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是明朝思想家袁了凡所著的诫子书,他以自己一生如何改变命运的亲身经历,为我们奉献了一本透视人生命运真相的家训经典。因其作者真有其人,所述真有其事,流传称颂至今。然而,要真正理解《了凡四训》的内涵,需要有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的基础才行。本书作者郭继承曾多次给青年学生、企业员工、政府机构公务员等群体讲授《了凡四训》,他的释义和阐发,融汇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精髓,同时针对现代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做了很多外延性的解读,深入浅出,精妙独到。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心性之学的宝贵,更让人明白了中国传统的命运观绝不是听天由命,而是“命自我立,福自己求”,每个人都可以力争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走好人生路。
汪民安先生的《现代性》一书完成于2004年,*初收录在一本现代性选编文集和一套关键词丛书中,后于2012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自出版以来,这本小书深受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的喜爱,获得了诸多好评,因而在旧版售罄之际,南大出版社推出了这一新版本。 现代性 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概念,本书从现代生活、现代资本主义、现代观念、工业主义和民族-国家以及现代性的冲突五个方面,具体探讨了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和内涵,从各个层面对现代性这一复杂而内部矛盾重重的悖论系统做了简要、精辟的论述。作者从现代性在生活中的表现入手,描述了现代生活的种种特征,透过具体现象深入现代生活的本质,分析时间断裂意义上的现代性,又将现代性置于整个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观念的背景下,综述了韦伯、马克思、桑巴特、福柯等人的观点并
《老子想尔注导读与译注(敦煌写卷本)》为 中国龙虎山道教文化丛书 之一。敦煌所出《老子想尔注》(S.6825)是一著名道经写卷,自该写卷面世以来,受到海内处学者及道教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常常将之与《太平经》、《周易同契》并列,视为早期道教的三大经典,而《老子想尔注》又是道家哲学到道教神学转化的关键著作。由于《老子想尔注》的写卷文字简朴而文义缴绕,向称难读。本书稿的 导读 部分,目的在于使《老子想尔注》的读者能够较为全面地认识该写卷的基本面貌;而 译注 部分,则对写卷做了详尽的注释和现代汉语翻译。为方便对该写卷的后研读之用。书末有仅附有《老子想尔注》写本图片,还附有考古发现的不同时期的《老子》白文文本及海内外研究《老子想尔注》的主要论著目录。
没有意义,我们将无法生活。但是,我们对于我们日常的意义的基础从未追问过。倘若我们追问今天的成功人士、当代英雄,追问他们的成功的究竟意义,他们的回答将始终只是“成功即意义”,“成功就是我的生命价值的实现”。我们背负小小的行囊,走在这时代的荒野上,去体验生命本身的价值。我们为了一些不起眼的,却又真切的生命意义的实现,付出我们的辛劳。尽管这些意义在这个时代的标尺上没有位置,但它们真实。我们在这些虽不起眼,却又真诚的努力中获得我们真实的愉悦。不必害怕精神上的流浪,在这种流浪中,我们也许真的会发现绿洲。当宏大叙事已经解体的今天,叙事并没有停止,而是化为了一些小叙事。在无数的小叙事中,我们重新编织起生命的意义。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民族与文化》以 民族 和 文化 为主题,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分别叙述了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的形成、融凝、前途,以及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本质和特征。同时,《民族与文化》作者钱穆在对中西方文化作比较的基础上,阐明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能够不断相互生发和完成,绵亘几千年而不绝的内在原因,以及我们所应有的民族信心和文化信心。
《读书与做人》选编的篇目既能够很好地体现胡适思想,又照顾到了大范围受众的阅读习惯,对及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增加,具有很大的作用。本书精心编选了胡适在当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散文随笔之精要,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以还原一个真实的胡适。
内容介绍: 本书稿是对马克思经典著作《哲学的贫困》的当代解读和阐释,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阐释部分;第二部分是马克思原著的文本摘编。 第一部分分为五章,分别从:1.《哲学的贫困》的创作缘起和其与《资本论》的关系;2.经典经济学研究对象与马克思《哲学的贫困》(即《资本论》中的)研究的对象的区别;3.经典经济学方法的非历史性与《哲学的贫困》中萌芽的历史性方法(即《资本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的区别;4.经典经济学的抽象实证主义与《资本论》学说的革命性质;5.研究《哲学的贫困》的当代意义五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哲学的贫困》一书的核心内涵,讲明了《哲学的贫困》作为《资本论》一书的哲学起源的逻辑线索,解释了包括价值(使用价值)、剩余劳动(剩余价值)、感性(唯物)辩证法等在内的众多马克思
《我们所应走的路》是胡适的一本散文集。胡适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头人物,在批判旧的思想,开创新文化方面有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倡导文学改良、整理国故、民主与人自由、科学与实验精神、新学术新思想等方面有很多创获,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本书对现在的我们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本书是中国性学人刘达临继研究了《孔子与性文化》的关系后,从“道家与性文化”的关系,为中国性文化寻根究底。书中从道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探索出去,说明了道家文化中所蕴涵的性文化,并运用大量的春宫图、秘戏图,披露了古代性文化以及房中术的理论和技巧。同时,摘取了部分房中术古籍中的养生秘方,说明了道家性文化注重养生和健康的本质。另外,书中 总结了古代房中术中的十二大成就,诸如对性的正确认识、 方法、性健康、生理规律、心理规律、性前戏、体位、障碍改进方法、优生等。本书揭开了中国历 为神秘的一页,填补了中国性学养生养性理论的空白。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一部严谨却不严肃的哲学史! 宇宙的外面是什么? 世界会不会是假的? 我是不是活在虚拟世界/别人的梦中? 上帝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 这个世界有没有终极真理?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 你知道吗,你想过或者没想过的这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哲学家们一本正经地提出,挖空心思地找证据,面红耳赤地争论过了。在整个世界忙着探索、开垦、打仗、上天、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这帮哲学家们却神经质地死磕这个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就好像一个网络游戏里的角色试图琢磨自己手里武器的代码是什么…… 翻开本书,从神烦的苏格拉底开始,了解哲学家们穷其一生苦思的问题及最终答案。
《易经》的制作,原起于忧患意识,这也是现代人学习《易经》占卜的最蕞大原因——趋吉避凶。《易经》占卦并非迷信,它旨在点出人生中所会面临的各种顺逆境,使身在其中的人们,可以从占卦的指点中,学习调整自我心态的方法,进而以健全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机会与困境、成功与失败,避免迷失于表面的得意或低迷之中。 国学导师傅佩荣教授,潜心精研《易经》多年,以其丰富的演讲和自身经验,用深入浅出的说明,带者进入《易经》博奥的世界,从卦象与解卦中看透世事的变动与意义,为下一步的人生方向指点迷津。 完整的卦辞呈现:详细列出《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所有卦辞与爻辞,利于解卦时参考运用。并以时运、财运、家宅、健康四大面向,解析卦辞与爻辞的参考意义。 清楚的卦象图示:明确标示出每一卦的卦象,并设计图文式的
在当下这个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获得了极大的丰富,而生命的品质却不升反降。我们被时代的步伐驱赶,也同样受困于自我的谜题。生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我究竟应该怎样立足于这个被误解的世界?古希腊哲人在两千多年前就警醒世人:“认识你自己!”那么,如何了解自己的心性,乃至世界的真实面目,归根到底,就是要消除我们对自己的误解。本书收录了著名学者周国平与济群法师的一系列深度对谈。两人从各自专研的领域出发,围绕内在自由与外在自由、命运的可变与不可变、人生的苦与乐、觉醒与解脱、无常与永恒等话题,展开深入的辨析甚至激烈的辩论,探讨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智慧与哲思。在当下这个喧嚣迷茫的时代,两位智者的对话,为读者指引出一条保持天真自省、归于内心和平的途径。
遗憾,似乎是人生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因为人生没有彩排,每一个瞬间都是现场直播。但我们又不能总是活在遗憾中,而要学会放下过去。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人生多个维度的情感之作,它引导读者完成从遗憾、情感、人际关系、孤独、成熟到人生意义的探索,深入分析如何在遗憾中找到成长的机会,以及如何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学会自我疗愈和自我成长。书中对人生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探讨,鼓励人们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和目标,即使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也能保持积极的态度,活出自己的意义。
曾仕强教授在《财神文化》中详细讲解了财神文化、中国人的信仰以及如何做人等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他将破除人们对财神文化的迷信,并用《易经》的观点来审视它,帮助人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人们获得一个幸福的人生!
《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等 道家思想 的代表作之 ,对后世的哲学、科 学、文学等各大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1973年湖 南长沙马 堆汉幕出土了帛书老子,用篆书抄写 的名为甲本,用隶书抄写的名为乙本,更接 老 子所书原典,方便大家更深入、更直观理解老子 本义。
人活着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要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成全自己之生命意志的人才能“践履”在希望的道路上。说无路可走的人,是没有握住自家的权杖,把生命的舵送给了别人。要敢于改道超车走自己的路。