会形式已经有了异常复杂的内容。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找到剩余价值、剥削、异化等理论的新内涵,以期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思想,并用来指引我们前行的道路。跨越两百年的时空,张一兵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代表人物齐泽克、哈维、奈格里、斯蒂格勒等学者在本书中共同对话照亮世界的马克思。
本书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如何解释欧洲近代初期数十万“女巫”被处死?为什么资本主义的兴起与针对妇女的战争同时发生?全书分为五个部分:15世纪前农民和工人的日常斗争;土地私有化和扩张的人口政策带来的影响;机械身体观的兴起;欧洲大陆的大规模猎巫;猎巫策略在美洲的重演与当地妇女的反击。通过回顾这段300年的历史,费代里奇表明:猎巫运动是资本主义对于社会再生产合理化的过程体现,它为现代社会组织的两个核心原则即劳动能力和自我所有权提供了必要支撑。换言之,对女性生育和身体的控制(以攻击女巫为代表)是资本主义实现原始积累的关键步骤。费代里奇以女性视角对话马克思的原始积累学说和福柯的身体理论,对于传统历史叙事和理论范式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本书深入剖析《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中关于中国问题的文章和书信,以小品文的写作风格、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呈现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观、对中国的总体看法与未来希冀,全书融思想性、理论性、可读性于一体,为深化马克思主义经典研究提供学术借鉴,同时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思想借鉴与现实指引,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本书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为核心,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和发展的百年历史为主线,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主要内容、重大影响和历史意义,并对其中的理论成果、经典著作、人物故事、经验方法等予以学理分析,对广大读者特别是党员干部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指导工作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掌握“看家本领”》一书由哲学家、有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专家孙正聿教授撰写,是一本面向广大党员干部、高校思政教师和青年学生的通俗理论读物。全书主要阐述了如何系统地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何真切地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内容。
本书围绕“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一创新见解,从三个维度加以深入探讨和论证,将作者35年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心路历程和思考探究,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名家大家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相呼应;对于长期以来思想理论界围绕热点焦点问题的研究探索,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生活实践的典型事例为印证;基于对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日常生活相关事例的剖析与思考,探讨真学、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循马克思主义大道做小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行胜于言、追求美好事业的人永远年轻、现实社会需要高素质的普通人、马克思主义是教人经得起磨练的人生之学等思想观点,探索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内在机理、中介桥梁、外在机制和实践路径。
本书论述了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过程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经过对经济社会的深入研究,恩格斯写出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的重要论著,对为资产阶级剥削制度服务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深刻批判,创新性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在编辑出版3卷本《资本论》中,恩格斯也付出了诸多心血,做了许多编校整理、完善补充等细致的工作,使《资本论》这部政治经济学巨著得以面世。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内容简介: 本书稿收录了《广长舌》与《近世社会主义》第一编、第二编,每篇包括文献简介、简体录入文字和文献原文图片三部分。其中《广长舌》以上海商务印书馆1903年本为底本予以整理,《近世社会主义》第一编、第二编以上海广智书局1903年本为底本予以整理。《广长舌》是一部宣传社会主义的通俗读物,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的含义、目标、产生的根据、得以实现的必然性,该书日文原著名为《长广舌》,作者是日本著名社会主义者幸德秋水。《近世社会主义》第一编 第一期之社会主义 英、法二国之社会主义 、第二编 第二期之社会主义 德意志之社会主义 ,较系统地介绍了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和英国、法国、德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概况,作者是日本学者福井准造,译者为赵必振。
本书通过对现象学家马克斯 舍勒的名著《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进行批判性地解读,分析了舍勒从基本的感受行为,到人格、情感,后到伦常世界构成的思想路径,并在与同时代思想家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价值的分类与等级、德福一致的伦理学难题、榜样作用和伦常共同体的历史生成等问题进行了解答,同时对当代社会的伦理状况进行了批判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