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不仅成功应对了日军频繁残酷的“扫荡”,还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从几万到百万的迅猛发展,为未来奠定了重要基础。不同于相对安定的陕甘宁根据地,地处晋东南的太行根据地一直是对日斗争前沿,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此外还有阎锡山在此深耕多年。中国共产党初到此地既无基础,且生存形势严峻:太行山区空间局促,人力资源有限,兵源基础薄弱。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最终在这里实现了大发展,这种巨大历史反差背后关涉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武装体制和强大的动员能力。归结起来,本书拟着重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共产党如何抗战的”;一是“中国共产党如何实现武装力量大发展”。二者关乎中国共产党如何最终领导革命走向成功。
《现代枪械百科(图解导读版)》是一本介绍枪械的科普图书,书中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枪械构造、使用弹药的规格、运作原理、战术附件、实际使用方法等内容,由浅入深地讲解了枪械的相关知识。除了介绍枪械本身,还对与之相关的知识体系,例如枪械的发展历史、枪械的技术革新等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说明,能够提升读者对枪械的认知度。全书结构清晰,分章合理,排列有序,主次分明,各个阶层的枪械爱好者均能从中获益。 《现代枪械百科(图解导读版)》定位于想要了解枪械入门知识的青少年读者,同时也适合军事知识丰富的军事爱好者阅读和收藏。
自从有了人类战争,就有了情报活动。情报的地位与作用在战争中最能得到凸显。本书系统介绍近代以来世界上一些经典战役,如日俄战争、大西洋潜艇战、珍珠港战役、诺曼底登陆、中东战争、马岛海战、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剖析战争始末和情报策略得失,阐释情报战的原则和规律,为信息化条件下的情报战提供借鉴。
本书是一部报告文学。1984年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女卫生兵方队首次亮相受阅部队,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支女兵方队。此后1999年、2009年、2015年、2019年大阅兵,都组建了女兵受阅方队,代表全军女兵参加阅兵。这些参阅队员,主要来自位于石家庄市的陆军军医大学士官学校,这是一所由白求恩倡议建立的学校,受阅队员发扬白求恩精神和“精准胜于一切,英姿靓于一切,意志坚于一切,团队高于一切”的女兵方队精神,圆满完成了五次受阅任务。
中国兵家历史源远流长,智略雄冠中外。本书从起源流变、代表人物、传世著作、经典战例等多个维度,对中国兵家做概略性考察。“源流篇”以时间为轴,选取古代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军事家,总结其军事理论与实战贡献,系统梳理中国兵家的发展演变脉络。“分野篇”通过列举中国兵家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军事著作,分析军事谋略、练兵方法、军事制度、军事装备等方面蕴含的重要思想。“战例篇”则以具体的战争、战役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中国兵家的军事实践,对那些能影响历史进程、开创战争模式,或是能为后人提供经验教训的战例进行分析,从正反两方面丰富中国兵家的历史形象。
本书共分为4章,第1章对冷兵器的定义、历史、分类、生产工艺、性能标准等基础问题进行了解答;第2章对冷兵器构造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解答;第3章解答了与冷兵器性能相关的问题;第4章则解答了与冷兵器使用技术、战术相关的问题。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复杂的军事知识并增强图书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书中配有大量示意图、鉴赏图以及生动有趣的小知识。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分析讲解透彻,适合广大军迷和中小学生作为科普读物。同时,它也适用于国防教育工作者、博物馆工作人员、历史学者、作家、编剧、电视节目制作人、博客作者、游戏设计师、模型制作者、冷兵器鉴定等专业人士作为参考书籍。此外,本书亦可作为各大军事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辅助用书。
本书为一部关于晚清历史文化的学术普及性读物。作者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反思晚清时期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与挫败。全书.史料、案例丰富,书中征引大量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胡林翼、郭嵩焘等晚清重臣名流的文字,凡有所论皆言之有据;给读者全景展示了曾、左。李等晚清人物对中国军事技术近代化推动及其局限。全书涉及的议题鸿富,话题多元。书中对晚清时期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与挫败、晚清中国军事工程技术衰落的原因、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的当代价值、近代湖湘文化所体现的精神力量等议题都做了深入剖析,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晚清军事近代化和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导弹武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也是战争的终极武器。为此,世界军事强国围绕战略核导弹展开过激烈的竞争。导弹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与反导系统之间的对抗更促使导弹武器技术不断更新。因此,导弹武器技术的发展是有因可循的。本书力图较全面地展现导弹武器的发展脉络,尽可能用非专业词汇来描述导弹武器的专业技术,希望有助于读者了解导弹武器的发展历史,提高国防意识,学习科学知识。本书适合大众阅读,特别适合广大青少年、部队官兵及航天爱好者阅读和参考。
《知识产权与国防秘密》是《知识产权与国防使用》一书的姊妹篇。专利保密制度是世界主要国家专利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国内系统论述专利保密制度的著作。全书重点介绍了英.美.德等国专利保密制度的历史演变、法律制度.工作机制和司法判例,比较研究了世界主要国家专利保密制度的立法例,从专利保密制度中的保密事务、专利事务.保密发明运用事务等三个方面,对专利保密制度的要点和规律进行了条分缕析的阐述。本书首次揭开了以英.美为代表的"扣压制"和以丹麦、挪威为代表的"授权制"的神秘面纱,认为两者看起来形式迥异,但本质上并无差别,政府对保密发明均行使"治安权"和"征用权",保密发明在保密期间不行使专有权,待发明解密后才回到普通专利制度的轨道上来。专利保密制度的这一特点,与《知识产权与国防使用》一书中阐述
本书归纳美西方对中国文化价值观战略意图等十个重大方面的怀疑困惑误解和抹黑,以充足的事实和令人信服的学术说理由进行回答和驳斥,为消除对华怀疑困惑误解抹黑和妖魔化起到以正视听的重要作用,是一本极具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发出中国声音的好书
本书对政治学基础理论中的合法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合法性资源的“生命周期”的全新命题。全书主要描述了政治合法性资源的生命周期一般理论框架、承载主体、构成、内涵、特点,并借鉴其他学科提出了合法性资源的生成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外部干预的影响、资源的转向与合法性犯罪、资源的运用与和平、政治形象传播、历史文献频率等相关问题,并应用儒家政治观作为案例分析了其在史学中的效用。本书既有理论,又包含有丰富的案例分析,是对现有政治学合法性理论的创新,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由于其命题来源于历史经验和经验分析,因此对当代社会治国理政也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
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军事学著作,在中外都极具影响力。其内容博大精深,逻辑缜密,涉及军事、政治、外交、经营、处世等,既是“兵学圣典”,又是“智慧宝典”。 对《孙子》一书,历来不易研究,更不易写好。从中学时代开始,李零即对《孙子》情有独钟,这在研究先秦的学者里是少见的;并且他研究《孙子》时间长,成果多,超越了很多研究者。 他从研究文本入手,结合军事文化史和思想史解读《孙子》,内容深湛,视野广博,可谓把《孙子》这部千古名著读出了活泼的新义。
战争史是西方史学的经典话题,自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开始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第二次布匿战争又称汉尼拔战争,对地中海世界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罗马此后大踏步走上帝国之路,接连不断的海外战争也带来共和传统的崩塌。此次战争也是罗马史家们不惜笔墨详尽记述的重要主题之一,记述虽丰富,传世之作却不多,而古罗马史家李维的《建城以来史》第21-30卷则是现存记载这段历史最为详尽、较为可信的基本史料。他以一位历史学家的睿智眼光分析了罗马社会危机的要因,力图树立一个个鲜活的范例以医治社会的病症。他在历史叙事中透露出的对战争的思考,反映出知识精英对罗马帝国的深刻反思。本稿立足原始文献,聚焦第二次布匿战争,这场战争是罗马帝国主义学术史的重要一环,本稿涉及的罗马对外族的形象塑造、罗马与外族的关系演进,将为
《政治经济学报》创办于2013年,旨在推进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并鼓励以多学科视角进行经济问题的研究。近年来,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呈现出学派化、数理化、跨学科的多样态势,研究水平和研究实力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全卷旨在系统地展示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成活,是了解政治经济学研究进展的一个重要窗口。
周群华主编的《国家航海(第18辑)》由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提供,为《国家航海》系列的第十八辑,收录了7篇学术论文和1篇导言,为中国与丹麦、挪威海上交流史研究的专刊。闭关锁国是长期以来国人对清朝时期一贯印象,但实际上中外交流从未中断,即便是远在北欧的丹麦和挪威,不仅与清朝时期的中国有商品贸易,而且文化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展开,其中丹麦亚洲公司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鸦片战争之后,北欧国家与清朝中国的交流更加密切起来,来自丹麦和挪威的水手在中国生活时留下了大量记载,这些记载对于研究中国与北欧国家的交往,中国当时的社会形态都有重要价值。
1904-1905年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日俄战争,也有“第零次世界大战”之称,尽管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宣布“局外中立”,但这场20世纪初的大战,无论是对中国的国内政治形势,还是对中、日、俄三国关系及列强在东亚的关系演变等国际层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调停下,1905年9月5日,日本与俄国签订《朴茨茅斯和约》,规定俄国享有的辽东半岛的租借权、长春至大连的铁路及相关特权均转让给日本,但须取得清政府同意。1905年11月,日本全权大臣特派全权大使外相小村寿太郎、特派全权公使内田康哉与中国全权大臣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瞿鸿禨、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北京举行会谈,最终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正约三款及附约十二款,日本自俄国继承的权益正式得到清政府承认。《1905年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