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国家视角和国家立场来研究中国的边疆及边疆治理,将中国的边疆置于国家领土空间及国家活动覆盖的地理空间中考察,突出边疆的国家属性和政治地理空间属性,借鉴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大国的边疆和边疆治理理论,把边疆视为国家疆域的边缘性区域,从国家治理的总体格局来审视边疆治理,梳理中国边疆及边疆治理的历史文化资源,总结当代中国边疆认知和边疆治理的经验教训,通过有效的理论创新来构建适应国家发展的边疆及边疆治理理论,为新形势下的边疆建设和边疆治理提供有效的知识供给和理论支持。
《关系中的国家》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视角,从关系变迁与国家互构的视角研究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改进和演化问题。分为多卷本。第二卷的主题是地域 血缘关系中的帝制国家。阐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的国家和国家治理超越了血缘关系主导,转变为地域关系主导,形成超大规模的地域领土国家。维系这一国家的帝制体系包括皇权为代表的中央集权、郡县官僚、行政城市、家户合体、国法规制等一系列新的制度因素。与久远的血缘关系相伴随的因素在帝制体系中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帝制国家再生产出国家与官吏、士人、农民、商人、军人之间的关系,并在互动中演化。本卷共十五章,以专题形式探讨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晚清王朝时期国家和国家治理进程及内在支配关系。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24)》是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高端智库资助的重点课题,是反映我国电子政务最新进展、研究分析电子政务领域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第17部年度报告。本报告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这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作为出发点,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满意度、获得感,从注重行政效能提升、强调面向公众需求、体现公众参与的过程等方面展开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法,纵向追溯我国政务服务创新和政民互动的演化轨迹和变化趋势,横向分析我国各地在政务服务创新中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涵盖基层治理、医疗健康、机构编制、司法等领域,探讨政务大模型、政企合作新模式等前沿话题,以期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数字治理的现实参考。
本书关注毕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着力开展司法部确定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情况,全面关注毕节市司法局等20余个市直执法部门和毕节市下辖8个县(市、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的探索与实践,深入解读相关试点工作的举措、成效、问题、经验及启示,筛选分析行政执法监督指导案例、典型案例,集中反映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 毕节经验 ,因地制宜建设形成制度完善、机制健全、监督有力、运转顺畅的市县乡三级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为贵州省其他市州、区县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探索了路径,也可以为国内其他地区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本书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系列图书中的一部。 本书分别对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的安全体制机制进行了论述。其中对各国安全体制机制的讨论又分别从国家安全情报体制机制、情报与安全预警机制、情报与安全体制机制的演变、军事安全体制机制、安全应急体制机制和安全体制机制的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对我国国家安全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本书依托实证数据资料,从安全领域、体制机制、应急法治、应急能力、典型案例等多个方面研究中国应急管理的经验、问题,分析未来趋势,提出意见建议,致力于推动实现应急管理现代化、深化应急管理研究、普及应急管理理念。 2022年是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创造良好安全环境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报告用专章部署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强调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为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必须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之路,建设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应急管理体系和
本书在梳理公共信息服务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背景基础上,对我国公共信息服务社会共治的理念与目标、模式构建中的要素变量及其内在逻辑关系等进行系统理论阐述和建模分析,提出了我国公共信息服务社会共治的框架思路及其风险预防与绩效评估等一系列理论命题,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科学阐释。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发现了公共信息服务实践的个性和特色,总结了公共信息服务的基本规律,验证或修正了公共信息服务社会共治模式构建及其法治化的一系列理论判断。
本书以南京国民政府县政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为研究主线和问题意识,将县政府、县党部、县参议会之现代地方政权结构与县域社会阶层、社会背景网络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系统探讨了县政的权力结构、制度运作、社会管理与控制、县域公务员群体、相关利益群体、社会背景等历史实况;突破了传统单纯以县行政制度为主的县政研究体系和框架,将制度史和社会史、知识舆论史等研究视角及其内容相结合融会,并从大历史的视域将中国古代县政发展脉络及其古今之变贯通映衬对照,从整体与具体中把握与总结南京国民政府县政发展的内涵、演进的轨迹、具有的特点、得失成败及其经验教训。
美是精神的原初真理。美包括构成性的美(旨在构成精神的概念)与自由美。自由美是一切真正艺术追求的美。自由美的自身存在就包含了矛盾,即其真理性与主观自由的矛盾。这就是自由美的存在论矛盾。优美是美的一种基本格调。优美就是理性思维的原初真理。在优美格调中,美的真理性的基本表现,就是美对于更真实的对象表现或领会的要求;而美的主观自由的基本表现则在于两方面:一是对于一种永远的原初性要要求;二是理性思维对于形式的和谐的要求。这两个方面与优美的对象表现要求的矛盾,是自由美的存在论矛盾的基本表现。我们分别称之为优美(作为自由美)的基本实质矛盾和基本形式矛盾。
本选题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城市人民公社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终成果。编者李端祥教授历时22年,大范围长距离查阅了包括从中央到地方(当时27个省市区)的各级档案馆(地市管辖下的区级档案馆)75家,以及1958年到1963年间各主要报刊,收集到几千份珍贵的城市人民公社原始文献。《选编》就是从中挑选了1523篇(连同附件。其中原始档案文献1345篇,报刊文献178篇)城市人民公社文献编辑而成。全书约520万字,10卷,29章(中央文献129篇,组成*卷*章, 27个省市区各一章。*后一章,即第29章,由《参考资料》转载的境外媒体关于城市人民公社的资讯)组成。
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是一项大规模的基础性调查,是工会组织的一大品牌。自1982年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会同全国总工会组织开展系统调查开始,基本上每5年进行一次。2022年1月至9月,全国总工会组织开展了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 本书选编了第八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的相关成果,包括1篇调查总报告、13篇专题调查报告、15篇地方调查报告、9篇产业工会调查报告和1篇网络专项调查报告。旨在全面了解自2017年第八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以来我国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新情况新变化,准确把握新时代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及时反映基层和职工愿望心声,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工会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警察文化学(第四版)》是全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警察文化理论与实务的原创性著作。作者自1992年起至今坚守警察文化理论研究阵地20余年,此版系首版18周年后的又一次全面修订和部分改写。本书集中外警察文化思想之大成,汇当代警察文化建设经验之精粹,构筑警察文化学学科之体系,是中国警察文化学学科理论研究的开山之作,对警察文化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书共分三篇十三章及结语。 总论篇 主要是对警察文化和警察文化学基本理论、基本问题的概述; 分论篇 主要是采用 化整为零 的方式,对警察文化系统的物质、行为、制度及精神等四个层次内容及其所涉及的诸多内外关系等作具体剖析; 建设篇 则是对警察文化建设的有关战略战术问题进行 化零为整 的研究,并落脚于对中国特色警察文化建设目标的展望上,以期为我国警察文化建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