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国际关系理论史上三次大论战为主线,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本次修订的第二版内容前后时间跨度为100年,涵盖西方近十个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和几十种有影响的理论观点,包括威尔逊的理想主义、摩根索的现实主义、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和温特的建构主义等等。 作者在书中对各学派、各主要理论的内容及研究方法作了详尽的评述,同时重点介绍分析了几十年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和探索,如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 软权力论 地缘经济学 等,以及关于国际安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新观察、新论点。
当前的世界是一个重回到大国竞争的世界,理解这些大国的重大战略至关重要。这本书介绍了分析大国战略的十个关键词,并展示了世界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欧盟,是如何形成他们今天的战略决策的。作者呼吁和平稳定、互惠共赢的国际关系发展格局。 这部作品概述了如何建立减少对抗性的国际策略以及更加和平稳定的世界秩序,巧妙而生动地围绕十大战略关键词展开,讲述了大国对于 竞争 理性 创新 等十大关键词做出的抉择,将理论、历史和当前政策分析相结合,严谨清晰、通俗易读。本书是一部全球视野下的国际战略指南,也是对21世纪地缘政治的规范性论述,帮助读者看懂日益多极化的世界和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
本书对东南亚地区各国历史作了概要的阐述,通过对东南亚地区本身发展的实践及逻辑演变过程的梳理,阐明 东南亚 这一名称的由来及所代表的深刻含义,揭示了东南亚地区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并有意识地把东南亚与外部世界的政治变动相联系,同时打通东南亚的历史与现实,思考和分析东南亚地区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其历经曲折、演变至今的发展轨迹。从中读者可以初步了解东南亚国际关系的本质和特点,鉴古知今,大致理解当今东南亚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 作为教材,本书的特色之一,是从中国的视角出发探讨东南亚的对外交往进程,主要体现在本书始终立足于东南亚地区之于中国的影响和中国对这一区域的关照,从而超越传统东南亚研究中的西方中心视角,尝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
1990年,约瑟夫 奈首次提出 软实力 概念,传统国际政治领域的分析框架就此改写。他让我们认识到,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成功不仅取决于谁的军队能胜,也取决于谁讲的故事更吸引人。一国的实力不仅包括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来胁迫或收买他国的硬实力,还包括依靠自己的文化、政治理念和政策方针来吸引他国的软实力。随后,这一概念不仅被纳入美国一些重大外交政策的考量,也从此走向世界,转变了全世界人民看待权力的视角。 本书收录了三十多年来约瑟夫 奈对中美这两个大国软实力发展状况及其如何影响中美关系走向的审慎观察。他见证了两国在科技、经济、军事领域的竞争不断加剧,同时也目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风险以及大流行病等跨国性挑战的升级。他深刻认识到,两国当前的深度相互依存,意味着中美对抗必然导致两败俱伤,但紧张
本书重新审视了英使马戛尔尼使华、觐见乾隆帝这一中西交流 的 事件。作者不仅描述了使团筹备、人员物色、海上航行、清朝官员一路的接待、正式与非正式会谈、翻译造成的误解、使团见闻等诸多细节, 将镜头转向觐见现场的译员李自标和小斯当东,以动人细腻的笔调讲述他们的人生沉浮,从微观层面展现了国与国交往的机制。 为什么要讲述翻译的故事呢?对他国越是了解,在本国就容易受到猜疑,理性的声音就会受到压制,翻译首当其冲。
新时代,中国综合国力快速增长,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的同时,海外利益随之急剧增长,风险挑战严峻复杂。海外利益发展规模速度之大之快与海外安全保障能力不足之间产生了紧张关系,并演化为内生矛盾,亟待体系化地提升我国的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专篇部署国家安全,并强调坚持系统观念,要求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 。本书从体系化的视角,分析了如何确保中国海外利益持续发展,并使其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状态的体系框架,以期裨益于国家海外利益保护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清代地方政府》是 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瞿同祖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于学术 时期用英文撰写的一部经典之作。本书由哈佛大学出版社1962年首版,为瞿同祖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巨大声誉,至今仍是西方汉学界相关教学和研究中的 书。 民间有言“天高皇帝远”,学术界也有个论题是“皇权不下县”,作为 小行政单元的清代州县级地方政府,直接与普通百姓打交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清代地方政府》一书的写作目的就是描述、分析和诠释清代州县级地方政府的结构与运作。 瞿同祖先生通过各种手稿和笔记,同时参考大量的官方资料,以极简洁的文字,介绍了州县官和他的四个辅助群体,即书吏、衙役、长随、幕友的职能、地位、收入、贪赃形式和纪律控制等,强调了清代地方政府实际上是以州县官为中心的“一人政府”。此外还重点讨论了士绅阶层在地
1800年以来,英国作为 个现代化 兴起之后,许多主要大国——特别是非西方传统大国——普遍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危机,而后又普遍地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政治重生或 再造的过程。本书试图解释这些 在工业革命与现代化的冲击之下所经历的政治经济变迁,理解这些变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及其背后的理论逻辑。本书用五章内容,阐述了英国兴起之后大国发展可能面临的五个阶段,即危机、困境、转型、崛起与 ,通过对具体大国案例的分析解读,构建了一个理解大国政治经济变迁的崭新理论框架,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与很强的现实意义。英国和西方兴起之后,为什么非西方传统大国都无一例外地陷入重大政治危机?何为传统大国的现代转型难题,大国转型究竟难在哪儿?为什么有的大国崛起导致了战争,而有的却能维系和平?中美之间会爆发剧烈冲突吗?到底何为 ? 的基
隐喻是人类了解周遭世界一个 基本的方式。本书全面分析了 关系理论中存在的隐喻,考察了 关系理论主要范式中的隐喻表达,如现实主义的权力隐喻、安全隐喻、博弈论隐喻等。作者指出,在 关系理论的研究中,大多数术语、概念和分析工具在本质上都具有隐喻性质,隐喻也是我们了解和认识 事务领域的政治家和决策者界定问题和制定政策的参考因素之一。到目前为止,对 关系理论中隐喻的探究成果较少,也相对零散,本书将隐喻作为 关系理论的基本要素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国际关系通识》邀请你一起探讨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 国家之间如何相处? 国际关系遵循哪些原则? 国家实力决定一切? 大国在国际关系中有哪些作用? 弱小国家何以生存? 对外政策是国家的理性选择吗? 外交是不是越强硬越好? 国际法有用吗? 如何看待联合国的作用? 全球化为何会出现逆转? 全球治理的前景何在? …… 国际关系看似距离我们十分遥远,但实际上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在写作本书之际,百年前国际关系学科创建时的根本问题——人类的和平与安全,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探究国际关系就等于探求人类生存之道。 本书全面展示了国际关系学科已取得的成就和最新研究成果,将高度简约的理论与鲜活的事实联系在一起,为读者提供了思考和研究国际问题的多种视角。
《从雅尔塔到板门店》是作者在长期从事美国研究,特别是潜心研究美英两国原始档案的基础上的力作,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它以杜鲁门总统当政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和行动为经,以当时美国、中国、苏联和英国之间的关系为纬,起自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后匆匆去世,终至朝鲜战争在板门店停战落幕,气势磅薄地叙述了二战后初8年中错综复杂、纵横捭阖的全球大局;在结论中分析了影响杜鲁门外交的诸种因素。注解部分的厚实使读者眼睛一亮,其中也不乏精彩的叙述和披露。本书既是关于冷战初期美国外交和大国间关系的叙事史,也是对于美国外交政策规律性的总结。1992年先出了中文版,又由美国康奈尔大学东亚丛书于1993年出了英文版,在中外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泛推介,以迄于今;有的大学在有关课程教学大纲中将它列为参考书
这是一本回忆录。张九桓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了他在尼泊尔、新加坡、泰国出任大使的一些重要经历。其中记录了他与在国领导人会面 高光时刻 背后的故事,如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首相德乌帕、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总理吴作栋、泰国国王普密蓬、公主诗琳通、总理塔信等;也记述了作为大使经历和处理重大突发事变,如尼泊尔沙阿王朝的灭亡、在新加坡为1100多名工人追回诈骗损失、泰国政变塔信下台等。 本书集思想性、真实性、趣味性为一体,本着存史、资政、育人的初心,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迪。
本书于2001年10月在美国出版以后,便在国际关系理论界和新闻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在冷战后理论界一片“历史终结论”、“大战过时论”和“民主和平论”的声音中,作者指出在一个没有国际统治他国的世界里,大国一律损人利己,追逐权力,并成为支配性国家,在此过程中大国间必然产生冲突,这就是国家的悲剧,作为本书的结论,作者认为中国将是美国的威胁。这一结论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各类书评均已在各种刊物和网页上出现。但都只是对本书的片面理解。本书的译者也已在《文汇报》上发表关于本书的书评,以纠正读者的片面理解。作者究竟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只有在完整阅读本书后才能有所认识。
美国的外交政策已经出现了问题。用传统的说法来讲,美国是自罗马帝国以来最强大的国家,但其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多:恐怖主义和其他非国家行为体、中国作为世界强国的崛起、全世界对美国意图的不信任……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和布兰特·斯考克罗夫特,两位美国的外交政策专家,都曾担任过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在《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戴维·伊格纳休斯的主持下,他们解析了美国所面临的最重要的外交政策挑战:美国应该从伊拉克撤军,还是继续留在那里?美国应该如何与伊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打交道?美国用什么样的强度来推进北约边界直至俄罗斯边境?布热津斯基所说的“全球政治觉醒”有多重要?美国如何面对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美国必须捍卫自己在远东的地位吗,如何捍卫?……他们认为,美国今后几年内的外交决策将决定美国
《世界大变局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一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审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界的历史演进:随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多极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国际政治重心发生转移;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行;全球治理体系与规则持续调整;科技发展促进社会深刻变革。本书相关章节客观详实地分析欧美地区形势演变及其全球影响;跟踪热点问题动向,剖析西亚北非、中亚和南高加索地区、南亚地区形势演变以及非洲崛起、拉美地缘政治新格局;探讨亚太地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重点分析美国亚太政策及走向、 亚太及东亚区域安全形势及经济一体化前景等。本书展示我国正面临三个“前所未有”:即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同世界的关系
《共产国际与南京国民政府关系史》拟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和巩固为基础,以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活动为主轴,通过对“三国四方”(美国、苏联、南京国民政府及中国共产党)活动的历史还原,旨在论证“独立自主,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足点”这一命题的正确性。与此同时,希望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中,总结出对解决海峡两岸统一问题的若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