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简介:本书是“新时代新思想论丛”中的一本。“新时代新思想论丛”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和方略体系,系统性阐发总书记面向新时代、新格局、新阶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创新思路、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实践。 本书简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书以党的二十大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为指导,围绕人类社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的主题,从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
所谓"六韬",即指论述战争问题的六种韬略。全书分文、武、龙、虎、豹、犬六卷,共六十篇,以姜太公与周文王、周武王问对的形式,对经国治军的基本方略及指挥战争的具体战略战术进行了阐述。其中《文韬》《武韬》两卷主要论述战略问题,龙韬一卷论述将帅问题,虎、豹、犬三卷论述各种条件下的具体作战方法。《六韬》通过周文王、周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了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兵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历代兵家名将的重视。 《三略》是中国古代靠前部专讲战略的兵书,以论述政治战略为主,兼及军事战略。《三略》分上、中、下三篇,内容比较简硌,主要阐述的是治国兴邦、统军驭将的政治方略,同时也涉及到一些用兵打仗的具体计谋与方法。其思想体系不局限于一家,而是杂糅各家思想,尤
王巍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导读》是《中央党校思想库丛书·研读经典系列》图书之一。《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进一步论证和发展了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本书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当代启示等几大方面进行深入论述,以帮助广大读者正确理解这篇经典著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哈军工将军画传》这本画传是以陈赓大将为首的l5位开国将军的集体相簿。新中国成立之初,陈赓受命创建一所国防科技高等学府――哈军工,于是,先后有15位将军的人生轨迹神奇地交汇在哈尔滨文庙街那个大院子里,形成了一个勇于探索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之路的“将军教育家”团队,短短十余年就为国家培育出大批治国建军、上天入海的栋梁之才。 500余幅珍贵的老照片中既有他们在战火中的勃勃英姿,也有他们在哈军工辛苦办学的身影;特别是与夫人相濡以沫的深情和含饴弄孙的温馨,亲切感人。纵览全书,可谓画中有传,传中有史,史中有情。 融真实性、传奇性、可读性于一册的《哈军工将军画传》,将使吾辈知晓先贤们为祖国强盛和民族复兴所荣立的丰功伟绩,他们的高风亮节,懿德仁心,堪称后世之楷模,高山仰止,永怀不敢或忘。本书由滕叙兖编著
《雪域珍档:22位老兵的进藏记忆》由萧清著
第四野战军,简称“四野”,义称东北野战军,它是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而成,其是、罗荣桓。部队尚未完成建制,就千里跋涉,飞兵出塞,挺进东北。三下江南,四保临江,雄狮的怒吼开始响彻东北大地;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奠定了东北战局;辽沈一战,震惊中外,东北全境解放。 当四野百万雄狮同师关内,战争的天平已经发生逆转,国民党政权的丧钟已经敲响。平津一战,北平、天津及华北广大地区,尽归解放军之手。随后,部队又挥师南下,先后发动了湘赣、赣南、两广及海南岛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将胜利的红旗,一直插到天涯海角。 英雄的时代铸造英雄的部队,英雄的部队书写战争的神话。它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横扫东北三省,挥师入关,决战平津,逐鹿中原,直捣天涯
十八大以来,中国崛起成为世界的一抹亮色,正大踏步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面对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长缓慢、改革乏力、逃避责任和价值观冲突等问题,中国为国家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本书首先从大国治理对于世界各国繁荣发展稳定的影响入手,提出了大国治理的世界意义,接着分析了当前大国治理的现实境况,指出国际危机频发的今天,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随后梳理了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展示了大国治理的中国经验,最后为其他国家的治理方式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通过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正在塑造和全球治理,推动中国成为世界新的领导型国家,对于全世界的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百战奇略》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的军事思想,而且搜集和存录了大量古代战争战例资料。这是《百战奇略》一书的又一特点。它搜集了自春秋迄五代1645年(很早的战例是公元前700年春秋初期的楚紋之战,很晚的战例是公元945年五代末期的后晋与契丹的阳城之战)间散见于21种史籍的各种类型的战(事)例百例。《百战奇略》所搜集和存录的百个战(事)例,一般都有战争发生的时间和资料来源,这为后人检索战争战例资料和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提供了极大方便。
本书以长征中会师的时间先后为序,编设了木黄会师、重溪会师、懋功会师、永坪会师、甘泉会师、甘孜会师、会宁与将台堡会师七个栏目。所收录文章,除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综述文章外,其余均为红军长征亲历者的回忆文章,内容可信、可读,展现了七次会师的背景、经过及意义。长征,不仅是人类历史上英雄的史诗,也是一曲绝唱。战争的硝烟早已远去,尘封的历史已然泛黄,但愿这本小册子,能让您感受到长征的震撼与悲壮。
1.本书秉持国家安全观这个治国理政重大原则,旨在践行网络强国战略,科普密码知识,帮助大家学习运用密码这个有效、很可靠、很经济的技术手段,趋利避害、防范风险,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达成.人民安全感更有保障的美好生活需要。 2.密码作为网络空间保障安全的基石,在身份识别、安全隔离、信息加密、完整性保护和抗抵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维护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支撑。 3.该书深入解读国家密码管理政策,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事例更能激发广大读者的阅读兴趣。意在科普、推广密码知识,实际运用于商用密码政策宣传和教育培训,在推动、推广商用密码知识在金融、重要领域、重点人群乃至全社会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是确保我国金融和重要领域密码应用顺利推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该《读
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也是一位经典的军事著作家。《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兵法》是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军事学术思想经典读物中Z具代表性的一本。 全书共七卷,作者以对话的体裁依次纵论了国家的兵役制度、军队的训练、布阵、开战、行军、宿营、攻城、围困以及部队管理等涉及战争和军队建设各方面的许多重大问题,提出了不少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明显进步意义的思想观点。这些观点同作者在《君主论》一书中提出的理论主张是完全一致的。
《世界著名智库的当代中国军事研究》基于第一手外文文章、出版物及编译资料,秉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运用社会科学、军事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梳理、分析、研究了世界著名智库当代中国军事研究的代表群体、特点与机制、议题与要义、问题与趋势;最后,提出了关于世界智库对华政策主张应对策略、国际涉华涉军舆论斗争、中国军事智库建设等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一部兵法奇书,与《孙子兵法》合称我国古代兵法谋略学的双璧,被古今中外许多军事家广泛研习、应用。三十六计共分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六套,合三十六个计策。很多军事家利用佚名著的《三十六计》中的谋略,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为世人留下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战例。
《孙子》不过六千言,却在千百年来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为古今中外诸多学者关注、研究和肯定。本书从“《孙子》如何成为世界闻名的古典”这一问题出发,追寻《孙子》在历史上被世代阅读以及反复“诞生”的过程,解读其中的精妙,并尝试完成对此问题的解答。
本书是当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前沿性的重大课题,也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理论课题。全书灵活地运用唯物辨证法和全景式的写作模式,对国际经济、国际政治和国际伦理进行了全方位——历史与现实的、东方与西方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全球伦理的圆桌模式的构想”。全书学贯中西、视野深阔、构思新颖,论说生动、结论妥协。无论是思想与学理的张力还是理论的想象均属上乘。 本书采用的是一处情景戏剧的写作模式。本书的内容是在两条主线的并进中展现出来的:条主线是要说明的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伦理全球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第二条线是独白。本书分为部分:导论、国际政治的全球化、国际道德的危机与全球伦理的兴起。
《罗尔斯政治哲学导论》由佩西·莱宁所著,罗尔斯对当代政治哲学的影响,而且极少有学者比莱宁更加了解罗尔斯,更加切近地研究罗尔斯的著作。这部内容清晰和资料丰富的导论,可能会让你感受到罗尔斯在某一方面就像帕斯卡的上帝:“粗浅的认识将使你远离上帝,而审慎的权衡则带你回归上帝。”
本书论述了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认为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认为君王在统治之时要以实力原则,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要效法狐狸与狮子,有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勇猛。前11章论述了君主国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下去;12-14章阐明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后12章全面论证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理论。
本书以国防费资源统筹配置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吸纳国防费资源统筹配置现有理论成果前提下,借鉴美国国防费资源统筹配置运行机制的先进做法,提出我国国防费资源统筹配置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研究国防费规模变化趋势和规律特点,开展国防费资源结构的优化配置与使用效益评估方法设计,采用集成仿真的形式验证了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战争论》是一部运用辩证方法全面论述战争基本原理的资产阶级军事经典著作。首次把西方军事思想综合成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理论体系;为战略决策,即国家政府部门及军事统帅如何对未来战争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制定战争计划,最终取得战争胜利,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方法,大大推动了军事科学的建立与发展。
《趣言 吴子兵法 》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品读兵典”,侧重于对兵法原旨的阐释与解读,以便读者对《吴子兵法》的基本精神和兵学体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下编为“谋略运用”,主要是以吴起指挥的经典战例作为载体,深入分析《吴子兵法》在攻齐、击秦、南平百越、北并陈蔡等战争中的具体应用,使兵法在生动的战例中成为鲜活的存在,以助益读者领会兵学智慧的独特魅力。创作过程中坚持“言从史出”,既做到言之有据,旁征博引,又纵横千年,贯通古今,复原历史真相,探究军事规律,寻觅兵学智慧。
《孙子》不过六千言,却在千百年来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为古今中外诸多学者关注、研究和肯定。本书从“《孙子》如何成为世界闻名的古典”这一问题出发,追寻《孙子》在历史上被世代阅读以及反复“诞生”的过程,解读其中的精妙,并尝试完成对此问题的解答。
《民主的真相(宋鲁郑时政观察笔记)》介绍了, 福山说西式民主是历史的终结,西式民主却在全世界 范围内遭遇滑铁卢式困境。正处于发展中且前途一片 光明的中国式民主,内敛而有力地丰富了人类政治文 明的发展,这不仅尴尬了福山,也尴尬了西式民主。 宋鲁郑的时政观察植根于当今世界政治现实,采 用短、平、快的语言风格深入剖析西式民主在其发源 地及输出地遭遇的困境,同时从文化的角度进一步阐 述了制度模式要与国家文化、基本国情相吻合,任何 一个国家都不能强制性地向他国输出本国的制度模式 。 读者读罢能够迅速了解西式民主与中国式民主的 不同,辩证看待国际时局,掌握国际政治文明发展新 动向。
作为古代的“中央文件”,诏书具有至高无上的性和宣礼教化的社会功能,从其萌芽、定型、发展到消亡,伴随着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兴亡历程,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的重要文献,在中国古代的众多文体中具有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