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围绕产业转移如何驱动沿黄城市群工业高质量发展,从不同维度进行了路径探索。首先,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工业高质量发展,引出了产业转移与工业发展存在的联系;其次,梳理了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与测度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企业工商注册信息测度产业转移的方法,并刻画了沿黄城市群工业转移的现状;再次,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实证分析了产业转移对沿黄城市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具体作用路径,且进一步探讨了环境规制对这一作用可能存在的调节效应;最后,针对五大维度的作用路径,在全面分析现行政策体系基础上,提出了承接产业转移驱动沿黄城市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优化建议。
本书稿以日常生活领域意识形态的历史发展为线索,从理论和历史的双重视角,在界定日常生活及其意识形态的概念,意识形态对日常生活作用的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向日常生活回归、苏联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建设、国外对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批判、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的历史五部分内容,回顾了新中国改革开放前(1949-1978)、经济建设为中心(1978-2000)、和谐社会建设期(2000至今)三个阶段主流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建设。 本书稿还侧重分析了当代中国日常生活领域意识形态的状况:取得的经验、成绩,存在的负效应等,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表征的形态,提出从话语、文化、传播、执政能力等多视角切入,从流行话语和媒介话语中剖析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从视觉文化、后现代文化及流行歌曲中抓住
《家庭问题与政府责任:促进家庭发展的国内外比较研究》是一本关于家庭政策和家庭发展的专著。书中梳理了欧美及东亚其10个同家和地区的家庭政策,比较了各自的异同;并对欧美及东亚共12个国家和地区主管与制定家庭政策的政府部门的职能、制度安排、政策执行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介绍;剖析和描述了中国家庭发展的特点、问题和对策;并对中国各地基层政府正在进行的促进家庭发展的微观创新性试验给予了介绍和评价。
当今世界,国际安全格局正酝酿重大变革,大国军事力量转型加快,新兴战略空间竞争激烈,新型作战武器层出不穷,前沿颠覆技术屡有突破,创新军事理论不断涌现,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军事革命正在到来。为帮助广大读者深入了解世界国防科技的发展态势,准确把握军事技术前沿的发展动向,我们组织专家学者推出了“国防科技译丛”系列产品。本译丛面向国防科技建设全领域、全要素、全过程,突出“创立品牌、服务高端”目标,覆盖军事理论、军事战略、国防采办、武器装备、军事技术、科技管理、试验鉴定、军控军贸、基础技术等领域,精选翻译具有战略性、学术性的当代国外政府报告、学术专著和智库成果。由于立场不同,丛书中部分观点未免有失偏颇,读者在阅读时应注意辩证分析,择善而用。“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希望本译丛对广大
本书稿以日常生活领域意识形态的历史发展为线索,从理论和历史的双重视角,在界定日常生活及其意识形态的概念,意识形态对日常生活作用的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向日常生活回归、苏联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建设、国外对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批判、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的历史五部分内容,回顾了新中国改革开放前(1949-1978)、经济建设为中心(1978-2000)、和谐社会建设期(2000至今)三个阶段主流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建设。 本书稿还侧重分析了当代中国日常生活领域意识形态的状况:取得的经验、成绩,存在的负效应等,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表征的形态,提出从话语、文化、传播、执政能力等多视角切入,从流行话语和媒介话语中剖析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从视觉文化、后现代文化及流行歌曲中抓住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 三农 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 三农 工作的总抓手。本丛书以乡村党建、产业乡村、美丽乡村、幸福乡村、平安乡村、文明乡村、和谐乡村、富裕乡村、健康乡村九个方面为切入点,既阐述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急迫需要知晓的乡村振兴政策和知识,为农村农民乡村振兴路上释疑解惑;又解答农民创业就业和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大小问题,为农村农民乡村振兴路上保驾护航。从而引导农村农民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本书稿以日常生活领域意识形态的历史发展为线索,从理论和历史的双重视角,在界定日常生活及其意识形态的概念,意识形态对日常生活作用的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向日常生活回归、苏联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建设、国外对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批判、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的历史五部分内容,回顾了新中国改革开放前(1949-1978)、经济建设为中心(1978-2000)、和谐社会建设期(2000至今)三个阶段主流意识形态日常生活化建设。 本书稿还侧重分析了当代中国日常生活领域意识形态的状况:取得的经验、成绩,存在的负效应等,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表征的形态,提出从话语、文化、传播、执政能力等多视角切入,从流行话语和媒介话语中剖析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从视觉文化、后现代文化及流行歌曲中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