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伍军人向他的孙子讲述的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没有夸夸其谈,只有扣人心弦、残酷的诚实。 本书整理并讲述了汉斯 卡尔(Hans Kahr)对二战东线战场的战后回忆和战时记录。 汉斯 卡尔1925年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农民家庭,后来被征召入伍,成为德国国防军第3山地师第138山地猎兵团的机枪手,在战争后期被派遣到东线战场。书中回忆了汉斯作为新兵在前线学习生存的过程,讲述了汉斯在东线战场残酷的战斗,以及被俘后作为战俘的经历。书中还介绍了战前奥地利小农家庭的生活和当地传统习俗等。 书中没有很激烈的语言,从一位普通士兵的角度,将战争的残酷一一展现,留给后人的是警醒和珍惜。
选题是从《抗美援朝精神研究》杂志发表过的上百篇老兵文章中,精选出的20余篇。主要内容是全国各地志愿军老首长、老战士的回忆记述,他们的年龄大都在八十岁以上。其中,一些耄耋老兵,不顾年高体弱,亲自撰写在朝鲜战场的亲身经历。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从中看到他们当年在朝鲜战场出生入死、英勇战斗的精神风貌,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这些文章,每篇都是十分难得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将永载共和国的光辉史册!
张正隆著的《旋风旋风(第40集团军征战史记)》是“旋风部队”的征战史记。第四十集团军从长白山打到海南岛,战争年代为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创造了“七个靠前”,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旋风部队”是敌
朝鲜战争停战六十年来,朝鲜半岛局势一直是东北亚安全局势的主要隐患。冷战前的对抗和冷战后的多国干预,半岛暗战此起彼伏,面目狰狞地觊觎着脆弱的和平。 这是一本著名的美国人反思朝鲜战争的书籍。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用一个军事史学家和军事战略家的眼光,时隔多年后冷静地审视这场战争的整个经过:北朝鲜的进攻,美国政府的决策,美军的布局,美军参战前后的战略战术,朝鲜战争的各个战役…… 朝鲜战争,其实是现代化美军次战败的战争,美国人不但没有实现朝鲜的统一,而且因误读新中国保护家园免遭侵犯的信心和勇气,造成了军事、政治上的重大损失。
《次世界大战史纲》的主要优点在于简明扼要,对大战的背景、过程和结局,对主要战场和次要战场,对陆上、海上和空中作战行动均有所交待,读者可在很短时间内,对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次世界大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或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加之作者是记者出身,语言较为活泼生动,对某些人物和事件的描写虽寥寥数语,但栩栩如生,给读者以较深印象。作者还不时插入一些评论,其中不无画龙点睛之笔。
龙的航程(北洋海军航海日记四种)》由吉辰编著。19世纪80年代,是晚清海军快速扩充实力的时期。清政府先后从英德两国购买了“超勇”“扬威”“定远”“镇远”“济远”“致远”“靖远”“来远”“经远”等舰,构成了后来北洋海军的主力。为了接收外购军舰,清政府先后几次派出接舰团远渡重洋。其中有两位成员留下了详实的日记,为后人了解那一段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927年8月8日凌晨,一声枪响划破了南昌城寂静的夜空。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掌握或影 响下的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经过数小时激战,全歼守敌,占领了南昌城。本书查阅和借鉴了大量前人的研究成果,真实反映了当时南 昌起义的全过程。
步兵有“战场皇后”之称,是地面战斗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本书主要介绍二战时期步兵分队战术,这里的“分队”涵盖从营到班各级步兵单位,以及临时组建的战斗群、特遣队等。全书共分为6个章节,1-3章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美国、英国三国的步兵分队战术,作者从步兵武器、理论思想、编制组织、战术思想等角度,详细介绍了三个国家的步兵分队在执行进攻、防御、行军、巡逻、侦察等任务时常见的战术战法,并结合典型战例和当事人回忆,为读者勾勒出战争期间各国步兵作战的全貌。第4-6章分别介绍了步兵反坦克战术、城市居民地作战与装甲步兵战术。由于篇幅有限,作者在作系统性介绍的同时,也尽量避免贪大求全,力求详略有度。另一方面,在笔至较为冷僻之领域时,也能不吝笔墨,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希望读者通过本书,能对二战步兵
本书探讨了1792—1815年期间法国、普鲁士、俄国、奥地利及英国军队的战术体系,系统分析步兵、骑兵、炮兵的战术及威力。就军队五大兵种的横列、纵队、方阵等重要战术提出了论点,还就步兵及骑兵战术使用时机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与普鲁士、俄国、奥地利、英国等国军队进行了横向比较。
本书探讨了1792—1815年期间法国、普鲁士、俄国、奥地利及英国军队的战术体系,系统分析步兵、骑兵、炮兵的战术及威力。就军队五大兵种的横列、纵队、方阵等重要战术提出了论点,还就步兵及骑兵战术使用时机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与普鲁士、俄国、奥地利、英国等国军队进行了横向比较。
《东进》从东线战事爆发首日,也就是1941年6月22日的“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先后讲述了发生在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列宁格勒、罗斯托夫、斯大林格勒等地的战斗。全景式地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战争画面:既有高层将领的运筹帷幄,也有下级将士的浴血奋战,这两方面的结合构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传奇。书中也不乏一些细节性描述,例如地雷犬的出现、弗拉索夫的被俘、蓝色行动的泄密、对阿斯特拉罕的侦察等等,即便对东线战事了如指掌的读者,也能从书中获得新的收益。大大小小的事件,林林总总的人物,详尽地展现了东线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是战争史研究中难得的佳作。
创作视点信息化战争时代,毛泽东军事思想依然会大放光彩。人民战争思想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永远要牢记它!加强它!创新它!居安思危是一个民族的长青树,我们必须准确判断谁在威胁谁,受谁的威胁。创新学说首先要遵循孔子“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的教诲。我们要更多地像孙子那样思维,同时也要有克劳塞维茨式的思考。
医院骑士团(又名圣约翰骑士团、马耳他骑士团),原为以耶路撒冷圣约翰医院为核心、以保护救济朝圣者为目的组建的修道会,随着十字军运动兴起而发展为军事组织,为西方骑士团之一,并存续至今。《医院骑士团九百年》涵盖了它从11世纪至今900余年的漫长岁月。本书回顾了骑士团的缘起与壮大,介绍了它的组织结构和军事生活,重现了从耶路撒冷、阿卡至罗德岛、马耳他的历次经典战役,还原了杰拉尔德、瓦莱特、卡拉瓦乔、萨拉丁、苏莱曼一世等人物的音容笑貌。自1798年被迫离开马耳他后,医院骑士团的军事色彩已不断淡化,但它作为古老的国际公益、慈善、医疗组织在现代社会依旧发挥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