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世界体系》卷覆盖延长的16世纪,讲述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以及它的一些基本经济和政治制度创立的历史。在新增的2011年版序言中,沃勒斯坦梳理了《现代世界体系》的写作背景,并对“世界体系”理论迄今遭遇的主要学术批判做了系统的回应。《现代世界体系》第二卷是整套书中至关重要的一卷,它反驳了把17世纪“危机”视为欧洲的“重新封建化”的观点,论证了对作为一种历史体系的资本主义的一种观点和界定的合理性。另外,本卷还提出另一个新的重要论题,即霸权问题。认为在现代世界体系的运转中,霸权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机制。霸权机制使现代世界体系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个世界经济。《现代世界体系》第三卷介绍了18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分别论述了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及其引发的第三轮中心国家争霸、南北美洲
《谁在世界中心(国家地理系列)》 放眼世界,博弈是永恒的主题,但每个时代的大国博弈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天涯论坛国际观察代表人物温骏轩历时8年,以地理环境为切入点,以地图为工具,从地缘视角探讨了中国崛起路线。在地域上,他形象生动地解析了欧洲、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区域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关系;从时间上,他回顾了世界的历史,探讨了文明兴衰、民族兴亡的规律,为我们了解当今世界大国格局和未来国际趋势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更广阔的视野。 《地缘看世界:欧亚腹地的政治博弈》 深居内陆的蒙古高原,隐藏着哪些影响世界局势的变量? 让人眼花缭乱的中亚地区,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中国西部的高原地带,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 西伯利亚和东欧平原,如何形成未来世界的 新压力源 ? 豆瓣网2017年度社科类十大图书《谁在世界
《政治观念史稿》全面揭示西方政治观念的历史脉络,是政治观念史与政治史结合的卓越尝试。 从古希腊世界的 精神解体 ,到西方文明的现代危机,沃格林看到了秩序的瓦解,以及思想家们寻觅秩序的努力。为了营造一个意义的庇护所,人创造了 秩序小世界 ,即 小宇宙 。观念作为政治小宇宙之实质性部分,在赋予个体生命以意义和制度庇护的同时,需付出高昂代价 以人类生存的真理为代价。面对智识和政治的失序,具有伟大心灵的个体纷纷提出新的政治理论和人性论,以回应时代的危机,结果把人们推上人的启示这条道路。 然而,精神失序和文明危机绝非不可避免的命运,没有人注定要陷入一个社会的精神危机。《政治观念史稿》尽管不是沃格林关于当下和历史的定论,却一步步地证明了,在以虚无主义而告终的 精神反叛 之后,我们如何能够不通过教条而
作为西方政治学领军人物塞缪尔 E 芬纳的三卷本《统治史》是20世纪西方政治学的传世巨著。《统治史》的主要关注点是世界历史中政府形态的发展,以各个国家的政府形态、统治方式和国家社会关系为核心,大致依照时间顺序,先把我们带入世界文明中为古老的苏美尔城邦,述及萨尔贡、埃及、亚述、犹太、波斯、希腊、中国、罗马、印度、拜占庭、阿拉伯、中世纪欧洲、日本、奥斯曼帝国等地区和国家的政治史,然后把焦点转入文艺复兴和新教运动后的欧洲各国和美洲殖民地政治制度的突破性发展,后,集中讨论影响当代世界的三大革命(美国革命、法国革命及工业革命)以及这些革命给世界政治、政府形态和国家社会关系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变化。 《统治史》卷《古代的王权和帝国 从苏美尔到罗马》思考了 宫廷式 政治类型,述及世界文明中为古老的
《俄罗斯发展报告(2024)》由总报告、分报告以及政治、经济、外交和中俄关系六部分组成,共有25篇文章,全方位、多角度回顾和分析了2023年俄罗斯的基本状况、重大事件以及面临的挑战,反映了2023年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及中俄关系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特点。 本报告内容全面丰富,重点突出,观点鲜明,帮助读者全面准确了解2023年俄罗斯的发展态势及走向。本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主编、俄欧亚所专业科研人员分领域撰写,所涉问题具有前沿性,资料详实可靠,观点科学权威,对俄罗斯有兴趣的读者必会开卷有益。
《 国际总委员会文献(1871-1872)》的内容全部依据*的中译本收录,扩大了文献资料的搜集和选材范围,采用开放式结构,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文件》中译本进行编辑的。全书内容详实,在特殊的地方还配有插图。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第6卷:*国际总委员会文献(1868-1869)》展示了总委员会活动,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国际中的地位与作用,反映了19世纪下半期欧美工人运动的发展,是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欧美国家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发展传播史的宝贵资料。
9 11 事件的发生,暴露了美国情报界应对冷战后新型国家安全威胁的弊端。这一事件以惨烈的事实,凸显了美国人对国家情报工作进行革命性变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9 11 事件后,美国立即开启了整个情报界自1947年以来*全面、*深入的改革。这次改革,以调查为先导,以法律修订为基础,以国家情报的一体化为主旨,以突破组织体制瓶颈为重点,以全面推进信息共享为抓手,持续、稳步推进。到目前为止,这次改革在*难实现一体化的国家情报层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并仍在持续向纵深推进。研究美国本次改革,对于我们主动、准确地把握美国国家情报工作的状态,同时为我们提供情报改革方面的经验借鉴,都极富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书围绕 一体化 这一主旨命题,将美国的国家情报改革工作置于 9 11 事件后国家安全环境变化的新需求与情报工作
《施密特:未来强国》 施密特以欧洲政治家特有的视角与眼光观察世界,写出了当前国际关系现状及其未来走势、特别是对几个世界强国和强力集团未来力量消长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全书从恐怖主义的兴起切入,鞭辟入里地分析了当代世界的几大矛盾。重点剖析了美国全球战略的特点与本质,兼及中国、印度、中东、俄罗斯、拉美、欧盟的战略地位及发展态势。全书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预测性。 西方媒体称此书是施密特留给世界的*后遗嘱。 施密特对中国发展变化的观察,特别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评价,没有西方政治家通常有的那种偏见,也没有狭隘民族利益的烙印,他常常以人类进步和国际和平与合作利益为出发点,判断是非,并敢于仗义执言,鞭鞑西方一些人的错误观点和态度,实属难能可贵。 中国驻德国前大使
《*国际第5次(海牙)代表大会文献》的会议记录及相应的注释和报刊索引由杨彦君翻译;代表大会文件、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和马克思恩格斯遗稿及相应的注释和人名索引由胡文建翻译;同盟事件委员会及相应的注释和人名索引由顾家庆翻译。顾家庆做了原中文版的全书统一工作。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中央编译局文库(30):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文献》收录的文献包括四个部分:(1)召开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通知和提纲;(2)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记录;(3)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文件;(4)附录:列宁关于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文献。前三部分的文献大多译自联共(布)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编辑的《共产国际代表大会记录。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1920年7-8月》(莫斯科党的出版社1934年版)编译的。
《美国研究报告(2023)》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拜登政府的内外政策及其对美国内政外交、中美关系和世界政局的影响。在国内层面,时值中期选举年,通货膨胀、堕胎权合宪性等议题成为两党争议的焦点和炒作的工具,政治极化和社会撕裂进一步加剧, 政治生态两极分化 与 社会生态部落化 相互交织。在国际层面,美国在应对乌克兰危机的同时,积极推动针对中国和俄罗斯的 战略竞争 ,进一步明确其国家安全与防务战略,在地区和全球层面强化与盟友的战略联动,以维持和提升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2022年的美国内政外交呈现多个特点。在政治领域,拜登政府应对通货膨胀和移民等问题不利,但在国会立法、大法官任命、中期选举等事项上取得进展。党派之争加剧,政治极化凸显,两党内部也出现分化现象, 双重极化 现象凸显。在社会领域,通货膨胀、堕胎权合
《 国际总委员会文献(1864-1867)》主要收编共产主义者同盟、 国际、第二国际、第三国际、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这五个国际组织已发表的全部文献档案,包括历次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的记录、决议和有关文件;收编材料力求齐全;凡外国有选编完整的版本者,根据外国版本翻译;凡文件散见于外国不同出版物者,尽力搜集完整,组织力量统一编译;文件完全按照原件翻译,译文力求准确,不作修改删节,以便读者根据完整、准确的 手材料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历史。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是一套国家编撰的大型文献,其编纂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收编共产主义者同盟、*国际、第二国际、第三国际、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这五个国际组织已发表的全部文献档案,包括历次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的记录、决议和有关文件,真实呈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56)(精)》由陈新明编著,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的其中一本,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共产主义者同盟文献(4)》介绍了自从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以来,历经*国际(国际工人协会)、第二国际、第三国际(共产国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西方推进到东方、从欧洲扩展到全球,终于突破资本主义链条上一个又一个薄弱环节,取得了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胜利。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进军、社会主义国家革命与建设的重大成就,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书写了辉煌的篇章。20世纪末,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了严重挫折。但是,历史并没有因此而终结。
《 国际总委员会文献(1870-1871)》记叙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百六十多年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积累了卷帙浩繁的文献档案,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深入发掘和充分利用这些文献档案,对于我们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进程及各个时期的特点,科学地研究和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丰富且宝贵的经验教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非洲发展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组织编撰,对非洲地区的政治动态、安全态势、经济发展、对外关系等进行跟踪介绍与分析,为了解和研究非洲提供最新的信息、动态、趋势及相关学者观点。 2023年,非洲政治与安全形势在变乱交织中继续保持整体稳定,局地安全风险上升,和平发展仍为主流;非洲经济触底反弹,但复苏缓慢;非洲联合自强势头强劲,战略自主性提升。 本年度报告以 非洲经济发展新态势 为主题,分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蓝色经济、非洲大陆自贸区、 走廊经济 5个专题,介绍近年非洲在这些领域的发展态势、特点、困境及未来前景。非洲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蓝色经济发展加速,资源禀赋优越,前景广阔,成为非洲经济发展新动能;非洲大陆自贸区启动后,已迈入快速推进新阶段,将推动非洲补齐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