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概述新时代十年中国外交发展历程、成就经验基础上,通过对战略机遇期和全球化转型的深入剖析,重点论述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问题及战略选择,归纳中国外交的基本理念与新思路新主张新方案,审视中国现行外交布局,厘清中国外交的多目标战略与战略排序,明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外交的使命任务。本书对于彰显中国外交的独特风范和世界情怀,展示中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具有一定意义。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19ZDA261)阶段性成果,北京外国语大学2020年度 双一流 建设重大标志性项目结项成果。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发展时期。在交通方面,除了汉代以来传统丝路的利用以外,新的交通线得以开辟和利用;在交往方面,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起通交和贸易关系;在交流方面,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内容都大大拓展而更加丰富。本书分十章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丝绸之路。章总结了近四十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系史研究;第二、三章分别介绍了北魏和南朝萧梁时期的中西交通;第四章论述了3 6世纪草原丝绸之路的利用;第五、六章以宋云、惠生西行求法和朱应、康泰出使扶南探析了海上丝绸之路;第七、八、九、十章分别探讨了域外器物、植物、动物和香料的输入与中古社会。
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工程
本书对民国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外交家、外交学者及具有代表性的外交刊物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专题研究,逐个梳理了相关人物的外交思想,从而呈现了民国外交思想发展的整体面貌。书中各章涉及的主要人物分别是王正廷、蒋作宾、颜惠庆、黄郛、张群、王宠惠、孙科、郭泰祺、宋子文、傅秉常、王世杰、张忠绂、周鲠生、王芸生,后两章是对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外交刊物《外交评论》《外交月报》的研究,刊物中的许多作者,实际上也是当时外交界与言论界具有相当地位和影响力的人物。
本书以清末为背景,以外交事件为线索,展现了李鸿章登上历史舞台到溘然长逝(1861-1901)的经历和作为,共十章,每章提到不同的历史事件,在对史实的评论和叙述中穿插专家的看法和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李鸿章。
本书是探讨中国崛起的力作,主要探讨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崛起对的意义。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的国家”,以其大国韬略与智慧、超大型体量和超丰富的传统,其崛起不可阻挡,注定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些都将给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带来原创性的贡献。
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的《人民日报任仲平100篇》收入1993年以来人民日报刊发的任仲平(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文章100篇。书中的任仲平文章,以“大国大党大报”的独特基调,就事关时代发展的大命题、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件展开评论,多次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被认为是人民日报政论优势的集中体现。
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的《人民日报任仲平100篇》收入1993年以来人民日报刊发的任仲平(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文章100篇。书中的任仲平文章,以“大国大党大报”的独特基调,就事关时代发展的大命题、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件展开评论,多次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被认为是人民日报政论优势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