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精选2005-2018年上海市档案馆的《档案春秋》杂志所刊文章。书稿以档案资料为依托,用严谨质朴的文字和尽可能接近真实的视角,努力还原历史,让读者了解为了共和国的诞生,作出贡献的先烈们的事迹;这些文章既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又能体现集真实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档案文化传播特质。可以达到满足广大读者、特别是经历了那个时代变迁的同龄人的阅读需求。书稿分上下两册,具体有“建党、建国、金融、外交、上海解放、爱国同胞” 6辑,共70篇,70万字,300幅图。
“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闻史研究”系列共分五卷,第一、二、三卷讲述了中国工农通讯社的创立、有关中国工农通讯通讯社创立之说的辨析、中国工农通讯社出版发行新闻稿、中国工农通讯社的稿件考证与研究、中国工农通讯社的出版物、中国工农通讯社的宣传、中国工农通讯社的历史作用等,并收录了大量散佚在国内外的珍贵原始资料,通过这些史料,挖掘出中国工农通讯社成立过程及对外发表的大量新闻稿件,使中国共产党用外文对外进行新闻传播的历史提前到了1930年;第四、五卷以创刊、长征、抗战的时间轴为主线,从红色中华社的建立与《红色中华》报创刊、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后红色中华社的工作、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后红色中华社的工作、新中华社在全民抗战中的业务发展、新中华社抗战时期的宣传报道五个部分,全方面深层次地梳理了红色中
《中国共产党早期新闻史研究.第1卷,中国工农通讯社研究》由王美芝著
中国工农通讯社和红色中华社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办的两大通讯社,前者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国民党统治区上海所创办的,后者是伴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脚步诞生和成长的。 本书对红色中华社的研究,是立足对中国共产党通讯社史的研究,立足对中国共产党新闻业史的研究,力求客观地记述红色中华社的真实历史,确立红色中华社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目前的历史地位。
本书的写作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为了 好地总结和继承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思想与实践经验,以利于财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好地履行党的初心和使命, 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和政策。从建设财政到公共财政,再到现代财政,财政发展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相辅相成,也与中国的政治体制变迁相辅相成。全书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的整个历程划分为11个阶段,真实记录党领导财政保障革命战争供给以及服务 政权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弱到强,不断壮大的历史,力求在财政与政治、经济的交互作用中,把握党的财政实践发展及其规律、党的财政思想形成及其变迁,并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提炼财政百年发展共性的、规律性的认识和结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的历史,不仅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强盛的新中国,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这其中包含着党的领袖们处置危机的政治智慧、谋略思想、领导艺术、策略原则和驾驭技巧。本书讲述了中共领袖们那些刻骨镂心的往事,重现了百年党目前那些推动中国命运转变的关键点。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为迎接,深入挖掘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渊源及其内涵,丰富和深化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更好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丛书”。 本册讲述俄国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在五四运动的有力促进下,以等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以北大红楼为主要基地,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思潮进行交锋论战,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全国广泛传播并与中国革命斗争实际初步结合的过程,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永恒的真理光芒和时代价值。
本书以中国共产党近100年实践信仰的光辉奋斗历程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真谛,以一代代优秀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践行信仰的鲜活故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情怀、使命与担当。全书紧扣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时代主题,精心设计标题,精心选择素材,通过“不忘来时路”“幸福属于千百万人”“不忘初心使命才能铸就奇迹”“初心的守望者”“永立时代潮头”“平凡与崇高的变奏”“正确的路,不怕遥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八个专题,以述论结合的写作方式,历史而又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坚定性、崇高性、纯洁性和它的永恒魅力。
本书是中共天津市委党校(中共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为纪念而编写的一本学习读物。本书是在2011年出版的《中共天津历史简明读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其中第十章“实现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是新增加的内容。本书认真回顾、全面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天津历史,深入总结具有天津特点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深入总结天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更好地服务于新的伟大实践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农通讯社和红色中华社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办的两大通讯社,前者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国民党统治区上海所创办的,后者是伴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脚步诞生和成长的。 该书以史实为根据,忠实地记述了中国工农通讯社的创办与工作,指出了当今史学界对于中国工农通讯社的一些说法中的错误。该书也忠实地记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所进行的革命斗争,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与暴行,忠实地记述了中国共产党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斗争,忠实地记述了中国各苏维埃区域的建立与发展,忠实地记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反“围剿”中的发展与壮大。该书是一部对新闻史、党史、军史学界都具有参阅价值的史书。
纪实名家叶永烈从事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纪实文学的创作,长期占领纪实文学制高点。他着重于中国现当代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追寻探访,作品几乎本本都是敏感题材,其出版都经历了或大或小的风波曲折。 《出没风波里》集结了叶永烈采访生涯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回顾中的精彩故事,既浓缩了中国现当代史,又聚集了历史见证人。它提供了一种别开生面的讲述角度,对一些曾影响中国现当代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进行了抢救式采访,对一些中国现当代历史中的拐点事件进行了关键的碎片式打捞,通过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口述还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娓娓道来的平静讲述里涌动着大浪滔天的风波。这是对历史的私人视角的补充式钩沉,对于读者了解现当代历史很有价值。
......
高校大学生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包含建设主体、建设对象、建设方法与载体、建设环境等诸多要素的复杂系统。本书通过对高校党建工作的考察,总结出高校大学生党组织建设以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纯洁性建设的党建主线为核心的发展演进过程,以及指导思想的时代性、建设方法的丰富性、建设模式的互动性的时代发展趋向。提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服务型党组织应实现网格化的建设模式,通过服务功能的发挥彰显其政治功能,提升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能力,实现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融合。
本书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验做法,从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七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党员干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该书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有助于党员干部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在复杂形势下敢于直面问题,克服本领恐慌,全面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和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本领和能力。
《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的制度规范与价值意蕴》一书通过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高校党的建设的历史档案,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高校党的政治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线索,重点围绕高校党建内容的历史婵变、《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话语的历史生成、高校党建的组织保障三方面展开详细深入的研究,尝试探索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的马克思主义价值意蕴,以期更好地提炼高校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展示中国共产党对高等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展现高校共产党人充满人民情怀、政治热情、人文精神和梦想追求的教育之思,弘扬高校党的建设研究的学术自尊心和自信心。
1927年,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一次生死大考……革命的成败仰仗军事、经济、政治与社会因素的动态组合,从合作到破裂,各方势力如何抉择?中共如何绝地求生?党史专家金冲及九旬回望风雨如磐的大革命年代。
本书是面向中学生和社会大众的综合性知识读物。图书按知识点分为“可爱的中国”“崛起与复兴”“安康中国”“美丽中国”“智慧中国”“工程建设”“筑梦中国”共七篇,每篇6~9个主题,共51个专题。每个主题体例安排上,包括“导语”“主题”“专题”“问题与思考”四大版块,一主多从,相对统一,各具特色。以地图解读的形式,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楫争先,在经济、社会、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基础建设、扶贫减贫、生态文明、防疫抗疫等国计民生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巨大进步。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开辟人类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观、彰显人民主体性、坚持群众路线、建构现代化民主观、国家治理现代化、人民至上的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中华文明的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方面,全景式、立体化、多层次科学总结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生动诠释“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的真理力量。本书探索创新中国话语,全面解读雄浑壮美的中国故事,立足现实又前瞻未来,植根学术又关注实践,洞见迭出,娓娓道来,是领悟中国共产党品质智慧,把握中国成功密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勇毅建功新时代的有益参考。
红色中华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通讯社,与中国工农通讯社同系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创办的通讯社。作者收集整理了国内外的关于红色中华社发表过的新闻稿件,将其结集成册,对研究中国共产党史、军史、苏区史、新闻史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