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型党建,是指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融合,以“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基本思路,通过“以学促做、学做结合”的党建活动,让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水乳交融,形成凝心聚力的良好氛围、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推动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破解的是基层党建中“两张皮”的顽疾,将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带领作用,体现在把关定向、学习提高、解决难题、推动发展的具体行动中,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职能体现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结合实际、攻坚克难的奋发大干中。本书讲的不是讲“如何做”,而是“如何做好”、如何构建和开展融合型党建。对融合型组织生活的关键问题,掰开揉碎了讲,既有“全景图”,展示融合型党建的概念、机制、路径等,也有“路线图”,详细阐述组织生活与中心工作融合的方式方法。
《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基本问题研究》研究的内容以新时代党的建设为重点而成为高校党的建设学的前沿性课程,又因为它研究的对象是党的建设不可或缺的问题而成为党的建设学的核心课程,因此,它实际上就是党的建设学概论的雏形,是党的建设专业各门专业课程的基础和索引。本书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相关内容为遵循,按照概说与分述两个板块依次展开,连同导论和总论,共安排了16讲。选题旨在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基本问题研究”的学习,力求明确党的建设学的基本定位,明确党的建设的内涵、外延和特征,明确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理论要义和实践要求。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在不懈奋斗中百炼成钢,锤炼锻造出优良的工作作风,最终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通过作风建设这一有力武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锻造一支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从而团结凝聚起全党、全社会、全体人民的磅礴力量,模范回答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时代之问、历史之问?本书聚焦延安时期党的作风建设,详细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延安十三年作风建设的感人历史画卷,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作风建党、作风强党、作风兴党的宝贵历史经验以及蕴含其中的深刻哲理,生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培育和弘扬优良作风方面精彩的时代答卷。
程序是实体的保障,也是行动的指南。纪检监察机关对办案程序的要求极高,但程序性规定相对分散,给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精准高效从事执纪执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书包含问题线索管理、问题线索处置、审查调查、案件审理、处分执行、后半篇文章等六大环节,从简洁明了的思维图解、全面透彻的实务分析、生动详实的案例解读、全面权威的法规索引等视角,一站式、系统化、立体化总结归纳了纪检监察机关处置问题线索时,从 入口 到 出口 的80余个程序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帮助纪检监察干部解决日常工作问题。此外,本书还以问答形式,梳理并解答了执纪执法实践中容易产生困惑的30余个问题,提供纪检监察实务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书以生动的笔触和大量史料反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 围剿 的战斗,四年反 围剿 的斗争岁月,既有许多成功的胜利的经验,又有惨痛的遭受严重挫折的教训,这是一段充满军事奇迹的岁月,彰显了红军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感情,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记。
本书根据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和二十大报告,从15个方面全景式展示从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的这十年,取得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和战略部署。同时,力求既反映党和国家大事,也关注老百姓的“小事”,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影像,直观展示新时代这十年的伟大变革和人民携手创造美好生活、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生动实践。本书从多维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阐明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权威读物。
本书以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奋斗历程、取得的辉煌篇章为主题,选取41个(组)***走过的重要党史纪念地,串联起中国共产党的 红色足迹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历史图照结合当下图照的方式,讲述红色圣地背后的故事,尤其是新时代以来的新发展新变化,兼具历史感、现场感,生动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从党史纪念角度展现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揭示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路,是为了走好前行的路,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书稿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主编,系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 之一部,以纪传体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形式,依据延安时期《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边区群众报》等原始资料,客观反映了从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间在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建设的主要成就。
书稿系统记述了1921年至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广东组织的成立、发展和壮大,及其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团结带领广东省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历史,并总结了其中多方面的历史经验。
本书分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4编22章,以翔实、生动、珍贵的史料,全面系统、完整客观地记述了中共陕西地方党组织成立以来,带领陕西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历史进程中取得革命胜利的光辉历程和重大成就,回顾和总结了陕西党组织在创立、发展和壮大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也积累了应对重大困难与风险的成功经验。本书简要回顾了中国共产党100年来应对重大困难和风险的历程,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美贸易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疫情,等等。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披荆斩棘,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重大成就的辉煌历程,并总结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特点:100年来,党是在不断克服困难、应对挑战、破解危局中走过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党愈挫愈勇,不断发展壮大。此次为本书的修订版,增加了许多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内容,由中央党校权威专家组织编写。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流畅,系统普及了党史知识,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
党代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领航”作用。本书系统梳理了每次党代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当时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课题和任务,通过党代会解决了哪些重大问题,党代会究竟怎样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通过对每一次党代会前因后果的介绍和分析,把历次党代会贯通起来,揭示中国社会和中国共产党100多年来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揭示党代会如何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领航作用。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广大党员干部和普通读者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认识党代会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共产党浙江历史》卷(1921 1949)一书由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组织编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地方卷)集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本。书稿分党的创立时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5编19章,以翔实、生动、珍贵的史料,全面系统、完整客观地记述了中共浙江地方党组织成立以来,带领浙江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取得革命胜利的光辉历程和重大成就。
全书由十九章组成,记述了中共北京党组织的建立及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活动。全书由十九章组成,记述了中共北京党组织的建立及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活动。
《中国共产党对艰苦奋斗精神的发展与升华》从分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艰苦精神入手,研究了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继承与丰富、发展与升华。
本书着重探讨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作者参考了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对古代官阶的研究模式进行了系统建构,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线索及相应的研究方法与概念。从“品位—职位”框架出发,把官阶研究对象定义为“官职的分等分类”和“官员的分等分类”,分别讨论品秩的构成要素权责、资格、薪俸、特权、礼遇,品位结构的样式与间架,品位性官号和位阶运用规则等。进而由技术层面进入政治层面,从功能组织与身份组织的二重性出发,对中国古代官阶制的特点、品位结构变迁的重大线索和各个层面,提供了较全面的阐述。本书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以及认识中国古代的集权官僚政治,具有独到参考价值。
《中共党史党建研究年度报告(2021)》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组织编写,主编为王炳林。书稿分四章,在认真和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党建重要论述的基础上,对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发展历程做了科学回顾,系统总结了2021年中共党史党建研究的重要学术活动、重要前沿问题、重要学术观点和人才培养等系列重大问题,附录中收录了中共党史党建学科重要学术成果目录,是一本系统了解2021年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前沿的资料性读本。此后,将每年出版一册。
本书在精心筛选的基础上,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发生的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的100件大事。行文基于多位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多年的潜心研究,又注重通俗化,突出可读性。讲清说透事件原委,不做过多评说,注重切入点的选择,注重细节描写和感染力。100篇文章篇篇精彩,串起来又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
这部《中共中央党校:老讲稿》也许不能代表当时中央党校的教学全貌,但肯定反映了党校教学曾经有过的高度。讲稿的作者,既有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也有学贯中西、名动天下的名家大师,他们都以厚重扎实的理论功底、直面现实的问题意识、纵论古今中外的宽阔视野和清新淳朴的授课风格,把对广大高中级领导干部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优良传统的教育,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凯歌行进的年代里展现得磅礴大气、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