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重塑了我们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起源和后果的方式。理查德·奥弗里认为,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帝国战争”,以暴力结束了近一个世纪的全球帝国扩张,这种扩张随着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初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的帝国野心膨胀达到极限,随后演变为人类历史上规模巨大、代价巨高的战争,并在1945年之后终结了各个帝国。奥弗里跳出了传统的时间和地域框架,将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的起点作为二战的起点,平等对待欧洲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真正做到了以全球视野考察这场战争。他笔下的战争不仅仅包括同盟国和轴心国在正面战场的较量,还包括各国人民自发组织的反法西斯游击战,以及一些国家同时爆发的内战等。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战争史,不只关注这场规模巨大的战争是如何进行的,还关注战争是如何动员群众支持、如何获得物资供应和资金支
海上战争贯穿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遥远的北极直到南太平洋岛屿海岸,从1939年9月欧洲战争爆发,到1945年9月2日在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日本正式投降,长达72个月的海军作战规模空前。 由于地图能够以简明的方式展示时间和空间,本书即以地图集的形式来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有海上战斗、战役和其他各种军事行动的战场动态细节。地图按年代顺序编排,旁边配有短文提供上下文说明,完整收录每一时期每一场海战的历史文献,所有级别的战斗都按战略综述、作战计划的执行和小规模的战术行动等内容进行描述,包括海战的主要作战类型,如水面舰艇交战、航空母舰作战和两栖突击行动。
在整个世界战争目前,没有任何一场军事行动的头24小时能够像1944年6月6日这一天那样关键——就在“霸王行动”这场迄今为止优选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的第一天里,将近7000艘各型舰船从英国起航,横渡风急浪高的英吉利海峡,将美、英、加等国132000名盟军成功运送到法国诺曼底海岸,正式掀开了开辟第二战场、解放欧洲大陆的历史篇章。这场战役盟军共集结了多达288万人的部队。陆军共36个师,其中23个步兵师,10个装甲师,3个空降师,约153万人。海军投入作战的军舰约5300艘,其中战斗舰只包括13艘战列舰,47艘巡洋舰,134艘驱逐舰在内约1200艘,登陆舰艇4126艘,还有运输船5000余艘。空军作战飞机13700架,其中轰炸机5800架,战斗机4900架,运输机、滑翔机3000架。本书描述的就是这场历史上规模优选的登陆战的第一个24小时,被时任盟军登陆总司令艾森豪威尔称为:“
本书以美国国防采办发展过程为主线,以国防采办管理涉及要素和重要内容为单元,对美国国防采办管理体制、需求生成、资源分配、国防研发、采办程序、项目管理、合同订立、合同履行、系统工程、经费管理、质量管理、试验鉴定、维修保障、绩效评估、采办监督、策略方法、人员队伍、法规政策和工业基础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同时对美国国防部相关指令指示以及国防采办术语进行了介绍。
按照技术发展的过程,本书将作战无人机分为“传统无人机”“情报、监视和侦察无人机”“无人战斗机(UCAV)”“垂直起降无人机”四个大类,并分别详细介绍了各个类别中的典型无人机,尤其是当前近期新型的作战无人机,如近两年在俄乌冲突中大显身手的“旗手”“海鹰”“愤怒”,以及军事目前第一款依靠网络众筹生产的垂直起降无人机等。此外,本书还介绍了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研发中的各种作战无人机。对于新型作战无人机,本书着重介绍了相关的近期新技术,如微处理器、高性能摄影装置、视频压缩技术等近期新进展,并详细介绍了各种新款作战无人机的特性和参数,包括重量、尺寸、发动机、速度、升限、武器、制造商、运营方等细节,配以丰富的图片和实战案例,有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全球无人机的近期新发展状况。
本书梳理了美国军事体制发展的全过程,回顾了美国自殖民时期至今的军事体制的内容、特点、产生的背景及其对美国军事发展的影响。系统总结了美国军事体制演变的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有助于读者把握美国军事制度的特征,对美国军事制度的历史演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东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少有的巨大战场,从1941年的巴巴罗萨行动到1945年苏军攻克柏林,在极寒的北极战场与白俄罗斯的密林与沼泽中,在广袤的乌克兰原野和高加索的崇山峻岭上,苏德双方在东线纵深达1600公里的战线上浴血搏杀。本书收录128幅战役地图,详尽展现了轴心国军队与苏军之间的此消彼长与战线变化。复杂的战役态势与力量调动,战场上的攻守变换,彼此的得当与失当,都通过精美的地图与文字得到诠释。从对宏观的战略态势的全局俯瞰到对基辅战役、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以及华沙起义等著名战斗的细微刻画,本书囊括了苏德战场上的方方面面。本书所采用的地图绘制准确,信息详尽且排版规整。图中符号易于理解。随图的释文则对战略态势以及战役行动进行了总结。
本书运用历史研究方法,将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紧密结合起来,考察冷战后美国在中亚、西亚、东非和北非地区军事基地的战略部署与调整趋势。美国在该地区军事基地的部署受维护领导地位、增强投射能力、巩固联盟体系和保护现实利益的共同影响,其调整趋势受地区格局的变化、美国决策者的认知、基地政治化和第三方反制的共同制约。
“战争三部曲”是二战时期*出的战地记者科尼利厄斯·瑞恩的集大成之作作,三本书三场战役,《*长的 》讲述1944年6月6日的诺曼底登陆行动,《遥远的桥》讲述1944年的市场—花园行动,《 一战》讲述1945年的柏林战役,每一场都至关重要,每一场都是二战甚至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长的 本书以亲历者口吻讲述了人类历 惊心动魄的 ——1944年6月6日。在这 ,来自12个不同 的近16万士兵踏上诺曼底,和据守海滩的德军展开了一场有史以来*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诺曼底登陆。这 ,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在这充满惊险和考验、勇气和牺牲的24小时里,作者瑞恩精心重现了诺曼底登陆前后的决定性时刻,用无数生动而又富有戏剧性的片段串联起了这 发生在法国北部海岸的种种故事,故事的中心除了激烈拼杀的盟军和德军,还有身处其中的法国地下组织和普
这本书重塑了我们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起源和后果的方式。理查德·奥弗里认为,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帝国战争”,以暴力结束了近一个世纪的全球帝国扩张,这种扩张随着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初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的帝国野心膨胀达到极限,随后演变为人类历史上规模巨大、代价巨高的战争,并在1945年之后终结了各个帝国。奥弗里跳出了传统的时间和地域框架,将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的起点作为二战的起点,平等对待欧洲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真正做到了以全球视野考察这场战争。他笔下的战争不仅仅包括同盟国和轴心国在正面战场的较量,还包括各国人民自发组织的反法西斯游击战,以及一些国家同时爆发的内战等。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战争史,不只关注这场规模巨大的战争是如何进行的,还关注战争是如何动员群众支持、如何获得物资供应和资金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