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源源相传,润泽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黄宗义、章太炎、梁启超等,他们叱咤风云,显耀一生,却都奉阳明心学为精神导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500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欲成大事者,王阳明!我们不应失去自己的文化之根,像浮萍一样漫无目的地漂泊,内心充满惶恐和迷惘。所有的一切都在召唤心灵的回归。触摸王阳明的心学,就如同用双手轻轻抚摸心里深层的秘密,或许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便理解了它的深意,就像禅宗里拈花微笑般默契与随意,一个顿悟就洞悉了它的真谛。
人的心灵犹如一间仓库,需要时常打扫和维护,拂去心灵上的尘埃,让自己的身心处于一种宁静祥和的状态。掌握静心的智慧,便能摆脱所有的喧嚣与无奈,让自己活在一个无比清新的世界里。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社会,以静心的智慧感受生活,给焦灼的人生寻找一片宁静的栖居地,找回迷失的自我,感悟生命的真意。《静心的智慧》一书融合世界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人生哲学,向读者展示静心的智慧:静心的人,不生分别,不生烦恼,不生执着,更不会颠倒混乱。在一个静心的人面前,生活从来不会无序,世界从来不会喧嚣。
《抱朴子外篇》由[晋]葛洪著
袁了凡,本名袁黄,字坤仅;江苏省吴江县人,是明神宗万历十四(公元1586年)年进士,曾做过宝坻知县,对星象律、水利、理数、兵备、政治、勘探等都有一定研究。 《了凡四圳》是了凡先生在六十九岁时所作的戒子家训。篇幅虽然短小,然而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 相信大家在读过此书后,能够更深刻地体会了凡先生的人生经验,明白立命安身、修道立德的根本在于内而不在外。正如当代一位大德所说:求人不如求己。从《了凡四训》入手,效法了凡先生,转无福为有福,转病天为长寿,真正受持此书,改造自己的命运。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本:易经》被尊为“六经之首”,尊享着无比崇高的地位。而在道家经典中,《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本:易经》也享有与其在儒家经典中相同的地位,被道家奉为“三玄之冠”。真正算得上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于《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本:易经》,曾给出了这样的定位:“易道广大,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数,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可算是对《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本:易经》全面而重要的评价,甚至无论从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上讲,都是世所罕见的,也从来没有一部著作能够产生它那样的重要影响。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本:易经》精选古本正源,并兼采众家著作,经过精心的审校,以文、白对照的形式,再现这部伟大著作的精华。 《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代学者都将研读《道德经》作为必修功课。《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为“道经”与“德经”两大部分。《道德经》五千言,篇幅不长而论述精辟,其中含义深远,思想广博。其内容从多方面论述宇宙的本体、万物之源、自然规律等等,并将其意义融入到现实自然、社会、国家、民生等众多方面。大致分为:论道、治国、修身、砭时、养生、议兵六大方向。
关于《中庸》的作者尚有争议,但一般认为是孔子之孙子思所作。子思,姓孔名伋,字子思,战国初年的思想家。是孔鲤之子,孔子之孙,被后人尊称为“述圣”。《中庸》论述的是修身养性之道,侧重于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谓“中庸”,即考虑问题时内心要中正,称之为“执中”;在具体处理问题时方法又要灵活多变,称之为“行权”。“执中”“行权”,就是中庸的原则所在。书中反复强调的“诚”,则被认为是实现“中庸之道”的关键。《中庸》说:“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将“诚”看作人的本性,认为诚能尽性,至诚无息,实现“诚”,便可使人由凡入圣,达到道德理想的zui高境界。《中庸》的言论与思想,涉及人的自身修养、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等多方面内容,对于今人来说,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曾担任周朝的史官,负责管理国家的图书。后来,周室衰微,老子决心归隐。当他来到函谷关时,把守此地的长官尹喜向老子问道。于是,老子就写出了这部流传千古的《道德经》。写完书后,老子便骑着青牛匆匆而去,从此不知所踪。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处世谋略本: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汉族传统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 》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 《 》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 》,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 》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此次出版加上了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戍国教授对原文的精当校注,系陈教授整理古籍的主要成果。
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之一、思想家、中国新儒家开创者梁漱溟先生,在他一生追求和探索中,对人生问题进行了长期深入思考,形成了独特的观点。他关于人生价值在于创造的观点,关于应该立何种人生之志的见解,他对人生道德和修养的解说,他人生处世的经验之谈,以及他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对于今人仍有教益而保持其重要价值。本书收入的梁先生谈人生的文章,对读者起到明德启智作用。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本: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被列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孝道以“尊老、敬老、养老、送老”为基本内涵,《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本:孝经》即是一部关于“孝道”的专著,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本:孝经》收录了《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本:孝经》原文,以详细的注解及译文重现了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既通俗易懂又不失其严谨性,全面照应“经典藏书”理念。《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本:孝经》对于延续与推广先贤圣哲的智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本版《大学中庸诵读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注音版无障碍阅读。本版采用大字注音排版,方便孩子诵读。二、严谨准确的疑难注解,让孩子无障碍理解全文。对于较难或是易理解错误的字词进行注解,不仅让孩子自己读懂国学,还能加深对国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三、图文并茂,版式活泼灵动。本书大字注音的同时配有相应情节的插画,提高孩子自主阅读能力。让孩子轻松愉悦地享受阅读过程,汲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