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学者董振华教授多年来在中央党校研究、教授马克思主义的结晶,是一部关于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大家小书。全书针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选取了大众普遍关注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十个问题,针对这些困惑和疑问,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对比中西思想,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实践,展开了条分缕析、深入浅出的回答。本书一问一答,问题意识强,针对性强,回答问题注重正本清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篇幅短小精悍,力图通俗易懂地拨开人们思想的迷雾,引导读者更深入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展现其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本书坚持穷理问道精神,基于经典和现实相贯通、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学术视角,以追问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汲取经典中的伟大智慧、活学活用活的灵魂、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四篇二十五章内容,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道义力量、实践力量和创新力量,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经久不衰、永葆年轻的青春密码,充分彰显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整体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当代语境下的理论形态。
1.此书是内蒙古卫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人民网同步播出的《开卷有理 马克思靠谱》节目的文字版。这是国内档原创的以轻娱乐的方式向大众宣讲正知正见的电视节目。在节目及书预热期间,已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关注,《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等国内思想聚焦的媒体进行过专门报道,微信朋友圈也有大量相关内容的转载。 2. 90后们在这本书里与马克思深情相遇,他们之间不再存在不可逾越的两个世界、两个时代的鸿沟。以往80后、90后的年轻人对马克思有距离感,把马克思视为思想政治教育一个符号与标签,甚至在接受多年强迫式的思政教育之后对马克思产生了抵触心。本书力图用走心、妥帖且青春的讲述方式,为年轻人呈现一个有血有肉有灵、与九零后的心灵足迹无比契合的马克思。用马克思真实的个人魅力去与80后、90后慷慨激昂、怀疑一切等诸多特质勾
《资本论入门》是在考茨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一书基础上,由日本学者石川准十郎补充完善而得,共五编十章。考茨基的《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很早已被引进中国,最早由戴季陶、胡汉明翻译,并以《资本论解说》书名为中国读者所熟知,本书对大众了解资本论提供了有益的帮助。考茨基作为马克思的最初追随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方面,作了许多贡献。本书对于全面系统理解《资本论》的全三卷内容,也即完整理解马克思资本论相关思想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全书在大历史观视域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的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者以历史典故、历史故事,生动解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内容、使命追求、开放品格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又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书稿具体内容有: 第一个结合 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的丰富经验; 第二个结合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凝练党的思想路线;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军事智慧;巧借《红楼梦》分析国际形势;升华凝结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等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马克思 人类学笔记 研究读本》作为国内外本以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社会哲学理解模式全面解读《人类学笔记》的学术著作,将《人类学笔记》置于和谐社会建构理论的学术谱系之中,阐明了其相同的问题域和重要的现实价值。《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马克思 人类学笔记 研究读本》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文献摘编、历史考证、研究状况、当代解读。
自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与燕妮举行了婚礼后,贵族出身的燕妮与马克思患难与共,共同度过38年的艰苦而动荡的生活。而早在1836年夏天,18岁的马克思就与22岁的燕妮约定了终身,至死未渝。燕妮的一生,无论是作为马克思的 秘书 、工人运动的实际参与者,还是作为惊世骇俗的爱情与婚姻生活的经历者,都无愧于那个伟大的年代与事业。燕妮的《动荡生活简记》,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华丽词藻,却为我们留下了伟大的年代与事业最真实的点滴记录。 除了马克思夫人燕妮的《动荡生活简记》,本书还收录了恩格斯的《在燕妮 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草稿》、马克思与燕妮往来书信以及马克思家庭相册,是一本反映马克思生活和思想历程的经典之作。
德国19世纪政治评论家弗里德里希 威廉 舒尔茨,在他1843年出版的《生产的运动》这本书中,运用德国统计学和国势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亚当 斯密的分工理论,以欧洲各国为主要对象,研究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的客观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回应了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激进主张,提出了理解、克服社会分裂危机的途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中摘录了这本书,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舒尔茨的《生产的运动》因此为我们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史提供了重要的坐标,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德国及欧洲19世纪上半叶的思想界状况也大有裨益。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执笔写成 。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次以单行本问世。2月24日,《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首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陈望道译 共产党宣言 (校注本)》对陈望道译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与今天的译法出入较大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历史事件等做了详细的注释,同时该书稿收录了各个版本的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的书影以及首版书的影印本。以期让今天的读者能够全方位的了解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原貌。
《马列著作选编》和《马列著作选编导读》自2012年出版以来,为校内主体班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学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是中央党校的基本教材之一。根据教学的需要,2020年我们对《马列著作选编》进行修订,更名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选编》并印发学员阅提意见。 本次修订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坚持以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结合党员领导干部学原著的实际需要,增加了一些篇目;二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选编导读》立足新时代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新要求,对每篇著作的写作背景、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作全面、完整概述。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本书以 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 为主题,立足经典、回应时代,既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深入导读,又紧扣当前理论和实践热点,有针对性地予以解疑答惑,特别是注重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帮助党员干部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真正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可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进行理论学习的重要辅导教材。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行在其科学性和真理性,行在其人民性和实践性,行在其开放性和时代性。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继续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本书围绕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这一主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为基本依据,联系170多年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结合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阐述,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两方面论证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并回答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问题上的疑问和责难,从而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提供
强素质 作表率 读书活动由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承办, 学习强国 学习平台、交通银行、人民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协办。自2009年创办以来,坚持每月一期。 为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 中央和国家机关必须走在理论学□□前列,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当好示范 的指示要求,主办方对2020年读书活动进行了全新的升级改版,以 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 为主题,打造理论学习新课堂、组织生活新平台、党性锻炼新渠道,调动理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形成读经典、学理论、强素质、作表率的浓厚氛围。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下)》以 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 为主题,立足经典、回应时代,既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执笔写成 。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次以单行本问世。2月24日,《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博古翻译本是新中国成立前发行规模、传播范围广泛的马克思主义文献。这是我国第四个中文全译本。 《博古译 共产党宣言 (校注本)》对博古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与今天的译法出入较大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历史事件等做了详细的注释,同时该书稿收录了各个版本的博古译的《共产党宣言》的书影以及首版书的影印本。以期让今天的读者能够全方位的了解博古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原貌。
本书分别从马克思哲学观、人的自我理解理论、辩证法理论、实践观点、社会观、价值观以及马克思哲学的中国形态的探索等具体而重要的理论问题入手,探讨了在这些问题上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所彰显的现代哲学意蕴以及对于推动当代哲学发展所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在探讨中,我们没有采取面面俱到的方式,而是从我们认为具有根本性和关键性的切入点出发,从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侧面,揭示马克思哲学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方式、解释原则和所揭示的理论意蕴,对于今天进一步推进马克思哲学当代发展的价值。
本书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阐述,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为线索,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总结了他们所提出的党的建设思想,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在中国的坚持、运用、丰富和发展,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本书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理论联系实际,既讲清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本身发展的客观逻辑,又较好地实现了历史、理论和现实的有机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当代意识形态问题概论》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教材”之一。《当代意识形态问题概论》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为贯彻落实中央和校(院)委关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院的要求,在教育培训、科研咨询、理论引领智库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等领域的近期新成果。《当代意识形态问题概论》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辛鸣,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唐爱军编著而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就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做出部署,使我国意识形态形式发生了巨大转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编的《当代意识形态问题概论》的出版及时回应了党中央的工作,阐释了新时代意识形态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 十个明确 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系统概括。自 2022 年 2 月 13 日起,新华社连续播发系列述评 十个明确 系列谈 ,深入阐述 十个明确 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全面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原创性贡献。 为便于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领会 十个明确 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我们以新华社上述系列述评报道为基础,并随文配设新华社公开播发的图片图表数十幅,编辑出版了《 十个明确 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述评》一书。 本书导向正确、内容权威、图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与妇女事业发展研究论文集(第二辑)》,共收录文章25篇,主要是2021年以来中华女子学院教师以及国内部分学者发表在《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和相关学术会议上有关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的论文,分别编为三个主题: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研究、妇女运动与妇女事业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传播研究。其中主题一涉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基本原理、早期共产党人妇女解放思想、习近平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研究等诸多方面,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气象。主题二涉及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全面抗战时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妇女运动发展状况,从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不同主题呈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运动的光辉历程和价值意蕴。主题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研究读本(马克思主义经 典著作研究读本)》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部分 为历史 考证。在谈写作背景时,笔者裴晓军侧重对当时德国 社 会现状,尤其是对拉萨尔派和爱森纳赫派在一系 列理论和政治问题上存在的原则分歧进行对比和 分析,侧重于从历史维度解释清楚《哥达纲领批判》 写作的必要性和暂缓面世的必然性。《马克思哥达纲 领批判研究读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 第二部分为 研究状况。在这一部分里,笔者选取了不同时期、 不同国度、不同学派的具有代表性的五篇文章。 第三部分为当代解读。在这里,笔者就《哥达纲 领批判》的基本内容作了较为全面的解读。第四 部分为经典著作选编。该部分除了包含恩格斯写 的序言、给威白拉克的信与《对德国工人党纲 领的几点意见》等原著的三个篇章外,同时还附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