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5日,是卡尔 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革命导师,推动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其重要文献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央编译局和人民出版社共同推出《资本论》纪念版(三卷本),把马克思的这部不朽名著奉献给广大读者。今天,《资本论》依然是矗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以其恢弘的气势、缜密的逻辑、科学的论断,照耀着当前时代前进的道路。《资本论》中所展望的未来社会形态,不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那种 空想 。它在科学分析矛盾的整体运动之基础上,提供了双重的图景:一种已然发展着的形态向还未充分发展着的形态所展示的可能性图景;一种已然发展着的形态自身所孕育的超越自身的可能性图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正好也在此两种图景之中运动:我们正在走着的道路,给
《读〈资本论〉》是阐释马克思思想认识论的客体和地位以及 主体 范畴批评引起的政治哲学和历史理论等问题讨论和研究的坐标和参照读本。这本书源于路易 阿尔都塞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964 1965 学年主持的研讨课,由阿尔都塞、埃蒂安 巴里巴尔、伊夫 杜鲁、雅克 朗西埃、皮埃尔 马舍莱、罗杰 埃斯塔布雷主讲,研讨课以集体的方式重新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阐述它的普遍哲学意义,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经济学理论。《读〈资本论〉》是一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解读,对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其在当代的意义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2018年5月5日,是卡尔 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革命导师,推动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其重要文献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央编译局和人民出版社共同推出《资本论》纪念版(普及版),把马克思的这部不朽名著奉献给广大读者。今天,《资本论》依然是矗立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以其恢弘的气势、缜密的逻辑、科学的论断,照耀着当前时代前进的道路。 《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果的集大成,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根据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论证了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部凝聚着马克思毕生心血的皇皇巨著,堪称融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于一炉的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是人类思想史上一座不朽的理论丰碑,被尊为工人阶级革命的 圣经 。它以深邃的洞察力剖析商品、货币、资本的内在联系,精准揭示现代社会经济运动规律,不仅为我们洞察资本主义经济本质提供了犀利的 手术刀 ,更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研究与发展夯实了理论根基,是跨越时代、历久弥新的智慧源泉,值得每一位关心经济走向与社会发展的读者深入研读。
本书以青年马克思的阅读文献为基础,采用思想形成的有机体分析方法,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了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在1835 1844年期间的错综复杂的起源,建立起青年马克思的阅读与思想起源之间逻辑关系,力图把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起源的研究建立在一个历史 批评、客观的基础之上。 本书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辩证法是综合性创造的产物。马克思的思想既不存在 认识论断裂 ,也不是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简单推移的结果,更不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耦合。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历史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都来源于历史、政治哲学和法哲学综合而形成的思想,即社会是一个力量关系之间的斗争,力量的来源和规模决定了力量的分布形式,物质力量的生产和分布结构就决定了政治力量的结构及其语言表达形式,各种力量之间的再生产和
本书作者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著的基础上,结合世界近代以来的民族现象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内容和方法作出阐释。本书认为,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有机构成,始终立足无产阶级革命和国际主义立场,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要方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发展的源泉。本书既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研究专著,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本基础读物。
本书以恩格斯一生的思想历程和理论贡献为主线,对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在共同创立马克思主义中的贡献,在共产主义者同盟和第一国际、第二国际中革命活动的意义,在长期科学研究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多方面的拓新,以及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的捍卫、发展和创新等重大问题,作出系统研究和阐释。以“永远的恩格斯”为主题,对恩格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目前的意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意义作了深入探讨。
本卷主要考察1875年到1895年间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此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自然辩证法的构想,揭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提出了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设想,以史学研究证实了社会形态理论,科学预测了资本主义垄断趋势,扩展了《资本论》视野,突出了唯物史观的辩证法向度。他们指导各国创立工人政党,反对机会主义,科学探索无产阶级斗争策略。这是马克思主义在论战和研究中日益深化的阶段。
马克思在批判、吸收了前人丰厚思想营养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人类解放理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纠结关系及其开解构成了解放理论的逻辑基础与逻辑起点;多维度解放与人类解放的张力构成了解放理论的逻辑主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境界构成了解放理论的逻辑归宿。西方学者基于各自理论背景和时代现实进行了不同的阐释与反思,其理论立场与观点可视为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思想延伸与现实追问。当代中国所开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对人类解放进行理论与实践双重探索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举措。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主题,如何准确而深刻地把握 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演进史 ,并以其指导现实的人类解放与发展历程,是理论界面临的重大问题。该书选取这一理论主题进行研究,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卷主要考察1895年至1917年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围绕第二国际后半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修正主义的论战和斗争,对第二国际主要思想家的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述。着重论证了一些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如罗莎·卢森堡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捍卫和新的探索,也揭示出其历史局限性;深入分析修正主义代表人物如爰德华·伯恩施坦等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攻击,并揭示其思想发生根本变化的原因;对一些思想家如卡尔·考茨基等复杂的思想发展过程进行具体考察,实事求是地给予评价。
本书章阐述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学术原则、理论假设、体系创新,探讨构建现代广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问题。第二章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根本立场、研究要义、重大原则,前瞻性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阶段。第三章阐述新的活劳动价值论、生产性管理活动性质,比较分析资本主义贫困成因的理论。第四章阐述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福利制度变动、监控技术权力,分析新帝国主义的特征和特性、美式民主损害世界经济和民生,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加剧美国社会的不平等状况。第五章阐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资本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共享和平台经济治理,探讨新时代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第六章阐述市场与国家的双重调节论、按比例规律与市场调节规律和国家调节规律之间的关系、公平与效率交互同向
本卷主要反映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过程,以及苏东剧变中及之后世界马克思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大理论创新成果,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代表了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时期理论创新的标志性成果。期间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探索过程中最后都从“改革”走到了“转向”,教训深刻而惨痛。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在经历低潮后又在积蓄力量,马克思主义重新展示了强大理论魅力和实践威力。
本卷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及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于19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以及与错误思潮的论战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体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使马克思主义从众多思想流派中脱颖而出,成为同资产阶级思想相对立的唯一科学的理论体系。
党的学说史也即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发展史,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科学。它以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为历史线索,以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和理论著作为基本内容,纵向阐明党的学说的产生、形成、发展及其规律。党的学说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的每一条结论的提出,都是同当时的历史条件紧密相联的,并随着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发展史,对于掌握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作为一项跨学科、整体性、全方位、多维度之前沿性、追踪性研究,将立足于*手*资料(涉及到7 8种语言),围绕着 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与前景研究 这个主题,勾勒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基本格局;依据五条阐释路径对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进行回顾、反思、展望,界定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问题域,分析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热点问题、基本特点、发展前景;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坚持捍卫与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
本卷主要反映20世纪2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在非社会主义国家的传播、发展和影响。重点阐述欧洲大陆、英美地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欧洲共产主义”以及其他各种马克思主义思潮在不断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对革命主体、革命策略和革命前景的新的思考,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理解和阐释。最后一章叙述马克思主义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传播和发展历史。
党的学说史也即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发展史,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科学。它以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为历史线索,以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和理论著作为基本内容,纵向阐明党的学说的产生、形成、发展及其规律。党的学说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的每一条结论的提出,都是同当时的历史条件紧密相联的,并随着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发展史,对于掌握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Historisch-kritisches W rterbuch des Marxismus)由德国柏林 批判理论研究所 组织编纂,600余位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专家参与。辞典收录了1500余条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意义重大的词目,涵盖马恩著作的核心概念。词条由学界专家执笔编撰,附有文献来源信息,供读者查阅。大辞典以它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实用性,为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个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平台。 《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第三卷收录了德文首字母以E开头的114条词目。每条词目另附有阿拉伯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译名,以及参考文献。
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百科全书 。书中以词条形式,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方面重要的理论思想、观点术语、人物活动、论著文件、媒体组织、历史事件。全书共计120余万字,配图约600幅,收录词条近500条,长词条每条文字约2000字,短词条三五百字,客观全面地阐述了从马恩列斯到毛邓等关于新闻的理论思想、观点术语,完整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结构。 这些词目史论结合,有对新闻传播学界流通的术语观点来龙去脉的细致梳理,有对思想理论的细致分析,有对尘封史料的再度挖掘,全书连缀起来既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史,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导读,同时具备词目检索、快速查找的功能。
能够进行自主的选择,这是人不同于其他存在的一个显著特征,人类学意义的人的自由,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指选择的自由,而选择本质上就是价值选择,是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评价进行的选择。价值论研究本质上属于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相对于我们以往的哲学理论主要建立在科学认知或知识论基础上来说,价值论研究为我们打开了观察世界理解问题的另一个窗口,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思维空间,使我们的哲学理论更能体现、更能发挥其作为方法论智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